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感到得意。
然后她就开始回想这个村的乡老是谁,和自己有没有利害关系,自己找不招惹的起。
别看她嘴碎人却一点都不笨,能在长安县北这一小块地方折腾数十年不倒,自然有她的生存智慧。不该惹的人绝对不惹,这就是她的原则。
很快陈怀四人的身影就出现在她的脑海里,知道这四个人都是刚刚迁徙过来的人家,在本地没有什么势力和她也没有牵扯。
那就放心了,可以随便说。
这个消息肯定能惊掉一地眼球让自己大出风头。前街的王婆居然还想和我抢风头,这次老娘就让你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
想到这里,她不禁加快了步伐。
岳山并不知道周尚云居然这么快就把谣言给散布了出去,他一路专走人多的地方中间也不停歇,用最快的速度返回村里。
一直来到大桑树下,才松了口气。
休息了一会儿之后就进入了老师的状态,开始检查众人的自学情况,并亲自指导那些后进学生。
可是他却不知道,就在此时一封信从草滩镇仓廪发出,一路被递进了雍州治中高士廉的府上。
晚上高士廉下朝回到家中看到这封信的时候不禁捋须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然后唤过从人说道:
“把这封信送到秦王府上,交给秦王或者王妃都可以。记住,必须亲手交到二人手上。”
从人接过信马不停蹄赶往秦王府,恰好在门口遇到了准备出门的李世民。
李世民看过信之后露出惊讶的表情,似是不敢相信里面所写的内容,但他又深信高士廉不会骗自己。
又重新把信看了一遍,读到一半的时候好像看到了什么好玩的事情,忍不住笑了起来,同时脸上也露出自得的表情。
而这段话也好似让他下定了某种决心,叫来卫士如此这般的安排了一番。当晚一伍卫士换上便装消失在夜色里。
第二天,也就是拜师风波后的第三天,岳山不愿意来村学塾当先生的消息传遍了全村。
不过这些消息并没有对他造成什么影响,没有人在背后对他指指点点,更没有人来谴责他。大家就好像没有听到一样,该干啥干啥。
这种情况就连岳山都觉得奇怪。大家听到流言不应该都谴责他吗?一打听让他得到了一个哭笑不得的答案,问题还是出在他的年龄上。
谁会因为一个十岁的孩子不愿意去学塾当先生就责备他?亘古未有。
也就是说岳山什么都没做,地方的攻势就被瓦解了。
岳山估计,陈怀他们听到这个消息脸上的表情肯定很精彩。
但之后他反而愈加的警惕,恼羞成怒狗急跳墙什么的不能不防啊。
第四天风平浪静,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抹黑他的流言被大家当成了茶余饭后的笑点,送到岳山这里读书的孩子比昨天又多了五六个。
而他编造的流言还尚未传到村子里。
第五天依然没有发生任何事情,四老继续忙活着寻找政绩,村里人加班加点的去地里劳作。
得益于这个时代先生的霸道以及学生的好学,岳山的教学工作愈发的得心应手。
就在大家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的时候,第六天发生了一件轰动整个四姓坪……不,准确的说应该是轰动整个天下的事情。
一队朝廷的使者来到了岳山家门口。
第三十四章 裴矩
裴矩?
岳山浑身一震,不敢置信的看着面前的这个老人,他就是裴矩?
作为一个历史老师,他虽说没有深入研究过历史,但知道的比一般人还是要多一点的。深知有无数的英雄人物被历史埋没不为众人所熟知。
裴矩就是其中之一。
估计知道他的人里面有许多还都是通过黄易的大唐双龙传,里面他是石之轩的化身。
隋唐群星辉耀,岳山最喜欢的不是李世民也不是窦建德,也不是秦琼程咬金等人,而是裴矩。说他是裴矩的骨灰粉也不为过。
裴矩文治武功都非常显赫,整个隋唐都少有比的上的。
隋文帝时期就以三千士卒平定岭南,后安抚岭南二十余州。后随史万岁攻打突厥,这也开启了他和西域一生的不解之缘。
隋炀帝时期他开始经营西域,致力于中西商贸和文化交流,使西域四十国臣服朝贡于隋朝,拓疆数千里,史称“交通中西,功比张骞”。
期间他走访西域民情山川撰写了西域图记纪录了西域四十四国的地理资料,让中原对西域有了详细的了解。
游说铁勒攻打吐谷浑,隋朝坐拥渔翁之利夺得吐谷浑数千里之地。同时也把强大的吐谷浑打残,彻底失去了争夺西域的资格。
之后更是一手主导了分裂突厥的计划,让突厥一分为二陷入内耗。
后来数次攻打中原,逼的李世民签下渭水之盟的只是东突厥而已。而当时的东突厥一边要和西突厥争夺西域,一边还能抽出手来把初唐吊起来打可见兵势之盛。
试想如果没有裴矩分裂突厥之举,经历过隋末战乱的中原王朝该如何抵抗他们的兵锋?
就连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也能看到他的身影。虽然这场战役没有成功甚至还成为隋亡的导火索,但确确实实打击了高句丽的气焰。
要知道当时高句丽雄心勃勃,攻占了辽东之地还准备对新罗、百济发动灭国之战,一旦让它统一半岛对中原王朝绝对是个灾难。
征高战役耗尽了高句丽的战争潜力,让它们只能躲起来舔舐伤口,无力消灭新罗、百济,给了中原王朝收拾它的时首发
后来降唐他也一直在致力于对突厥的战争,数次替唐朝安抚西突厥。
关键是他的战绩除了平定岭南叛乱之外,全是来自于对外战争,对内战争几乎没有。也就是说这个人一生都致力于打外战,在诸族争雄的年代为中原文明争取到了胜利的契机。
这样的功绩在整个历史长河中都是少见的。
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司马光凭借一句佞于隋而忠于唐,就把他一生的功绩抹掉,成为唐太宗李世民千古一帝的背景板。
当然,裴矩也不是没有缺点,过于油滑就是他一生最大的污点,也是他毁誉参半的根源所在。
岳山也知道隋炀帝末期他没少粉饰太平,但瑕不掩瑜,他依然很喜欢裴矩,甚至是隋唐两朝他最佩服的人物。
所以他见到裴矩比见到李世民还要兴奋。
“您……您就是闻……安邑县公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