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9 章(1 / 1)

文唐 步兵长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4个月前

他才是个龙首山子,现在是清水县候,身份地位不一样。对读书人的吸引力自然也不同。

报名的人太多,岳山不得不修改了招募的标准。出了一套试题,择优录取。最终筛选出了五十名合适的人选。

只不过图书馆还没有盖好,岳山就让这些人先回家把手头的事情处理好,三月一日整日上班。

之后岳山又让教研组协同政教处、教务处共同制定一套抄书的制度。

如何监督检测抄录的效率和质量的优劣,优秀的如何奖励,太差的如何惩罚等等。这也算是检验学校部门团结协作的能力。

这个对古代人来说反而比较简单了,有现成的制度可以借鉴。

历朝历代都有国家藏书馆,这些书馆除了收集书籍,还负责管理。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每隔一段时间把一部分藏书重新抄录一遍,替换掉被虫蛀鼠咬或者因为保管不善坏掉的书籍。

国家藏书馆的书太多,哪怕只是一部分对普通人来说也是海量。这么大的工作量自然需要有一个考核标准,要不然还不坏大事儿啊。

古易等人把国家藏书馆的规章制度搬过来,以此为框架制定了一套龙首山版的管理制度。岳山仔细了一遍,没有改动一个字就同意了。

不是他不想改动,而是没有那个能力。现代人又不需要抄书,他对这方面的理解远不如古人。还是不胡乱插手了。

真正让岳山感到惊喜的是学生处主事曹苏。

他没有召集去统计学生信息,而是先设计了一套表格,有点类似这个时代的户籍册。岳山看到表格的时候也不得不为他的想法点赞。

重点不是表格的内容,而是他能想到先设计固定的表格,然后按照标准统计学生信息。要知道中国古代最缺的就是标准。

要是事事都有标准,估计也就没西方世界什么事儿了。

岳山根据后世的学生档案对这份表格进行了修补,最终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档案模板。

曹苏又申请了费用去印数馆印刷了一千份档案。然后把每个班的班主任和班长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表格如何填写。又有班主任和班长负责指导各自班级的填写工作。

如果不算前期设计表格的准备工作,他只用了一天就完成了学生档案的建立工作。

岳山也不得不为他的想法和办事能力感到惊讶,这妥妥的人才啊。

之后曹苏又亲自筛选从一百五十名学生里挑选出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为他们设计的一套勤工俭学的方案。

有打扫卫生的,有去食堂帮忙打下手的,有打理花花草草的……总之每个学生都安排了不同的工作。

但真正让岳山对他刮目相看的,是他接下来的动作。

在出色的完成岳山交代的人物之后,曹苏并没有就此闲下来,而是找到了岳山进行了一次工作汇报。

“院长给贫困学员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这是一件仁慈的事情。但书院能提供的工作实在太少。如果给每个工作都安插超出实际需要的人手,不但损害学院的利益,还起不到锻炼的作用。”曹苏侃侃而谈。

“你来找我肯定有解决的办法了,说来听听。”岳山看着他问道。

“书院旁边的荒地很多,我建议书院开荒种地,让学员去种庄稼勤工俭学。”曹苏说道。

“只是如此吗?”岳山不露声色的问道。

“呃,本来我想让学员学习工匠技术,但……院长你知道这是低下的工作,我怕影响不好……”曹苏迟疑的道。

“哈哈……你的想法很好,和我不谋而合。”岳山大笑道。

第一百九十四章 第三产业

岳山开龙首山书院就是想打造一个模板,然后推广天下把高端知识从世家手中抢过来同时普及知识开启民智。

只是到现在为止这家书院没有一分的盈利,全靠岳山个人出钱填补亏空。可以预见的是将来很长一段时间也会如此。

这是不正常的。

倒不是岳山舍不得那些钱,而是并非所有人都愿意和他一样破家支持教育事业。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赚钱还赔钱的买卖没人愿意做。

除非让国家出钱补贴。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就是国家在出钱补贴教育。即便是私学,国家也会按照人头给每个学生发一定的补贴,其中包括餐补等等费用,总额算下来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

所以那些私学即便保持低收费,也是能赚到钱的。

更别说只要教学水平跟得上,一般的私学收费标准都是公立学校的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还有一点值得夸奖的是,中国的大学稍微好一点的全部是国立,由国家出钱补贴。所以中国才能推行全民高考制度,给所有学子公平竞争上大学的机会。

虽然有地域照顾情况存在,但比起国外稍微好一点的大学全是私立的,招生标准全看学校自己设定的情况简直好到了天上。

比如美帝的耶鲁大学,创校的目的就是让贵族家的孩子有一个学习知识和结识人脉的场所。第一届更是只招了十九名学生。

后来招生标准也一直面对顶级权贵。所以在美帝,只要考上耶鲁就意味着成为了人上人。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贵族。

与之想比较,中国的教育制度才是当下全世界最合理的。西方一直想学中国,可惜那些高级精英分子不同意,他们不会允许马夫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在同一个教室读书。

话说起来,中国也有一批受到西方观念影响的精英分子居然想学习西方,给大学设置重重障碍阻挠平民的孩子上好大学,顺便给有钱人家的孩子大开方便之门。

甚至某位女士在全国大会上提出建议,立法不要让穷人家的孩子读大学。

嗯,真社会精英啊。

然后那个提出这种建议的社会精英就再也没有出现在任何公共场合。

话题扯远了,中国也是完成工业化之后才开始补贴教育。纯农业社会是无法负担的起全民教育的开支的,必须依靠民间力量才行。

而要动员民间力量,就必须要让他们看到书院的赢利点。起码不能赔钱只要不赔钱,还是有大把的人愿意从事教育行业的。

既能赚钱又能扬名,肯定都愿意掺一脚。

正常情况下书院的稳定收入基本靠收学费,也有些人会捐款,可捐款毕竟不稳定,不能作为盈利手段。

但如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