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负你,全忘了你当初功绩,吴汉、王梁当初都是你的手下,都已位列三公,唯独你这大功臣未见加封。刘秀不赏有功,却偏听他人一面之辞,要问罪于你,实在是欺人太甚!如今兵临城下,你若是降了,更要被别人看轻,一生一世抬不起头来,堂堂男子汉大丈夫,当昂首立于天地之间,为何要受这样的窝囊气呢?”
彭宠觉得夫人说的有理,可是如今穷途末路,困守孤城,援兵遥遥无期,不降又能怎么样呢?
彭宠又与杨太清商量,杨太清道:“不如我保着太守出城,向北出塞,自匈奴之地向西,绕路去并州,与鲍永合兵,再打回渔阳。”
彭宠说道:“且再等两天看看。”
到了第三天,彭宠已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坐也坐不住,站也站不住,只是在房中来回走动,一会儿他想突围去并州,一会儿又想干脆投降算了。
突然听到外面喧哗,有人大喊着来回奔走。彭宠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开门去看,却见杨太清急匆匆走过来,大叫道:“太守,韩立已献了西城门,迎汉军入城了!事情紧急,请太守随我一道,咱们从东门杀出去!”
彭宠听了,却突然安静下来,再没有方才的焦虑情状。
杨太清一个劲儿地催促,彭宠叹了口气,说道:“城外皆是汉军,还能逃到哪儿去?不如降了吧!也许能保住这条性命,也为我儿留一条生路。”
“太守何出此言?城中还有上万兵马,足可一战。”杨太清向前一步,手按刀柄,“末将愿为太守一战,死而无怨!”
彭宠道:“韩立是我多年旧部,他都会背叛我,想必城中诸将也都想用彭宠的人头,去搏取封侯之赏。难得你有这样的忠心。。。”
话音未落,忽见杨太清拔出刀来,向下猛挥,一刀斩在彭宠脖颈之上,那颗头颅骨碌碌地滚落,两只眼睛还大睁着,似乎不相信眼前的情景。
杨太清擦了擦面上的血迹,说道:“太守不要怪我,怪只怪你的脑袋值钱。”提起血淋淋的人头出了太守府,打马出城,直向耿弇大营奔去。
杨太清本来是长安汉情局吴原的手下,费劲辛苦打入渔阳太守府,负责监视彭宠动向。几年来不断把渔阳情报传回长安,深得吴原信任。
建武汉军大兵压境,鲍永之兵被上谷和代郡之兵阻隔,无法向前推进。汉情局命令幽州曹护送彭宠出塞,从北面绕路到雁门,这件事交给杨太清来办。
杨太清却打起了小算盘,若是执行密令,绕行塞外,费尽辛苦,就算顺利抵达并州,他杨太清能得着什么好处?可若是将彭宠献于刘秀,则可得封侯之赏。
汉情局局长吴原那么大的人物,立的功劳多了去了,不过是个关内侯。他一个小小的汉情局官吏,忙活一辈子能得到什么?
封侯的诱惑实在太大,让杨太清把长安城的家眷都抛在脑后,妻子没了可以再娶,儿子没了可以再生,封侯的机会错过了,这辈子可能再也遇不到。
杨太清起了这个念头,便再也按捺不住。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斩杀彭宠,献于汉军。
彭宠一死,渔阳城没了主心骨,很快被耿弇大军攻占,渔阳都尉得了消息,便献了要阳城,渔阳全郡重归刘秀治下。
刘秀得到捷报很是高兴,大肆封赏。听说杨太清之事,皱眉道:“此人全凭彭宠提拔坐上高位,被彭宠引为心腹,却背主忘恩,最是可恨。依着朕的心思,最好是杀了。可是朕曾有言在先,杀彭宠者封侯,朕不能失信于天下人。。。便封他为不义侯吧!”
351.锄奸行动
不义侯杨太清在邯郸有一所宅院,那是皇帝陛下封赏他这个新晋侯爵的。这宅子不小,但也不是什么豪宅,只能说是宽敞而已,完全配不上他侯爵的身份。
这一天,从晌午直喝到日暮,杨太清一直在宅子里自斟自饮地喝着闷酒,心里打着各式小算盘。
他一心想要博取封侯,跻身权贵阶层,结果封侯是封了,却是个不伦不类的“不义侯”,这个爵号好像是一个标签,把不仁不义四个字贴在了他的脑门上,使他走到哪儿都要受人耻笑。
如今他不仅没有在邯郸朝廷占据一席之地,反而成了众人耻笑的对象,不仅朝中大臣对他不屑一顾,就是街坊邻居见了他都会撇撇嘴,向着地上吐一口唾沫,冲着他的背影嘟囔一句:“什么东西!”
隔壁的孩子们甚至唱起了歌谣:“不义之人不如狗,背主忘恩为封侯。”
这与他设想的从此飞黄腾达锦衣玉食的生活简直天差地别,他堂堂侯爵竟然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害得他连家门都不敢出,除了拿着皇帝赏赐的金钱,猫在皇帝赏赐的宅子喝闷酒,再也没什么别的事可干。
好在他新近招的两个仆役还算恭敬,对他这个主人惟命是从,丝毫不敢忤逆他的意思,这让杨太清多少找到点侯爷的感觉。
于是他便对这两人呼来喝去,动辄喝斥,以此来提醒自己,他杨太清是皇帝钦封的侯爵,是正儿八经的人上人。
他是有封地的,只是不知道封地在哪儿,据说是在万里之外的交趾,不知哪个偏僻的小山村,是属于他杨太清的。
交趾位于大汉的最南端,不管是建世汉还是建武汉,都还没有把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纳入治下,但那里确实在大汉的版图之内。
杨太清可不是认命的人,即便落入如此境地,他依旧想找机会翻身,他知道他还是有价值的,他的价值来源于过去的汉情局间人身份,他掌握的建世汉的情报是可以拿出去卖的。
这一次他一定得卖个好价钱,他要摆脱“不义侯”这个标签,成为真正的侯爵。
出于谨慎,他向耿弇投诚的时候,并没有暴露这个身份,当时他以为立即便能封侯,他若是急于暴露,说不定反倒惹来麻烦,因此对此事只字未提。
而现在不同了,他已落入绝境,需要把身上所有的宝都押上。
如今他缺少的是一个机会,一个能搭上大人物的机会,这个大人物要认识他身上蕴藏的价值,替他在建武帝那里说项。
他首先想到的是一道投诚的原渔阳令韩立,同样是投诚,韩立得到了任用,而立了大功的杨太清却被闲置。
韩立得到校尉之职,算是在军中有一席之地。
杨太清去韩立府上拜见,却吃了闭门羹,这也不难理解,在渔阳时,两人因为在彭宠面前争宠,闹出过许多龌蹉,韩立颇有些厌恶他。何况两人同为降将,再往一起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