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67 章(1 / 1)

文唐 步兵长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这个铁箱子里,再由这个抽水机抽到楼上的大水箱里。”

李路不解的道:“直接抽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

欧阳通道:“因为抽水机只能把水抽到十米高的地方,再高就抽不上去了。”

李路问道:“为什么?”

欧阳通解释道:“据说和大气压强有关,只能把水抽到十米高的地方,再高就上不去了。具体原因只有格物院的学生才知道,我是文学院的,不了解这些。”

三人都感到不明觉厉。

廉生虹瞅了一圈,疑惑的道:“那他们是如何知道楼上水箱里有没有水的?爬上去看吗?”

欧阳通道:“不用,你看那个木球没有?这个球通过绳子连接着楼上水箱里的一个大木球。水满了木球会上浮,这个球就会掉下来。”

“水箱里的水位下降木球会下沉,这个球就会升上去。当这个球升到红线那里,就说明水箱里的水就不足该抽水了。”

廉生虹道:“原来如此,真是聪明的设计。”

参观过水塔,欧阳通又带着他们在小院里转悠了一圈,图书馆、武术馆、体育场等都挨个看了一遍。

最后才去宿舍取了李路的行礼,一起去裴矩留下的那个小院。

……

晚上,躺在床上王堂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

廉生虹就关心的道:“想家吗?”

王堂摇摇头,但随即想到天黑了他看不到,就回道:“不是,你说我转去格物院怎么样?”

廉生虹惊讶的问道:“为什么?”

王堂语气低沉的道:“当年我爹就是为了给家里的地浇水累伤的,要是有抽水机他就不用没白天没黑夜的浇水了。”

“遇到旱灾河里的水都干了,要是有抽水机就能挖井抽水,庄稼就不用旱死了。”

廉生虹马上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你想学格物研究小型抽水机吗?”

“嗯。”王堂道。

廉生虹道:“可是,如果你能做官,以后你的家里人就不用在这么辛苦的浇地了。”

王堂道:“我当官只能改变自己家的命运,可天下的穷苦百姓千千万,他们都需要抽水机。要是我能造出小抽水机,就能帮助他们。”

廉生虹对他的话震惊不已,但还是劝道:“你要考虑一下你的家人朋友,还有大宗师,他们让你来书院读书是为了研究学问出仕做官。你去格物院他们会怎么想?”

王堂道:“我知道,可做官是为了什么?不就是造福百姓吗。我要是能把小型抽水机做出来,一样可以。”

“至于我的家人……我相信他们会支持我的。况且学习格物并不影响我学别的学问,将来一样可以参加科举。”

廉生虹继续劝说道:“你要考虑清楚,蒸汽机和抽水机没那么容易研究,可能你一辈子都不会成功。”

王堂道:“我知道,可能我一辈子都研究不出来。可事情总要有人去做,就和愚公移山一样,一代又一代人努力,总能研究出来的。”

越说他的语气就越坚定,说到最后几乎是用喊出来的。

廉生虹被他的气势所慑,劝说的话再也说不出口。同时也有些羞愧,和他比起来自己太自私了。

“我不劝你了,但还是希望你能先和家里人商量好,免得将来后悔。”

王堂由衷的道:“谢谢,我会先取得他们同意的。”

第二天一大早王堂就分别给家里、县学的老师、写举荐信的石季明写了一封信,把学校的情况汇报了一下,然后说了自己想转去格物院的想法。

廉生虹也给家里写了一封信,介绍了书院的情况,还有自己认识的新朋友。

重点提到了王堂,毕竟从小就是他爹嘴里的‘别人家的孩子’,现在成为同学还是好友,值得炫耀一番。

昨天他们已经打听好了,书院报社有专门的收发室可以承揽信件邮寄工作。

大唐的国土上只要有书院的地方基本都可以邮寄到,只是快慢的问题,而且价格非常便宜。

两人顺着指示牌来到报社收发室,还没进门就看到了李路。

三人一起把信寄出去之后就联袂在书院闲逛起来,一千六百亩地校园是非常庞大的。

昨天欧阳通只是领着他们大致参观了一下,很多地方都没有去到,今天他们要好好的逛一圈。

教学区、办公区、体育场,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每一个地方都进去参观了一遍。

几人也确实发现了很多奇怪都非常有用的部门,比如在食堂旁边有几座独立的房子,名为后勤处。

在后勤处有一个部门叫勤工俭学报名处,王堂非常感兴趣,详细询问了勤工俭学的要求。

上面罗列的几十种日常工作,比如去食堂帮工、打扫小院卫生,去事业部饲养牲畜,去报社校对文稿等等。

还有一些临时的任务。

根据工种的不同价格也不相同,但每一种都让王堂很激动。

勤工俭学办的先生为人很和蔼,主动给他介绍一些任务表上没有写的细节。

“去食堂帮工可以免费吃饭,去事务部做工要是聪明的话可以学到一些外面学不到的技术……”

别说王堂了,连李路和廉生虹都感到不可思议。

“渭水书院太……太完美了,简直不敢相信会有这样的地方。”王堂梦呓般的道。

“是啊,大同之治也不过如此了吧?”王堂喃喃道。

“难怪来之前先生说我一定会大吃一惊,以前我还不明白他为何要这样说,现在终于明白了。这里不应该属于人间。”廉生虹道。

本来王堂还准备报名参加勤工俭学,但那个先生早就看出了他们是新生。

就告诉他们,新生入学一个月为观察期不能参加勤工俭学,让他们一个月后再来。

王堂很是不解,为什么要规定这样的制度?

那名先生告诉他,书院终归是学习的地方不能本末倒置。这一个月是用来给新生熟悉学校环境,熟悉老师同学用的。

等他熟悉了校园在量力而行,选择适合他的勤工俭学方式。

王堂还是不满,道:“那如果学生家里特别贫困,没有钱吃饭怎么办?”

那先生也不恼,回道:“可以去政教处学生科办公室申请助学援助,学生处会登记你的信息给你发放足够一个月生活所用的无息贷款。”

“等你入学满一个月再来我这里找活干,用赚到的钱把这笔贷款还上就可以了。”

“记住,在书院没有无偿的帮助,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你用劳动来换取。”

听到这里三人都心悦诚服,真的是太完美了。

连学生的尊严都考虑到了,所有享受到的帮助都是用劳动换来的,不用觉得不好意思。

最让他们流连忘返的还是图书馆,太大了,里面的藏书多的数不清,看书目有三十多万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