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这些学子提供了便利。”
“首先书院会为品学兼优的学子提供奖学金,只要在大考中获得前几名,都可以获得金钱奖励。”
“其次书院会给学子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家贫无力负担束脩的学子,可以向书院神情,书院会给他们提供打工的机会……”
“可以帮书院清理卫生,帮助食堂摘菜、洗菜…首发
“我还准备在学校旁边开垦一块耕地,让学子们耕种。不只是家贫的学子,即便能承担得起束脩的写字也要去劳作。以防出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迂腐学子。”
“书院旁边有一个大水塘,里面可以养鱼。还准备养一些鸡鸭鹅等家禽……”
“这样生产出来的东西一部分可以供学子食用,多余的还可以贩卖填补书院资金亏空……”
……
“妙,此举真妙不可言也。清水候此法既可以为贫困学子提供方便,又可以让学子们亲自耕作体会民间疾苦,还可以填补书院的亏空,一举多得啊。”王绩再次赞叹道。
其余人也纷纷点头,看向岳山的目光里再无一丝轻视,多了几分认同和钦佩。
“书院每年都要招收不少于两百名学子,不知道先生够不够?”李纲再次问道。
岳山苦笑着看向众人:“先生确实不足,书院已经加紧招募。但我人微言轻,有真才实学的不愿意来这里教书,而没有能力的我又不愿意要,此事困扰书院已久。”
“要不是因为先生短缺,学子的规模现在就能扩大两三倍,而不用等到下半年。”
说道这里岳山朝众人深深的鞠躬诚恳的道:“诸位前辈皆是名满天下的大家弟子众多,小子再次恳请前辈们施以援手。”
诸人都露出迟疑的表情,夸你归夸你,可不代表我愿意让弟子来这里教书。至于随便推荐个人过来,那更不可能。大家都是爱惜羽毛的人,万一推荐非人,最后丢的还是自己的人。
“哈哈……好你个李成纪,我说你为什么一大早连饭都不吃就带着我们往书院跑。原来在这儿等着我们呐。”这时王绩做恍然大悟状,笑骂首发
“你想让我们给书院推荐有才之士当先生就直说,没必要如此拐外抹角。显得我们多小气。”
“我王绩虽然才学不如你,但弟子还是有几名的。清水候你放心,回头我就写信让我那几个不成器的弟子都过来当先生。”
“不过可不是因为你李成纪,而是看在清水候的面子上。”末了王绩还不忘怼了李纲一下。
第二百章 书院的早餐
面对王绩的挑衅之言李纲只是轻蔑的看了他一眼,连一个字都懒得回。
但另外几个人脸上就有些挂不住了,也连忙表示会派几个弟子过来锻炼锻炼,以解决书院先生短缺问题。
岳山连连道谢,末了还发自内心的朝李纲和王绩两人行了一礼。
李纲和王绩仅仅只是为他解决了教书先生的问题吗?表面看确实如此,但事实上这只是附带的好处,真正的好处是把他带进了读书人的圈子。
这个世界到处都是圈子,官场是个圈子,权贵是个圈子,想进入圈子很难。
比如权贵圈子,封了候当了大官就能进这个圈子吗?不可能。前文已经说过,武士彟都封国公当宰相了,权贵圈子依然不认可他。后来李渊给他赐婚娶了世家女才被权贵圈子接纳。
岳山能顺利被权贵接纳,不是因为李世民信任他,也不是他认了长孙无垢当姐姐,而是裴矩引他入的门。
大朝会那天裴矩以长辈的身份把他介绍给了权贵,从此他岳山才真正的进入权贵圈。
读书人也是个圈子,不是读了几本书就能被圈子接纳的。尤其是岳山出身不正神仙弟子身上带着道家的色彩,更是难以被读书人圈子接首发
岳山想到了贞观大字典的创意,为什么不自己搞,而是把功劳拱手让人?
年龄小是主要原因,但另一方面原因是他不属于读书人圈子,有再好的创意也没用。你想招募人手一起编撰大字典,根本就没有人响应。
就算花大价钱把字典编出来了,推广也是个大问题。人家不认可。
总不能学梵高吧。活着穷困潦倒,等死了作品才值钱?他等不了那么长时间。
如果他是孤家寡人,可以用学问逼着读书人认可他,强行打破这个圈子。但他的目的并非如此,而是想团结大多数读书人,一起建设这个国家。
再加上他也开了书院,将来书院学子是要步入社会和天下读书人打交道的。
如果不想处处受到排挤,他就必须用一种温和的,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方式进入读书人的圈子。
李纲就给他提供了这个机会。
随他而来的都是名震一方的学问大家,都代表着一方读书人。他们接纳了岳山,就代表着大多数读书人接纳了他。
再进一步说,如果这些人给书院推荐了先生,别管推荐的是不是自己的底子,但人总是他们推荐的。那就代表着龙首山书院也属于读书人圈子的一部分。
书院弟子天然就是读书人圈子的一部分,将来步入社会也不会被排挤。
这才是李纲真正的目的。
而王绩最开始估计也是被李纲框来的,但见到岳山之后他非常喜欢,加上性格又放荡不羁,在知道李纲的打算之后非但没有生气,还在关键时刻推了一把。
没有他最后那几句话,其他人指不定就装傻充愣把这事儿给糊弄过去了。
大家一起来的,如果都不答话李纲也没有办法。但只要有一个人松了口,其他人要是不同意就是不给李纲这个前辈面子。
这一点岳山也是刚刚才悟透的,所以心中对李纲和王绩充满了感激。
谢过众人之后,岳山连忙说道:“诸位前辈请坐,来尝尝我们书院的早饭。”
众人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事已至此也只能认下。在岳山热情的招呼下找了个无人的角落坐了下来。
然后岳山朝旁边站着的几个学子一指说道:“你们几个去给每个先生打一份套餐一碗汤过来。”
这几名学生不是别人,其中两人正是岳山的入门弟子冯易和陈忠。
冯易就是冯一、陈忠就是陈仲,既然收了他们为弟子,自然不能在叫原来那种随便的名字。岳山就根据谐音给他们重新起了一个。
两人是师兄弟关系自然是最好的。还有包维宁,因为身份关系和两人天然亲近。
还有其他几名都是四姓坪的小伙伴,见到岳山和几个老人过来吃饭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