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章(1 / 1)

文唐 步兵长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腹难看的脸色,若无其事的退到一旁。

他的那名心腹心中暗恨,太子这是让自己去死啊。这个时候去说这样的话,不管秦王会不会倒霉,他肯定是要倒霉的。

可不去说又不行,他是太子的心腹,一身荣辱都系在太子身上。今天他敢不听命令,转头就是杀头大祸。

想到这里,他只能硬着头皮站出来,大笑着说道:“秦王果然名著海内为我大唐之楷模,如此神物都要经由你之手献给陛下。”

此言一出,嘈杂的场面瞬间安静下来。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的,很简单。你秦王威加海内,整个大唐都知道你,有人发明了耕犁都要先敬献给你,由你献给陛下。

言外之意就是,老百姓只知道有秦王,不知道有陛下。

这话皇帝听到会是什么感觉?根本就不用猜,看李渊阴沉的要杀人的脸色就知道了。

几位宰相也是满脸不渝,这种高兴的时刻你出来给大家找难看是什么意思?然而他们也只是不开心,却没有站出来斥责他。

在场的没有人是傻子,谁都知道这个站出来的官员是太子的人。这个时候说这样的话,要说不是太子的意思,他们肯定不信。

太子和秦王的争斗,一般人还真不敢参与。

李建成也没有真的想把自己撇出来,他知道这不可能。然而无所谓,只要没有确凿的证据谁能拿他怎么样?

他的目的就是要恶心李世民,如果能在李渊心中埋下猜忌的种子,那就更好了。

李建成的支持者心中叫好,等着看李世民的笑话。李世民的支持者脸色一个比一个难看,他们没想到李建成居然会用这样的手段发难。

那些中立官员则口观鼻鼻观心,假装什么都没听到什么都没看到。

李世民也是脸色一变,死死的盯着这名官员。这个人也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缩的余地,索性豁出去了对李世民露出一个充满敬仰的笑容。

但李世民就是李世民,大脑急速转动很快就想到一个破局的办法,只听他不慌不忙的道:“此物是陇西一少年所制,他深受父亲大恩欲将此物献给您以感谢您的恩情。”

“但他本一介草民,如何能接触到真龙天子。恰好前几日臣去龙首山游玩,和他偶然在乡间相遇。他并不知道儿臣的身份,但猜到我在朝中有关系,故托我把此物献给父亲。”

“他还给此物取了一个名字,叫武德犁。”

第十九章 神秘色彩

武德犁一出直接秒杀所有质疑。

等着看笑话的悄悄的收起了自己的尾巴,替他着急的都长出了口气,中立的陷入了沉思。李建成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那名当出头鸟的官员顿时面如死灰。

但别忘了,现在的皇帝是李渊,在场的大臣更多的是效忠于他的臣子。听到武德犁这个名字,他们先是一愣,然后由衷的为李渊感到开心。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太子詹士裴矩第一个站出来大声呐喊。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高士廉第二个站出来。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裴寂、封德彝等大臣也站了出来。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所有大臣不管是支持李世民的,还是支持李建成的,包括忠于李渊的都齐声道贺。

李渊兴奋的一张老脸犹如开了花般,明明很想要,嘴上却说道:“使不得使不得,惭愧惭愧。我不过是顺应天命为黎民苍生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实在当不得这样的感谢。”

“陛下此言差矣。”裴矩一脸正色的道:“臣窃观陛下有恭俭之德,有聪明睿智之才,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声色狗马,观游玩好之事,无纤介之蔽,而仁民爱物之意,孚于天下……”

有没有熟悉这段话的小伙伴?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夸皇帝德才兼备、努力不懈、节俭爱民、不好声色犬马游戏……您的美名天下人都知道了,争相传扬。

所以连一个十岁的少年都对您感恩戴德,把自己发明出来的农耕神器命名为武德犁。您也应该接受,不能凉了子民的一番忠敬之心。

裴矩果然不愧是四朝名臣三朝宰相,这机智和文采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及的上的。就这篇临时编出来的马屁话,绝对能上后世语文课首发

这一番话下来把李渊夸的是满面红光,笑的见牙不见眼,看向裴矩的眼神也充满了欣赏。

果然,没过多久裴矩就当上了检校侍中成为宰相。这个时间比历史上提前近一年。

这些都是后话,有了裴矩这一番堪称范文的赞美之言,李渊顺势接受了武德犁这个名字。李世民贡献祥瑞的功劳也切切实实落到了实处。

李渊为什么会这么开心?那些宰相级别的人又为什么会为了武德犁的出现感到高兴?难道他们真的一心为公一心为民吗?

不全是,有很大一部分也是为了身后名。

李渊是大唐皇帝权利的最巅峰,宰相们也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到了他们这一步,更看重的是身后的名了。

李渊希望死后得到文仁康明宣之类的谥号,大臣也一样。对于文臣来说,文就是最高的谥号。纵观中国历史,得到这个谥号的文臣都屈指可数。

名从哪来?当然是生前的功绩。

中原是农耕文明,所以和农耕有关的事情是最容易出功绩的。尤其是武德犁这样划时代的工具,那更是天大的功绩。

而且这样的工具必然会推广到千家万户,也会流传数千年。只要有人提起武德犁就会想起李渊,也会顺带提起他们这些大臣。

这也是为什么李渊听到武德犁会这么兴奋的原因。

同时他也对那个创造武德犁的少年产生了兴趣,问道:“你说献上武德犁的是个少年?把详情一一道来。”

李世民没有得意忘形,依然保持冷静,恭敬的上前一步道:“是的,那少年才十岁,世居陇西,年初才被朝廷迁徙安置在龙首山下。”

“才十岁就能打造出如此神器,真是天降奇才于我大唐啊。还是陇西人,果然那里的人最……这样的人一定要重用,不让人才流落在朝堂之外。”

李渊本来想说陇西的人对李家最忠心什么的,还好及时反应过来改了口。这要是当着这么多大臣的面说出来,恐怕会引起轩然大波啊。

他的话相当于是为这件事情盖棺定论了。即便是有人怀疑十岁的少年怎么可能创造的出武德犁,这个时候也不敢站出来质疑。那不是正直,是找死。

然而却是有人站了出来,正是李世民,只听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