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渡过大河,直指河北,大有扫荡幽冀之势。而原本就在河北,一门心思率军进入邯郸的骠骑大将军耿弇却收到圣命,令他改变进军方向,掉头向东,阻击败走辽东的刘秀大军,争取将其消灭在河北,彻底结束这场两汉大战。
耿弇立即抛下他的步兵军团,亲率精骑两万六千,从巨鹿转而向东,几乎是追在田无忌的东征军之后,狂飙突进,一路向东。
他知道这是一场速度之争,如果不能在河北将刘秀截住,等他进入幽州,转至辽东,再想消灭他就难了。
以骑兵的脚程,追上步骑结合的刘秀大军只是时间问题。问题在于补给,耿弇不能指望从太行山以西得到补给,横跨太行山的运输线太远、太难走了。
他只能在当地补给,而当地还处于两汉势力混杂的状态之下,郡县的政治都比较混乱,要想为这么大规模的军队朝廷补给,难度可想而知。
耿弇一边进兵,一边筹粮,速度被拖慢了许多。
其实比起耿弇,距离刘秀最近的应该是田无忌,他已率军东进至信都郡境内,而此时刘秀大军刚刚行军至渤海郡,田无忌距离他已不足三百里。
田无忌率一万羽林军东征,一路攻城略地,收降纳叛,军队人数已翻了一倍有余,不过以他的军队规模,要想与刘秀的十余万大军对抗,难度可想而知。
他本应该在当地稳一稳,筹集粮草,等一等身后的耿弇,待两军会合之后,再与刘秀较量。可是田无忌年轻气盛,眼看面前摆着不世之功,怎么会甘心将其送给别人?
他不能眼睁睁看着刘秀从两三百里外大摇大摆地北上,于是命令全军加速前进,务必要追上云。经过数日的急行军,田无忌终于追上刘秀大军。
他知道敌我力量悬殊,没敢上前挑战,只想着咬住刘秀军的尾巴,拖住他的北进脚步,再慢慢寻找机会。可是没等他站稳脚跟,刘秀大军四面突至,对他发起了强攻。邯郸精兵实力不俗,田无忌寡不敌众,遭遇了一场大败,险些全军覆没。
这是东征以来势如破竹的平凉将军田无忌遭遇的第一场败仗,但是这次他败得极惨,兵马损折了大半,只带着残兵败将突出重围。
好在刘秀急于北上,没有对他穷追猛打,使田无忌又收拾了残兵数千,留驻在信都,一边恢复元气,一边等待身后的耿弇大军。
542.邯郸之围
建世八年秋,刘钰率十万大军抵达邯郸城下,四面围城已定。
此时的邯郸十分萧条,精兵强将尽被刘秀带走,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大都携家带口奔赴辽东,便连那些巨商大贾也尽皆迁出避难,邯郸城内只留下贫苦的百姓,守卫人们的是一些老弱残兵,由刘秀的妹夫前将军李通率领。
李通当年在南阳起兵,使整个李氏家族遭遇了灭族之祸,他的两个儿子被杀,只落得孑然一身。更始立国之后,李通便娶了刘秀的妹妹刘伯姬,两个人生了一个儿子,名叫李音,这是李通仅有的血脉。
刘秀率军北上辽东之时,对留守邯郸的人选十分头疼。
这个人必须要忠心,否则刘秀前脚一走,他后脚便反叛。如果邯郸迅速易主,刘秀的天下将立即崩塌,恐怕朝廷大军都走不到辽东。
这个人必须要有掌控邯郸的能力,要能拢得住人,镇得住场,这样便可以在邯郸坚持得久一些,为刘秀顺利抵达辽东赢得时间。
李通作为刘秀的妹夫,一向深得他的信任,每次刘秀外出亲征都是李通留守邯郸,没出过什么大乱子。李通的忠心足够,能力足够,熟悉邯郸防务,是留守的最佳人选。
刘秀虽然属意李通,但是却很难开口。
邯郸是被抛弃的城,留守者是被抛弃的人,谁留下来,谁就会死。
从道义上来讲,刘秀开不了这个口。
正在为难之际,李通为刘秀解了围,他主动要求留守邯郸,唯一的要求是:让他的夫人宁平长公主刘伯姬和幼子李音随军北上。
其余的不必说了,刘秀必定会善待他的儿子,这不需要叮嘱。
既然李通如此识相,刘秀立即顺水推舟地同意了。为了报答他,刘秀做了一件破天荒的大事:封李通为宛王。这可是建武朝第一个异姓王,大概率也是最后一个。曾经刘秀在最艰难的时候也坚守祖上的规矩,从没有封过异姓王,如今却为李通打破。由此可见,李通的主动留守确实解决了刘秀的大问题。
李通的幼子李音也同时受封为侯,李氏一门在刘秀的王朝即将崩塌时达到了权力和荣誉的顶峰。
这是这个王朝给予李通的最后安慰,可是一个即将崩溃王朝的安慰,又有什么用呢?在刘秀的心中,李通几乎已经是个死人了,这个王号就是用来买他的命的。
谁留谁走的事本来已圆满解决,可是此时又出现了一桩意外,这个意外出在李通的妻子宁平长公主刘伯姬身上。
前一阵子,因为邓晨一家被杀之事,刘伯姬和刘秀兄妹俩发生了龃龉,宁平长公主受到了皇帝的严厉训斥,命她闭门思过。
邓晨的妻子是刘秀的二姊新野长公主刘元,她在小长安之败中死于新军之手。当时刘秀眼睁睁地看着二姊落难却不能相救,痛苦可想而知。称帝后,刘秀一直优待刘元留下的孩子。可是在邓晨反叛后,刘秀却毫不留情地将二姊的骨肉一一斩杀。
刘伯姬出于姊妹之情,极力反对将邓晨灭门。在她的认知中,错都是邓晨一人之错,为什么要刘元的孩子来承担为此她当面顶撞了刘秀,但依旧不能挽回他冷酷的帝王之心。
为此兄妹反目,亲人之间产生了嫌隙。
李通确定留守邯郸,刘伯姬本应随军去辽东,可是她竟坚决不从,坚持要和夫君一道留下。刘秀十分生气,奈何这个妹子好像是和他杠上了,两个人根本没法沟通。
刘秀算是个重情的皇帝,对于这个最小的妹妹他是很有感情的,虽然兄妹之间有了裂痕,刘秀却依然想带她走,保她周全。
刘秀强忍着怒气,命阴皇后前去解劝。为此阴皇后亲临公主府,盘桓了大半日,回宫后对刘秀说了一句话:“伯姬之心坚如铁石,不可更易,随她去吧!”
刘秀怒道:“真是越来越没规矩了,难道她想抗旨么?”
他说对了,刘伯姬真的敢抗旨,她随身携带了短刀,如果刘秀强迫她离开,便要引刀自决。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