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还有没有机会。
看了看书桌上刚写了开头的汉武大帝,还有左手边书柜上满满一书柜的各种手稿,他满眼的不舍。
“吱呀!”这时门轴转动的声音响起,他抬头望去发现是李丽质。
“你怎么还没休息?”
“这也正是我想问哥哥的,你不是很累了吗,怎么还没休息?”
“睡不着,起来看会书。”
“我也睡不着……哥哥不在我睡不着。”
“不怕我身上的煞气啊。”
“你可是神仙子弟,什么样的煞气敢停留在你身上啊。”
岳山笑了起来,道:“你呀,走吧,我们一起去休息。”
李丽质甜甜的笑道:“不用,哥哥你忙自己的就可以了,我自己去里面睡,知道你在身边我就能睡得着了。”
“这样吗,那行吧,你快去睡吧。现在你可不是一个人哦。”岳山还是起身把她送到里面的房间,把她送到床上盖好被子,抓着她的手说道:
“睡吧,等你睡着了我在去忙。”
“哥哥你真好。”李丽质闭上眼睛缓缓睡去。
看着她嘴角那意思幸福的笑容,岳山心中充满了暖意。
等她睡着,岳山的神情已经恢复了平静,比平时又多了几分坚定。
不管后面李世民会拿他怎么样,现在他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多陪陪家人,把该做的事情做好,抓紧时间把想写的书写下来。
实在写不完的话,就把手稿交给王绩吧,让他头疼去。
在学术界他最相信的只有王绩,连冯易陈仲两个徒弟都不行。
说起两个徒弟,冯易带着老婆天南海北四处游玩,一年也回不来一趟。孩子一个扔给冯箩筐两口子带,一个给许家那边带,特别不负责。
陈仲就完全相反,这些年一直在辽东总督府工作,已经是李承乾的心腹干将。
所以说这俩没有一个能继承他的学术思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这个老师也挺失败的。
坐在桌子前,岳山开始思考先从哪部书开始写。
并没有纠结多久,就从手头上这部汉武大帝来写就可以了。
指不定千百年后就是四大名着之一呢,如果再算上金屋藏娇,后世要是评四大名着,搞不好自己能入选两部。
想想都让人激动。
文唐
第802章 会议和甲骨文
第二天岳山去博物院检查了一下工作进展,非常的不错,甚至比他自己在的时候还要好。
“这些天我们共招募了一百二十一名能人异士,二十三名是原工部的工匠,三十名是书院格物院的出身的士子,其余皆是从全国各地自发赶来报名的人才。”陈煜着重介绍了招人的成果:
“其中最为出色的当有七人:冯槐游,远高昌国人,祖祖辈辈皆以修筑坎儿井为生,最善挖掘坑道。”
“钱保玖,泉州豪商钱家第四代长孙,自小岁其曾祖父钱多多游历天下,对各地的风土人情地形地貌娴熟于胸。”
“李斐,前朝知名造桥匠师李春的后人,继承了乃祖的技艺,造桥技艺高超。”
岳山眉头一挑,道:“等等,李斐是李春的后人?可证实了?”
陈煜肯定的道:“有路引为证,且他来的时候还带着一车造桥的书籍。”
岳山那叫一个开心,李春啊,赵州桥直到二十一世纪还屹立不倒,还上过语文课本,他岂能不知道。
没想到他还有后人在,还继承了他的技术,简直意外之喜。
不指望这个李斐能有李春的水平,一半……不,三分之一就可以了。
岳山虽然不懂桥,但他记得不少跨河大桥的大致形状,画下来丢给他们研究就行了。
古今结合,不信造不出横跨河长江黄河的大桥。
当然了,并不是说眼下就造出这种大桥,而是先把相关学科建立起来一点点去攻克难关,总有一天能做到。
之后他又让陈煜把比较突出的人才都介绍一遍,其中确实有许多有用的人才。
有了这些人才的加盟,博物院终于可以开工了。
“邀请工部阎尚书和铁道司邓司长,于明日来博物院商议铁轨铺设事宜。”
之后岳山又召见了所有工匠,简单的进行了一番演讲。
赞誉他们用双手和技术改造世界造福于民什么的,总之就是一些肯定和鼓励的话,希望他们在博物院继续为国效力。
岳山的肯定让这些人非常的激动兴奋,他们的爱好和技艺终于得到认可了。
第二天一大早,新任工部尚书阎立德和铁道司邓建就先后到来。
阎立德大家可能陌生,说起他的弟弟可能知道的人会多一点,大画家阎立本,人家是亲兄弟。
外公是北周武帝宇文邕,母亲是清都公主,标准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核心家族。
李世民的坟墓昭陵就是他们兄弟两个设计的。
且两兄弟爱好相同工作相同艺术成就其实相差也不是很大,且先后都当过工部尚书。
这次李大亮病逝,李世民越过政事堂直接任命阎立德为工部尚书,可见他是多受信任。
只能说李世民夹袋里的能人实在太多了,缺了谁都能马上找到一个合适的替代者。
两人当然不是自己来的,还带着自己的得力下属。
一间大会议室,中间摆放着3×3的大方桌,上面是一个泥塑的大唐疆域模型,外面罩着玻璃罩子。
山川河流城池都标注的清清楚楚。
这就是李世民手下那一千勘探使的功劳。
三个部门的精英都聚集在这里,岳山的地位最高,也是计划的发起人,自然就是这场会议的主持人。
“今天把你们召集到一起只为了一个目的,设计几条贯穿全国的铁路线。”
“我们的设计和施工分为三步走,第一步设计一条从辽东到岭南东道的铁路线。要求是方便,能够串联更多的城池,辐射更多的人口……”
钱保玖举手道:“夏国公,这很难。从辽东到岭南其不说有多远,沿途要经历许多山川河流,而且各地的气候环境土地情况也不一样,这……几乎不可能。”
岳山赞许的道:“这就是朝廷组建博物院的目的,能避过的就避过去,避不过去的你们要想办法解决。”
“逢山开山,遇水架桥……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必须要把路修通。”
李斐举起手道:“这……小河桥好修,大河桥难为啊。”
岳山道:“我知道你,前朝李大匠的孙子,家学渊源造桥水平很高。”
李斐惊喜的道:“谢国公夸奖,某愧不敢当,我不及家祖父多矣。”
岳山道:“你这样想是不对的,只有后人不停的超越前人,我们的造桥技术才会进步。你也要有这样的理想和抱负,把家族的记忆发扬光大。”
李斐激动的道:“是,我一定不会让国公失望,也不会让祖父失望。”
岳山满意的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