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9 章(1 / 1)

牛吏之帝王崛起 天下九九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处是汉军的斥侯。

登上一处缓坡,突然一个良家子大叫道:“屯长,看!那边有一支队伍!”

在遥远的天际,有一条移动的黑线向着他们移动,慢慢地黑线越来越粗,越来越清晰,已能清楚地看到那是一队骑兵。在阳光的折射下,队伍的边缘有些虚化,好像有一股热气从地面升起,笼罩了整个队伍,使这一队骑兵显得有些朦胧,带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对方显然也发现了他们,队伍稍停了停,又继续前进了,只是速度好像比方才慢了些,有一种步步紧逼的感觉。

“屯长,他们有一千人吧?我们怎么办?”

“看样子是要吃掉我们,要不我们先退吧?”

“不能走!”赵兴居说道,“我们离大军几十里远,要是向后跑,敌军一定会追上来,他们数倍于我军,在我们身后边追边射,没等回到大部队中,我们便要被全歼了。”

“那怎么办?要不学李将军,故作疑兵?”一个队率说道。

当年飞将军李广带着一百余人出去,遇到数千匈奴人。李广让士兵全都下马,卸了马鞍,甚至躺在地上休息,以此迷惑敌军。果然匈奴人怕有伏兵,不敢上前,让他们趁夜遁去。

李广的故事在六郡良家子中家喻户晓,尤其是司马迁的史记流传开之后,李广的事迹更是为人所熟知。等到他的孙子李陵,那就是另一番情景了。

此时所有人都看着他们的屯长,等着他拿主意。

“此处空旷,没有什么遮掩,无法伏兵,怎么故作疑兵?不行!”赵兴居说道。

这时忽然一枝羽箭飞来,插在队伍前面二十步外的地上,箭尾抖动了一下,稳住了。

敌军已快进入射程,必须要当机立断了,赵兴居已拿定了主意。

“弟兄们!”赵兴居大声道:“此时若走,必无生路,为今之计,唯有奋力一搏!”

“我观其军皆为乌合之众,必然挡不住我等的攻击!”他取下了弓,拿出一只箭搭上,说道:“我将发两箭,射杀两人,请诸君一观!”

赵兴居几乎瞄都不瞄,抬弓就放,弓弦响处,对面一个敌军应声而倒。

良家子们大声叫好,赵兴居又射一箭,将对面旗帜下面一个将领模样的人射落。敌军顿时有些骚乱。

赵兴居两箭杀两人,真是箭不虚发。汉军士气大振,胆气立壮,有的人也取弓搭箭,向对面敌军射去。

“散开,以围之法,兵分两路,射杀敌军!”赵兴居命令道。

一百匹马向前一冲,进入到双方射程之内,齐齐放箭,对面一下子倒下了十几人。

汉军从中间分为两队,每队各有五十人,绕开敌军,沿着一条弧线,边跑边射。

骑射是良家子的看家本领,每个人都从小精习,他们绕着敌军不断放箭,不时有敌军中箭倒地,敌军自然也射箭回击,但是射术明显不及汉军,而且汉军人数少,中箭率不高,伤亡不多。

几轮对射之后,对面放弃了对射,直接分为两队,直冲过来,要与他们短兵相接了。

等到敌军战马冲了起来,汉军再想跑是不好跑了,只有当面硬刚了。

好在赵兴居已向身后大军报告消息,只要他们多拖上一时,便能得到增援。

“兄弟们,随我杀敌!”赵兴居收起了弓,提着一杆大戟,当先向敌军冲去。一百匹马撒开蹄子跟在他身后,向对面敌军疾驰而去。

赵兴居就像是一枝箭的箭头,一头扎进敌阵中,将迎面的一个敌军一戟刺死,之后将手中大戟一甩,击在另一名敌军的头盔之上,将他砸落马下。

开场便气势如虹,连杀两人,汉军的勇气都被激发出来,冲击十倍之敌竟然毫无惧色。

赵兴居带着一百汉军直刺入敌军阵列,十倍之兵竟不能挡,被他们直插进去,这一轮冲锋,汉军杀了足有二三十人。

虽然占尽了上风,但赵兴居知道,若是不能及时得到增援,他们的处境十分危险,毕竟兵力差距摆在这儿,时间一长,汉军兵少的劣势便会尽数显现,到时他们就会陷入敌军的包围之中。

援军是他们唯一的希望。

事情向着他预测的方向发展,敌军人数优势渐渐显现出来,汉军陷入了苦战,赵兴居只能大喊着,让手下尽量聚集,顽强抵抗,等待援军。

时间仿佛过得特别地慢,就在他们等待得近乎绝望的时候,终于有援军赶到,一支生力汉军直接冲杀过来。敌军正与赵兴居等人苦战,猛然遭到这一轮冲击,顿时阵形大乱。

赵兴居远远看到是杨贵的队伍,心中一喜,大声吆喝着手下反击。

虽然来援汉军只有百人,但敌军不知汉军虚实,担心另有大军,已没有再战之心,只是边打边撤。两百汉军却不知见好就收,而是死死咬住不放,追着砍杀。等到刘彪的大军远远地一露面,敌军立即作鸟兽散,从撤退变成了溃败。

这一战杀敌近两百,俘虏一百人,缴获良马数十匹。

杨贵向着赵兴居道:“一百人碰上一千人,你居然没逃,还杀了好几十,真有你的!”

赵兴居笑道:“要不是你及时来援,今天我们就要交待在这儿了!”

两个人相对大笑。

赵兴居和杨贵都被记了功。刘彪还学陛下带羽林军的经验,开了个表彰会,让表现出色的战士上台夸功,他们当然勉不了自吹自擂,两队人互喷口水。

良家子与流民子弟依然互相不服,但是这一场战役已使他们成为了兄弟。

赵兴居心里很是高兴,一是因为立了功劳,得了奖赏,再就是觉得在这队伍里感觉舒服,从战后记功便可以看出,校尉很公正,没有偏向他的老部下,而且队内的氛围很好,流民们虽然贫贱,但是从赤眉大营中形成的传统,一直是官民平等,相互亲爱,没有上级欺压下级的行为。

在整个队伍中人数较少,处于相对弱势的良家子没有任何不适感。

“来牧马营是来对了,以后定会有大好的前途!”赵兴居高兴地想。

275.向谁投诚

小射声营校尉穆弘急得要命,眼看刘彪已经进入朔方,他还跟着皇帝慢悠悠地在上郡晃悠,眼看功劳都要被别人抢走了。

“陛下,”他向皇帝说道:“牧马营为前锋,太单薄了,让末将去接应一下吧,帮个手也行啊!”

“不是有张允吗?”皇帝说道,他已命令张允率军为刘彪的踵军,在牧马营身后数十里跟着。

皇帝道:“你就老老实实地跟着朕走,放心,有你的仗打!”

“万一等我们到了,敌军投降了,仗都打完了呢?”

皇帝不耐烦了,喝道:“少废话,啰嗦什么!”

穆弘不敢再说,垂头丧气地退下。

羽林军的这些将领对打仗都比较热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