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04 章(1 / 1)

牛吏之帝王崛起 天下九九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决定举城投降。

当他来到张允的大营,看到那些空着的营地,听说张允只有五千羽林军和三万多降兵时,任满羞愧不已,只是抹着额头上的汗,不住声地道:“将军用兵如神,任某败在将军手下,心服口服。”

公孙述的成家王朝实际控制的地域除了早已收复的武都和汉中两郡之外,尚有蜀郡、巴郡、广汉、犍为、越巂五郡,巴蜀以西的邛人、笮人从前依附公孙述,马援便派使者去要他们归附,而原本属于益州的益州、牂柯两郡,公孙述一直没有实际控制。

如今巴郡、蜀郡和广汉三郡基本平定,其余的地方还处于混乱无主状态,马援坐镇成都,一边派使者去四方招降,一边派孙易、诸葛稚、张允等人四处略地,看样子,蜀地要完全平定还需要时间。

马援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威行益州,许多人背地里叫他“蜀王”。

这一天,马援刚从军营回到成都的府第,便听下人禀报,说是有一个名叫杨吉人的来拜访。

“杨吉是谁?”马援奇怪地问道。

有原本成家宫中的旧人说道:“杨吉是公孙述身边的方士,卜课极准。公孙述凡事必卜,占卜必用杨吉,后来杨吉在汉军围城前偷偷逃走,公孙述便再也卜不准课了。”

马援道:“他一个方士,不过是装神弄鬼之徒,到处骗些钱财,要见我做什么?不见!”

下人犹豫了一下,劝道:“杨吉这个人是不是装神弄鬼,小人也不清楚,小人只知此人见识很广。他当年是公孙述身边的红人,与朝中大臣、地方豪强都有往来,他又常行走蜀地,对于蜀地的风土人情都是极了解的。大将军若想知道蜀地的事,问他便知。”

马援道:“既然如此,让他进来,我有话要问他。”

下人引了杨吉进来,杨吉向马援做揖,态度十分从容。

马援道:“我早闻先生大名,知汝向来为公孙述之腹心,奈何对旧主弃之不顾,自去避难?”

杨吉淡淡一笑,说道:“我乃世外之人,只顺天命,不顺人君,公孙述非我之主,何来弃主自去之说?”

“先生既是出世之人,当远离人烟,在深山密林之中修行,为何来成都繁华之地,找我这入世之人?”

马援的话带着讽刺的意思,完全不顾忌杨吉的面子,杨吉却丝毫也不慌乱,说道:“大将军此言差矣,修行之事,在内不在外,在心不在身,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只要吾心在世外,这副皮囊在何处又有什么关系呢?”

马援道:“马某不会绕弯子,先生今日来此,有何事教我?”

马援只是一句表面上的客气说法,其实语气中一点请教的意思都没有,然而杨吉却大言不惭地说道:“特以定蜀之事来教大将军。”

“蜀地已定,何需先生再教?”

“蜀地定之容易,安之则难,大将军若不虑此,蜀地依然会乱。”

马援有点认真了,问道:“这话怎么说?”

“大将军,公孙述虽是成家皇帝,这成家的天下,却非是他一人的。”杨吉娓娓道来:“比如这巴郡,原来太守是任满,以全郡奉公孙氏,公孙述便以重兵予之,命其守江州安定巴郡;再比如说越巂郡,原是邛人长贵杀郡守自立,公孙述以其为邛谷王,才收了越巂郡,而巴蜀多蛮夷,邛人笮人,各有其俗,公孙述用其酋长,因其旧俗,方能抚定蛮夷。益州诸郡皆是如此,各地都有豪门望族,蛮夷诸人,他们不只是成家的臣子,甚至也是成家的主人,公孙述大力封王,多用蜀人治蜀,才能将诸郡稳定在自己的治下。”

“你的意思是要用本地豪门大户、部族酋长,以蜀人治蜀,方能安定蜀地?”马援突然冷笑一声,“听闻先生与诸郡豪强酋首关系甚密,如今看来,此言非虚。”

杨吉道:“大将军所言虽是实话,然我此来非是为益州豪强酋首,而是为了大将军,大将军身处险境而不自知,杨某深为大将军忧虑。”

马援道:“马某如何身处险境?杨先生未免危言耸听了吧?”

杨吉道:“陛下以大将军为益州牧,上马可节制诸军,下马可任官治民,其权可谓大矣。大将军昭冤案,抚百姓,以至蜀民归心,益州百姓都暗地里称您为蜀王,如今蜀地百姓只知有蜀王,不知有陛下,大将军尚浑然不觉,杨某可是替大将军捏了一把汗。”

杨吉似不经意地扫了周围一眼,说道:“就连大将军这府第,也是公孙述的旧宫呢!”

马援听了这话,额头上忽然渗出汗来,他入成都时,将公孙述皇宫中的财物封存,全都入了府库,此时皇宫中没了什么值钱之物。但是宫中宽敞,离各处官署也近便,马援为了方便,便直接在这儿住下,如今想来,实在是大大地不妥。

杨吉偷偷觑着他的脸色,说道:“大将军,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除非是圣人,这天下只有一个圣人,那便是当今皇帝陛下。”

马援道:“你的意思是。。。”

“杨某的意思是,大将军太过清廉刚正,身上竟一点污点也没有,此事不妥,大大不妥,大将军难道要做圣人吗?”

342.欢短愁长

定蜀捷报传到长安,皇帝刘钰龙颜大悦,满朝百官弹冠相庆,各地百姓亦是如同过节一般。

刘钰对出征将士大加封赏,满朝武亦得赏赐,便连百姓都得了实惠,不仅蜀地依照惯例得免两年钱粮,汉土之百姓都得以在赋税上有所减免。

举国欢庆之时,皇帝陛下决定放松放松,去上林苑游。

如今皇帝出巡的派头比从前大了许多,中郎将王猛率大军护驾,一众大臣随行,至于随行的嫔妃,皇帝陛下竟然一个没带,只与皇后樊桃花两人联袂出行。

皇后求子的一番折腾被皇帝看在眼里,他感觉皇后有点太过在意,太紧张了。欲速则不达,越是在意,压力越大,反而更不容易受孕。

一个无子的皇后面对一个甚至数个有儿子的妃子,这样的后宫是不可能有安宁存在的。不仅皇后会心态失衡,而且没有嫡子,也会让诸多妃嫔产生野心,觊觎太子之位,互相争竞。这种情景,往小了说会使他刘钰家宅不宁,往大了说可能会影响国本。

皇帝也想要桃花生个儿子,那样的话他的后宫会和谐许多,安宁许多,但是这事儿还真是急不来。

如今皇后的神经已经紧绷到了一定程度,很难再见到她像从前那么开朗地笑了,刘钰不想一个好好的女子早早变成怨妇,于是他想了这个主意。带皇后且只带皇后一道去打,重温一下二人世界,让皇后彻底放松一下心情。

皇后自然是十分高兴,她本就是个英风豪迈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