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4 章(1 / 1)

文唐 步兵长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4个月前

不知道是自己的小蝴蝶翅膀引起的连锁反应,还是前世他真参加了。

但真正让他感到震惊乃至于不可思议的是,他居然听到了敬君弘的名字。

他也来了?岳山终于确认,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

同时悬着的心也稍稍放下了一些。昨晚还在想着怎么和李世民说敬君弘、吕士衡的事情,没想到他就来了,这下省了自己不少的事情。

有了那两个千屯卫,成功率至少提高了三成。

岳山猜测,这很可能就是冬至祭天大典那天的事情引起的连锁反应。

前世看史书的时候他就觉得,敬君弘和吕士衡是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人。李世民只是许诺重用元从禁军子弟,他们就敢已死相报。

这个世界,李世民实实在在的维护了他们的尊严,甚至为此和太子闹了不愉快。估计两人早就对他死心塌地了。

以李世民的才智不会看不出来这一点,所以这次他连敬君弘一起请了过来。

甚至岳山都能想到,那三桩生意估计元从禁军不少人都有份子。

想到这里,他不禁看了李世民一眼。历史上这位老大敢造反真的只是临时起意吗?

这注定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又等了大约半个时辰,尉迟恭出现在李世民的面前。

李世民迅速敛去笑容,岳山也心中一紧知道大戏即将开场了。

尽管尉迟恭什么都没说,但大家都明白他的出现也就意味着能来的已经都到齐了,没来的再等也不会再来,没必要等下去了。

在李世民的带领下,岳山和尉迟恭两人一左一右的跟在他后面进入密室。此时密室已经聚集了二十二个人,加上他们两个就是二十四人,比历史上整整多了十五人。

可见当下李世民的实力比原本历史上要强了许多,面临的环境也好了不少。

见到李世民进来,所有人都精神一震目露精光的看着他,这历史性的一刻终于到来了。

李世民也没有说什么废话,直奔主题。

说他得到消息,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准备借着抵御突厥的机会收编天策府众将士,凡是不服从的全部杀掉。

就在众人将信将疑的时候,长孙无忌起身证实了这一点,并说消息是来自于太子府的某王姓官员。

见他指名道姓证据确凿的样子,大家再无怀疑,脸色变得异常的阴首发

岳山坐在一旁静静的看着这郎舅倆的表演。演的实在太像了,如果不是知道真实情况他都差点相信这是真的了。

他也能明白李世民为什么要这么说,就是为了打消这些人的侥幸心理,让他们跟着造反。

就拿杜如晦房玄龄来说,别看史书上把他们描述的多好,实际上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他们差点当了二五仔。要不是尉迟恭拿着李世民的佩剑去‘请’,他们还真不一定来。

只能说出身贵族世家,他们效忠的是强权而不是某个人。历史上之所以效忠李世民,是因为他太强而不是他们有多忠心。

就以眼前来说,段志玄、牛进达等人毫不怀疑的相信了李世民的话,一个个露出仇视的目光。

秦琼、程咬金等人估计也有所怀疑,但他们本身就站在了李世民的立场上,所以也一副决绝的模样。

只有杜如晦和房玄龄三两人,虽然脸上不动声色,但岳山明显能看出他们的目光在不停闪烁。

不过值得高兴的是,他们的眼神最终变的坚定起来。

统一了人心之后,李世民就问大家该怎么应对这种情况。

不出意外的,三请三让的戏码再次发生。

众人一致劝说造反,李世民找各种借口迟疑,如此再三之后才无奈的同意发动兵变。

但等到商议具体战术的时候,众人再次沉默下来。

兵变很危险,尤其是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必须要靠合理的战术才能取得胜利。

这种关系到数千人生死存亡的决策,没有人敢乱说话。包括最‘直率’的程咬金和最鲁莽的尉迟恭都没有发表意见。

李世民的目光在众人身上扫了一圈,最终落在了岳山的身上:“翠岚,你觉得我们该如何做才好?”

唰的一下,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第一百二十七章 定策(1)

被这么多时代精英历史留名的大佬注视,岳山忍不住一阵头皮发麻,不过这次他没有退缩。

虽然他怂,但也知道想在这个时代立山头竖大旗,靠溜须拍马装神弄鬼是不行的,必须要拿出真本事。

而现在就是他最好的表现机会。

今天他能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就可以直接进入李世民小圈子的核心决策层。从今往后,这个小圈子里的每个人都会把他当成一个完完整整的‘人’来看首发

如果他退缩了或者说的狗屁不通,那他想立山头恐怕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他能拿得出什么靠谱的策略吗?

答案是肯定的。

感谢前世的那些历史大牛,感谢他们的研究,感谢网络键盘侠……正是他们把玄武门之变研究的那么透彻,才有了今天他表现的机会。

凭借自己的智商给玄武门之变制定策略,他肯定没那个本事。但借鉴原本历史上的兵变结合现在的实际情况,还是能说道说道的。

只见他露出淡淡的笑容,说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制定方略之前我要知道我们能动用多少兵力。”

“王府能出动八百披甲。”李世民马上接口道。

“还有吗?”岳山嘴上这么问,目光却看向了敬君弘。

“玄武门两个千屯卫都可以信任。”敬君弘自豪的道。

岳山点点头心中则松了口气,有这两千人大事成矣。李世民也露出欣慰的笑容,其他人脸上严峻的表情也舒缓了不少。

“各家能出多少人?”他继续问道。

“我家能出三十人。”程咬金第一个回答道。

“二十五人。”尉迟恭道。

“十五。”段志玄道。

“十人。”

“……”

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报了一个数字,多则三十多人少则五六人,总计三百人的样子。这和岳山昨晚估算的数字差不多。

于是点点头道:“也就是说我们真正能动用的只有一千一百人。”见敬君弘想说什么,他又补充道:

“在我的计划里敬将军的两个千屯卫是用来定乾坤的,轻易不能动用。”

敬君弘满意的坐下,而其他人听到他说自己有计划了,都露出惊讶的表情。李世民也不禁露出兴奋的表情。

“首先,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讲究个师出有名,这次我们也需要一个合适的理由。我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