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庞大,不是一个区区太医署能容纳的下的。想安置这个机构,必须要抬高太医署的品级。
可这样一来太常寺的地位就尴尬了。
李世民干脆就把它给废了,祭祀宗庙的职能正式移交给礼部。
在太医署的基础上创立了卫生部,直接归属政事堂管辖,从皇商行分拆过来的医疗体系就归卫生部管理。
礼部这属于什么都没做,权力又扩大了几分,自然非常开心。
太医署的人也开心,莫名其妙就成为六部一个级别的高级衙门了。
受伤的就只有太常寺,无缘无故就没了。
还有一个重中之重的机构移交,金行。
这个大唐唯一的货币存储、借贷、转运、结算……机构,正式划归朝廷。
不过并没有划给户部,而是单独设立了大唐金行,归政事堂直接管辖,且把少府监的铸币功能也划归了金行。
所以少府监也属于受伤的部门,莫名其妙最主要的职能就没了。
从皇商行分拆出来的东西不仅仅是这两种,但就属这两种影响力最大,毕竟依托它们朝廷建立了两个六部级的衙门。
由此可见以前的皇商行是何等的庞大。
对于朝中大臣来说分拆皇商行是他们早就想做的事情,现在终于如愿自然非常的高兴,不少人都认为是自己反抗的结果。
对于皇商行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尤其是对于管理层来说,这意味着他们手中的权力缩水,甚至会失去现在的身份。
尤以金行的人为最,朝廷接手之后必定会把大部分的管理层替换掉,底层工作人员能不能留下还不好说。
有门路的开始想办法,没门路的无奈等待着最后的结果。
医疗体系是最淡定的,甚至还很乐于加入官方。
一来他们属于技术人员,不论皇商行还是朝廷管理,他们的身份地位都有保证,而且归朝廷管理还能获得官面身份。
永远都不要小瞧国人对官面身份的期待。
二来他们本来就和官方的联系比较紧密,新建的卫生部大部分官员其实都是岳山创立的医学院出来的人。
对他们来说只是换个名字换个身份而已,实际上还是那些人,没啥变化。
但不管怎么说,皇商行内部经历了一次大的混乱,不少人产生了捞一笔的想法。就算自己失业,有了这些钱也能过上好日子。
只是很快他们就发现这么做的后果了,六扇门的人拿着花名册挨家挨户抓人,凡是伸手的一个不漏。
被抓住的后果也非常严重,没收家产是最轻的,基本还伴随着各种刑期和流放。
剩下的人一个个就老实起来。
但随即他们就发现了问题所在,六扇门那群大老粗是怎么知道查到他们的?而且还查的那么清楚?
这个问题并不复杂,马上就猜到了原因。
我们中出了一个叛徒。
很可能还不止一个。
叛徒是谁?
能掌握这么多信息的必然是高层……顿时大家就相互怀疑起来,看谁都是叛徒。
文唐
第839章 王玄策的机遇
有金如山等高层在背后发力,那些想趁乱搞事情的人都被迅速摁了下去,并没有掀起多大的乱子。
皇商行的分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两个多月后最重要的医疗体系和金行就已经完成移交工作。
大唐金行和大唐卫生部正式开始行使职权。
被分拆后的皇商行依然是庞然大物,玻璃、香水、香皂等核心产品并没有分拆走,只要有这些独家买卖在,皇商行永远都是皇商行。
实际上这次拆走的都是和政府职能有关的机构和部门,纯商业能力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
长孙无垢也开始在剩下的产业的基础上,对皇商行进行重组。
这一次的重组对管理层和管理制度进行了根本上的改变,让内部的职权更加的分明,管理体系更加的顺畅。
还有就是太子妃武畅也成了大赢家,趁着这个机会长孙无垢开始让她接触皇商行的事情,算是为下一步移交打基础。
这些事情岳山并没有插手,虽然皇商行有他的股份,但只要长孙无垢还愿意给他分红,其他的就随意了。
他基本在忙三件事情,继续写汉武大帝这本书,时不时的和反对《学派的兴亡》的人打打嘴仗,格物学院的建设。
孟子后裔孟铣他也见到了,确实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但对医学和生物学的兴趣远远超过了文学。
跟着岳山学习没几天就主动要求学习生物学和医学。
这件事情岳山可不敢决定,孟铣是联系他和孟家的纽带,这么大的事情必须要得到孟家的同意才行。
于是他亲自给孟曜写了一封信说了这件事情。
孟曜的回信很快,内容很简单,生物学我也不懂,孟曜也是你的晚辈,你看着办吧。
岳山还能说啥,就把他送到了生物系学习生物和医学。
同时他还感慨,孔孟两家真是有缘。
孔颖达的儿子孔志约喜欢医术,在太医署任职天天跑医学院。这次又去了卫生部任职,因为身份的关系担任的还是要职。
孟铣确实有才,无愧于他孟家下一代最杰出的弟子这个称号,也沉迷生物学和医术。
事实上岳山有些孤陋寡闻了,原本的历史上孟铣就是个医术高手养生专家,活了九十多岁。
还编着了史上第一部养生书籍,是养生学迈步过去的一个祖师爷级的人物。
而且这个人做官的能力也不错,曾经在中央任过职,还在地方担任过要员。且为人正直,因此还被武则天给污蔑下过狱。
唐中宗很欣赏这个人,继位之后几次邀请他出来做官,只是他都是以年老体衰推辞了,否则也不是没有机会当宰相。
不过虽然不知道孟铣在原本历史上的成就,岳山还是能看得出这个人是有大才的,愿意投身生物学中去是一件大好事。
现在生物学就缺一个领军人物。
时间慢慢的来到年底,在太子李承乾的主持下朝廷进行了又一次分封,主要目标是侯爵以下的权贵。
这次获封的人数更多,但实际上分出去的土地加起来还没有那几个王爵的多。
但不管怎么说都是诸侯王的一份子,地位不一样了。
因为这一次分封,士绅阶层对于废除免费特权的暗中抵抗正式瓦解。
在明知抵抗无望的情况下,他们开始转变思路,送自家子弟参军建功立业。一旦立功被封爵,自家也是诸侯王了。
高门大户最不缺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