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1 / 1)

文唐 步兵长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开了。

把岳二娃送走,刚刚回到房间就听到岳山娘问道:“山子,刚才你说要去镇上用鱼换书?你认识字吗?”

岳山故作哭笑不得的道:“娘你忘了,我拜了个道士当师父,他教我认过一些字。”

“嘿嘿……娘这不是忘了吗。”岳山娘不好意思的笑笑说道。

其实她哪是忘了,而是压根就没听进去这些话。读书识字对他们来说太过遥远,她的关注点全在老道士教儿子捕鱼上面,后面的识字之类的直接就忽略了。

“娘这就把鱼收拾了,明天你好拿去换书。”这次岳山娘没有丝毫的心疼,很爽快的就答应下来。

“别急,这些鱼留着我们吃,换书的鱼明天再抓。现抓的鱼新鲜才有人要,隔夜的鱼不值钱的。”岳山拦住她说道。

刚才换书之类的话那都是骗岳二娃的。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岳山还是懂的,不可能无限接济岳二娃家。

第一次给鲫鱼那是因为是第一次,第二次给就只能给些小鱼了。要是给更大的鱼,那第三次怎么给?以后怎么给?给的少了他们会不会有别的想法?

告诉岳二娃这些大鱼有用,然后给他小鱼。他只会感恩,不会觉得岳山小气什么的。

后续再给就按照这个标准就可以了,不多不少双方都能接受。一个市恩一个领情,完美。

劝住岳山娘之后,岳山才终于说出了那个憋了许久的建议:“娘,你也知道我们家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必须要做几身整洁的衣服才行,要不然贵人来了会笑话的,也给姐姐丢脸。”

第二十三章 狐假虎威

流言蜚语传播的速度比岳山想象的还要快。

第二天他去仓廪找管事换书的时候,那位管事就一脸八卦的问他有没有听说过这件事情,岳山既尴尬又无语。

当岳山提出要用鱼问他换几本书的时候,这位管事。

嗯,出场这么多次应该给他一个名字了,就叫周尚云吧,职务是诸仓上计掾史流外七等官。

听到岳山居然想用鱼和自己换书,周尚云惊讶的问道:“为何寻我换书?”

“我认识的人中只有周计史是读书人,且待人宽厚真诚,所以小子才会找你换书,还望计史勿怪小子唐突。”这个问题岳山早就考虑过,不慌不忙的回道。

“宽厚真诚吗?”周尚云嗤笑道,也不知道针对谁。

“我家中确实有藏书数十卷,但那都是我花费许多心思收集而来,岂能轻易予人。”

岳山并没有失望,周尚云也只是说不能轻易给人又不是不能给人,接下来就看自己的诚意了。

他的诚意是什么?仔细想了想并没有。他并不是巧舌如簧的人,对一个流外七品官搞什么程门立雪也没那个必要,然而他有杀手锏。

“小子偶的一件宝物,想请周计史掌掌眼。”说着岳山就把那个玉环给请了出来。

听到这话周尚云脸色一变心生怒意,对岳山的感官也下降到冰点。你个穷小子居然学会贿赂人了?

我倒要看看你能拿什么东西贿赂我,老夫非要好好羞辱你一番给你个教训不行。

然而当他看到岳山手上的东西的时候,蹭的一下就从凳子上蹿了起来,结结巴巴的道:

“这……这……这东西你是哪来的?”

他可不是岳二娃、岳老四这样的土包子,对玉多少还是了解一些的。岳山手中的那块玉的质量如何他不知道,但这不重要啊,重要的是这玉是黄色的。

黄通皇,历来是皇室用品,一般人用是要杀头的。

这个少年手中的黄色玉佩是哪来的?自己买的或者捡的?然而当他抬头看到笑意盈盈的站立在面前的少年,这个念头马上就消失了。

人家分明是胸有成竹,肯定不是非法持有。

既然不是非法持有,那就是有贵人送给他的。顿时今天早上才听到的那则传闻浮现在脑海里,难道……

天子脚下类似的传闻每天都有好几个,难道今天听到的这个是真的?

可是不对呀,秦王的大舅子也没有权利佩戴黄色玉佩吧。就算秦王送给他的,那他也没有权利转送给别人。这事儿复杂了。

下一刻岳山帮他解开了所有的疑惑:

“前几天,也就是我第一次用鱼换粮食的前一天,偶遇秦王夫妇郊游。小子侥幸讨得秦王妃开心,于是她就送了这块玉佩给我。昨天来的那个人确实是秦王的大舅子长孙无忌,是受王妃的嘱托来看看我。”

“秦……秦王妃?”周尚云眼睛瞪的和牛眼一样,没想到传闻不但不是假的,甚至真相比传闻还要吓首发

那可是秦王和秦王妃啊,天底下第三号人物。这个少年居然有这样的机缘……实在羡煞我也。

看样子秦王妃对这少年还不是一般的器重,否则怎么会给他玉佩,又怎么会让自己亲哥哥过来探望。这个少年要了不得了呀。

还好周尚云还有几分理智在,知道换成自己和秦王偶遇恐怕就是一个让人悲伤的故事了。所以也只是羡慕岳山的际遇,并没有产生什么不该有的想法。

“小兄弟快把宝物收起来吧,以后可千万不要轻易示人。”周尚云苦笑一声说道。对岳山的称呼也从小子变成了小兄弟。

“谢周计史,我晓得了。也就是和你投缘,换成别人我肯定不会拿出来。”岳山小小的吹捧了一下,顺势把玉佩收进怀里。

“书的事情小兄弟放心,只要我家里有的你可以随时来取。至于这些鱼,你还是拿回去吧,就当是结个善缘。”周尚云道。

“那……就谢过兄长了。”岳山故作迟疑,然后答应下来。

果然,见他答应周尚云脸上的笑容就真诚了三分,诚恳的道:“别怪为兄小气不肯送给你,我一生碌碌没有什么可以留给子孙的,就想把这些书传给后人。”

“哈哈……兄长果然是雅人,诗书传家必成一段佳话。”岳山说道。

一时间兄友弟恭,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两人是亲兄弟呢。

周尚云的家并不在草滩镇今天取书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但他在这里的宿舍倒是有几本书。岳山也没有挑剔,借取了一本论语。

儒家大兴,论语成了所有读书人必读的科目,所以周尚云身边随时带有一本。

而且前世岳山是读过论语的,虽然背不下来,但看着前后文还是能回忆起大部分内容的。用来识字比千字文更合适。

是的,他借书就是为了识字。

只有他自己知道并没有什么老道士教他识字,他认识的都是后世的简体字。还好唐朝时楷书已经普及,都是横平竖直的字他勉强能认识一些。反正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