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1 章(1 / 1)

牛吏之帝王崛起 天下九九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会粉身碎骨。

汉忠将军王常固守兴桥栅,倚靠坚固的工事与敌周旋,邓奉却好似并不着急,他亲自率军围困王常,派董欣、邓终四面出击略地。

那些墙头草的豪强又开始了表演,不时有人杀郡县长官来降,各县令长也有主动投效者,当然也有殊死抵抗者,一时汝南郡南部烽烟四起。

邓奉军队堵在兴桥栅,王常根本出不了城,邓奉则击败了几路来救援的军马。如今他好像对拿下兴桥栅没什么兴趣,他只是在城下挖了一个大大的坑,就那么明明白白地张着血盆大口,等着别人主动跳入坑中。

在岑彭看来,邓奉好像是在无声地发出邀请,他就在那儿挑着眉,面对着北方的郾城,看着郾城里的岑彭,意思是“要不要来试试?”

岑彭想来想去,带全军精锐出了城。两汉人马在郾城之下大战,双方打得极为激烈,建世汉奋威将军穆弘受了重伤,攻势受挫,征东将军夏阳率军退至定陵,稳住阵脚,想整军再战,却听说岑彭已弃了郾城,向东退去了。

夏阳随即进兵郾城,发现城中府库已空,几乎没有粮了,想必岑彭是被饿走的。

听说岑彭退走,邓奉觉得在意料之中,岑彭不会跳他挖下的坑。

他没有强攻兴桥栅,而是将围城的部队撤走了一面。王常见状,立即从缺口处冲出,马不停蹄地向东逃去。邓奉则率军在后追逐杀戮,杀敌数千,王常仅以身免,狼狈万分地逃过了汝水,进了顿丘城。

至此汝水以南淮水以北的广大地域落入建世汉手中。

邓奉将汝南残局交给了征东将军夏阳,自己则率本部马不停蹄地南下,杀向六安国境内,此时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身在庐江的建武汉大司马吴汉。

邓奉顺淮水而下,逼近六安国。

此时由于北部战局的恶化,吴汉也开始将战略重心北移,避免与北方距离过大,留下中间的空当,被建世汉军分割消灭。

吴汉表赵熹为镇南将军,将南方的战事全权委托于他。意思就是以赵熹为救火队员,让他和马援大军一力周旋,至于他吴汉的援军,就没想了。

吴汉亲率大军北上合肥,此时邓奉占领了六安的北部小城阳泉。

这一对宿敌此时的距离是五百里。

452.陛下懂我

邓奉从南阳郡到汝南郡,一路狂飙突进,袭夺了其郡治平舆,之后在水路要津兴桥栅要塞下屯驻,以逸待劳,消灭来援之敌。这一套用兵组合拳动静相宜、举重若轻,一下子打破了郾城僵局,使建世汉顺利将大半汝南之地收入囊中。

汝南大事已定,征东大将军下令清剿汝南,扫清残敌。因汝南南部还有几个偏远的县尚未归附,便要求邓奉一部出兵平定。

邓奉派使者前往召降,各地纷纷归附,只有一个小县新息还负隅顽抗。

新息是在桐柏山和大别山夹角处的一座小城,在淮水的北岸。

邓终想率骑兵前去踏平县城,邓奉道:“区区小县,不必劳动军马,徒增劳顿,过不了多久,彼等自然会主动来投。”

他对新息不再理会,带兵奔袭六安国,跨过淮水,占据阳泉。又向南占据了蓼县,之后便屯驻于阳泉,不再向前。

邓终道:“兄长为何停驻于此?”

邓奉道:“阳泉之地,塞断淮水,连接灌水、决水,是此地一水上要津,进可攻退可守,正好屯留。何况我军进军过速,粮草不足,若再向前,恐被敌军断了后路,有去无回。”

董欣看着邓奉道:“将军之意。。。莫非在寿春?”

邓奉道:“淮南之地处江汉之间,寿春为第一重镇,欲得淮南,必得寿春。吴汉在寿春定然驻有重兵,我军只两万余人,深入敌境,攻打坚城,委实难下,不如在此地休兵积谷,看吴汉大军的动向,再等待进兵良机。”

寿春之名初见于战国,是楚国的县邑。楚国令尹孙叔敖在其地修建了中国第一个大型的水利工程“芍陂”。芍陂上承渒水,南自霍山县北界驺虞石入,号曰豪水,北流注陂中,凡经百里,灌田万顷。

芍陂的修建,使寿春一带变得便于农业垦殖,立即成为沃野之地,每年产粮极丰,吴汉南征,军粮供给多承寿春之力。

寿春不仅是一个重要的产粮区,也是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其地北滨长淮,东依淝水,南有巨泽芍陂。

大军出征,将士和战马驮畜消耗的粮草给养甚巨,粮草后勤是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投送方式而言,舟船航运要比陆地车畜人力转运效率高得多,而且能够大大节省费用。南北走向的大军出动,往往要利用江淮之间的水道。

从中原入江南,可从浚仪经陈、项、寿春、合肥至濡须口,由蒗荡渠入颍水入淮,再自肥口沿淝水入巢湖,顺濡须水入江。寿春就在这条水路的中心节点上。

当然从西部顺汉水也可南入大江,张允进兵南郡、江夏就是走的这条水路,在东部,也可由彭城经下邳、淮阴至广陵。由泗水顺流入淮,再经中渎水古邗沟至广陵入江。

经寿春的南北水路位于上述两者之间。寿春的地理位置十分适中,可兼顾东西,沟通南北。哪一地有事,便可立即出兵,都离得不太远,又有丰富的水网,可以迅速将兵力投送到位。

这样一个地点,又有粮草,又有很强的军队投放能力,具备了成为区域中心重镇的所有条件。江淮之地,地域广大,不能处处分散设防,但只要屯重兵于寿春,便可对敌军入侵进行快速反应,是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防守策略。

若有人敢于不占据寿春,挥兵深入淮南,寿春就可以出兵,轻骑抄其粮道,让入侵军队有去无回。

邓奉深知其中利害,他有心攻占寿春,平定淮南,可是寿春此时算是建武汉的腹地,他除非能长途奔袭,猝然得手,否则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因为他从阳泉东下是顺水,速度快,一旦奔袭未能得手,想要回来时,就变成了逆水,走得慢,所谓去时容易回来难。

寿春是楚国旧都,楚国自春秋时开始经营,城池坚固,周围水网密布,步骑难行,是一个易守难攻之地,要想一下子奔袭得手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这种情况下,邓奉不会贸然东下寿春,如今他的策略是北依新占领的汝南郡,以阳泉为基地,一点点向东向南蚕食,慢慢集聚粮草,收罗部众,壮大自己,等待时机。

邓奉贯彻这个战略方针,出兵南向,占领了安风,收府库之粮,尽集于阳泉,一时整个六安国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