第 352 章(1 / 1)

文唐 步兵长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吗?”

“上官没有说,不过小老儿除了造船什么都不懂,所以大胆猜测应该是要在棣州建造船厂。”梅艨胆子大了不少,上前回道。

“你猜的没错,朝廷调你们过来就是要在棣州新建一处造船厂,一所很大很大的船厂。”岳山肯定了他的猜测。

“那是小老儿一家的荣幸。”梅艨激动的道。

梅艟等人也欣喜不已。

虽然他们家世代造船技艺精湛,然而卵用没有。苏州府会造船的人太多了,他们梅家在那边就是普通的工匠。

工匠技术再好依然是工匠,随便来个小吏都能欺负他们。

棣州不同这里贫穷造船业为零,虽然在这里新建造船厂会很辛苦,但收获也比较丰厚。

以自己家族的工匠为骨干建立的船厂,那他梅家就是功勋啊。以后在船厂也能获得一定话语权,这样一来他梅家的日子好过多了。

对于他们的想法岳山也能了解一二,一切都源于匠籍。

匠人一直是宝贵的财富,这一点古人早就已经发现了。管仲划分户籍属性的时候特意把工匠单列出来造册,也就是匠籍。

匠人的子子孙孙永远是匠人,必须要学习祖辈流传下来的手艺,必须从事祖上从事的工作。以此来确保手艺不会失传。

但管仲在颁布匠籍的时候也同时制定了附加条款,提高匠人的社会地位,给予他们丰厚的俸禄,所以当时匠籍是非常吃香的。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士农工商成为主流。虽然匠籍还存在,但那些附加的优厚待遇全部被取消。

工匠的地位直线下降,匠籍的地位也就比贱籍高那么一点。

入了匠籍的工匠日子连平民都不如。平民可以选择种地、读书、经商等等行业,只要有那个能力行行都可以做。

入了匠籍的人家是真的惨,子孙后代也是匠籍不能转行,遇到的主管心善了还好,遇到那种比较苛刻的,日子也就比乞丐强。

历史上不给工匠发工资导致的惨案简直数不胜数。

可以说一入匠籍祸及子孙,民间手艺高超的艺人宁愿饿死也不愿意入匠籍给朝廷干活。

现在那些拥有匠籍的工匠,大多数都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即便是改朝换代他们的身份也无法改变。还有少部分是朝廷强制入籍的。

岳山知道这种情况不对,也已经有了改变的计策。不过这个实现计策需要很长时间去运作,眼下不急。

很不巧的是梅家就是匠籍,据说从三国东吴时期就是造船的工匠,一直传承到现在。

不过造船在任何时代都是高端技术,他们家的生活虽然算不上多好,但也绝对不差。起码比木工、石匠、泥瓦匠之类的强太多了。

岳山可是见过工部直属工匠的样子的,那就是一群叫花子。

不过还是那句话,人总是不满足的。和普通工匠比起来梅家的生活已经算是不错了,可他们更想如普通人一样生活。

当然,这也不算错,毕竟人往高处走。

而且这家人不光敢想,还敢去做。

岳山和段纶的关系比较好,从他那里打听到一个消息,梅家是主动要求来棣州的。

当时工部从苏州府船厂抽调工匠,大部分人都不愿意离乡背井,梅家是第一个报名的而且是举族迁徙。

知道这一点后岳山也非常高兴,他最喜欢这种敢想敢做敢搏命的人。因为这种人不会拘泥于既定成规,敢于创新。

而岳山要建的这座造船厂恰恰不是什么正经的船厂,它是要造海船的。对于此时的大唐来说那是一种全新的船体结构。

关键是岳山对海船的了解也不多,他只知道大体的轮廓,至于如何实现需要技艺精湛的匠人凭借经验去填补。换成那种老成守旧的工匠还真不合适。

而今天岳山把梅家的人叫过来,也是为了试探一下他们对新式海船的看法。如果因循守旧那就把他们当成普通匠人对待,如果有想法就重用。

想到这里岳山问道:“梅大匠,你们造过海船吗?”

“造过,战船、河船、海船小老儿都造过。”梅艨连忙道。

“那你能和我说说海船和河船有什么区别吗?”岳山又问道。

350 海船

“区别?”梅艨想了一下才回道:“确实有一些不同,海船的船舱比较低矮。”

“还有呢?”岳山追问道。

“还有?清水候恕罪,小老儿实在不知道了。”梅艨赔罪道。

岳山有些失望,倒没有怪罪梅艨。他知道不是梅艨有意欺瞒自己,而是中国古代很晚才掌握制造海船的技术。

别看唐宋时期海贸发达,但那时候的海船也是在河船的基础上制作出来的,只能在近岸行驶无法进入深海。

虽然他知道这些,但还是抱着万一的想法问了一句,看古人有没有意识到海船和内河船的区别。结果很让他失望。

不过也紧紧只是有些失望,并没有别的想法。没有意识到才正常,要不然还要他这个穿越者做什么。

今天他找梅艨的目的,不正是要给他灌输海船的概念吗。

“为什么海船的船舱比较低矮?”岳山问道。

梅艟见岳山没有生气,松了口气,回道:“海上风浪大,船舱低矮一些不容易翻覆。”

“原来如此。”岳山轻笑道。这个道理其实他早就知道,现在提这个问题,只不过是为了一步步把话题引到创新上去。

“除了把船舱建造的低矮一些,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增加抵御风浪的能力?”

“有,增加吃水。所以一般行船都会在船舱装满货物,要是没货可装也要装石头增加吃水。”说到专业知识,梅艨的回答很利索。

“既然要增加吃水,为什么要把船底造成平的,尖船底不是吃水更深吗?”岳山进一步引导道。

“清水候有所不知,河道水深有限,尖底船装不了多少货船底就触碰到河底了,还怎么行走。”梅艨道。

“河道水深有限行不了尖底船,难道大海也不行吗?”岳山终于抛出了这次谈话的核心问题。

“尖底船?大海?”梅艨陷入了思索,不一会就眼睛一亮,一拍大腿大叫道:“妙啊,妙,我怎么就没想到的呢。”

其他人还没什么,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正闭目养神的李道彦被吓了一跳,要不是岳山在他当场就发飙了。

不过即便如此脸色也黑的吓人,不过这会儿已经没人搭理他了。

梅艟等人也不是笨蛋,先后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内心的激动比当新郎官还甚。

岳山把他们的反应看在眼里,心中松了口气。梅家的人不但脑子灵活,还不是因循守旧的人,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