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4 章(1 / 1)

文唐 步兵长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么大事儿,长安城是个人都知道皇帝要把长乐公主许给岳山,现在只是正式确认罢了。自然也就没有什么人反对。

李世民把自己的命令宣布完毕之后,照理说了句有本上奏无本退朝,然后就有大臣站出来道:

“圣人,臣有本上奏。河北诸郡李建成和李元吉旧部暗中串联有不轨之心。”

偌大的朝堂瞬间安静下来。

李世民严肃的道:“可有证据?”

“有。”那位大臣把手中的奏折举了起来。

赵蒙小跑着接过来递给李世民。

李世民快速的翻阅了,越看脸色就越难看,最后勃然大怒道:“一群逆贼,朕要诛他们满门。”

朝中群臣一时噤若寒蝉。

然而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站了出来,正是魏征,只听他说道:“圣人,可否让臣看一看这些证据?”

其余重臣都诧异的看着他,李建成李元吉的旧党造反,你一个李建成的心腹居然第一个站出来,这是活的不耐烦了啊。你不应该主动避嫌一面引火烧身吗?

李世民脸色更加难看,直接把奏折砸了过去,落不远处的台阶上。

魏征默默的走过去把奏折捡起,又回到原处一字一句的看了起来。翻完之后他松了口气,朝李世民道:“河北不稳非是有人想作乱,而是圣人您自己的过失所致。”

李世民气笑了:“我的过失?你告诉我,我哪里对不起他们了?”

魏征道:“您登基之后没有及时安抚人心,以至于他们终日战战兢兢唯恐屠刀落在自己头上。”

“这封奏折上也只说这上面只说他们暗中联络,并未有兵马调动的迹象。可见他们也只是迫于无奈才不得不勾连自保。如若您肯派一重臣前去安抚,他们必能安心,从此一心为国尽忠。”

这时李世民也渐渐从激怒中恢复了理智,开始认真思考这件事情的真相:“把奏折给众卿都看看。”

闻言魏征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皇帝这个语气就证明事情还有的商量。连忙把奏折递给了房玄龄。

房玄龄快速翻完之后又递给下一个人,自己则陷入了沉思。奏折就这样流转起来。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臣子都能看到这份奏折。虽然没有人开口,但奏折也只是在中枢重臣手中转了一圈,又重新回到了皇帝的手中。

“你们有何想法?”李世民问道。

第三百四十章 强项的魏征

众人都沉默了下来,其实看到奏折上的内容之后他们心中的想法和魏征差不多,这就是一群惊弓之鸟保全取暖。

皇帝自己的责任更大一些,玄武门之变后光顾着巩固京师拉拢重臣,忽略了这些地方官僚。

但大家都不敢直接说出这个推测。

皇帝有错吗?并没有。京畿之地才是权力的中心,刚刚登基的皇帝把大部分心思都用在这里并没有错。李渊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李世民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替那些人说话?也不敢。万一这边自己刚替那些人说完话,他们就反了呢?或者说如果皇帝确实有除掉这些人的心思呢?

把那些人都杀掉?他们还没有那么无脑。

魏征用期盼的目光看向这些重臣,可大家都不自然的避开了他的目光。他的心越来越沉,当沉到深渊之底的时候一簇火苗冒出,并熊熊燃烧起来。

满朝文武居然没有一个人敢仗义执言,我魏征居然与此种人为伍,实在是悲哀。

正在犹豫的萧瑀察觉到魏征目光里毫不掩饰的悲凉和鄙夷,顿时如被踩了尾巴的猫一般,把所有的顾虑都抛在了脑后再出来说道:

“孟子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您继位至今对河北之官吏漠不关心,使得他们惶惶不可终日,终至今日之危局,此乃圣人之过也。”

见到终于有人肯站出来为河北官吏说话,魏征心中的火气得到了遏制,感激的看向萧瑀。

“子曰,不教而诛谓之虐。荀子曰: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河北官吏只是私下联络过密,但没有囤积粮草集结兵马的行为,朝廷不能以此就定他们有谋逆之罪。”

“此时应当派遣重臣前往,向他们宣示圣人的仁慈,并警告他们此非人臣之道。如若他们不知悔改在发兵讨伐也不迟。”

“如果他们真有谋逆之心,此举岂非打草惊蛇。”李世民脸色不豫的道。

身为皇帝他绝对不容许任何人对这个宝座有任何的觊觎。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都要扼杀在萌芽状态。

尤其是他刚刚兵变登基,前不久还经历了庐江王李瑗谋反的事情,正是敏感的时候,疑心难免会比较重。

魏征正想说话却被房玄龄抢了先:“臣也以为河北官吏并无谋逆之心。我大唐已经剿灭各路反王鼎定天下国祚稳固,且战乱多年民心思安,不会有人跟着他们谋逆。”

“这一点我们都清楚,河北众官吏也明白,但凡有一线生机他们都不会走上不归路。臣窃以为魏左丞之言乃是良策。”

见房玄龄都出面说话了,李世民脸色终于稍稍好看了一些。这才是他真正依为心腹之人,说出来的话含金量就不一样。

长孙无忌也上前一步道:“突厥虎视眈眈怀有亡我大唐之心,如果发生叛乱,恐为其所趁。”

听到这话李世民脸色马上就变了,是啊,怎么把突厥忘了。

“请圣人三思。”这时陈叔达、程咬金等人也一起出面劝说。

李世民终于有了决断,只听他说道:“好,就以众卿所言,遣使前往河北安抚众臣工。只是,众卿以为谁去合适?”

众臣提出了好几个人选,也都给出了合适的理由。唯独没有人提议让魏征去……安抚李建成的心腹去安抚他的旧部……风险太大了。

万一魏征也有了反心怎么办?

主要是中枢重臣要么是李世民的心腹,和魏征不熟悉也没什么私交,自然不会替他担保。

要么是和魏征一样同为太子旧部,这时候避嫌还来不及,怎么敢站出来替他担保。

甚至就连魏征都没有推荐自己去,嫌疑太大他不认为李世民会让他去。

然而接下来李世民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不敢相信的决定,他没有选择长孙无忌等人推荐的人,而是对魏征说道:

“此事就劳魏卿家走一趟吧。”

朝堂上发生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京师,稍微有点身份的都知道了,岳山自然也不例外。

话说岳山回到四姓坪先去了一趟书院,把甘元峰介绍给了大家,并把他的工作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