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7 章(1 / 1)

牛吏之帝王崛起 天下九九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却被牧民攻击,差点酿成大乱,原来白土县农牧杂处,务农者尚不及牧民为多,若是开荒,便会占了放牧之草地,影响牧民的生计,故而牧民反对臣开荒。臣在白土半年,事事不成,才知治一小县亦属不易。”

皇帝点了点头,说道:“不了解本地之事,便要行政事,怪不得处处碰壁。。。之后呢?”

杜林道:“陛下所言极是,臣经过了半年的折腾才知自己的错处,于是臣便先搁下了这些心思,只循着旧例行事。臣则每日到乡间,从南到北,从东本西,将白土县走了个遍,与农人同宿,与牧民同迁,每日都和百姓一道,慢慢了解了县中诸事,这才摸到了些门道。”

“陛下,白土县之难治,在于农牧之争,农人为徙居的汉人,牧民多为内附的羌胡和匈奴人,谋生之术不同,各有其风俗,若一体对待,则政令难行。农人开荒,便挤占放牧之地,牧人放牧,亦会啃食农人庄稼。日积月累,汉胡互相仇视。而边民剽悍,有了纷争,大多不经官府,而是自聚乡党族人,拔刀相向,互相斗殴,杀伤甚多,县中禁之不绝,亦无法禁管。以致政令不出县城,乡野不服教化。”

皇帝道:“你这也算是找到原因,说到点子上了,那依你之见,此事可有解决之法?”

“陛下,臣愚见,白土之治,先要使百姓得温饱,仓禀实而知礼仪,先富民,才可行教化。”

“你说得有理,可是怎么才能富民?”

“陛下,若白土县仍事农牧,则依旧是农牧相争,恐难以富民,臣观白土及周边数县,虽土地贫瘠,却也有好玩意,那便是铁山和炭田。上郡之北有铁山,铁储颇丰。又有石炭,民常于严冬拣拾,燃以为薪。若能借助民力,开采上郡之铁炭,既能为国出力,又能使百姓有所营生,实为两便。只是朝廷官山海,此事非一县一郡可以为之,臣恳请陛下,在白土等县设铁官,采铁山,以使物尽其用,人尽其力。”

皇帝沉吟半晌,忽地一拍大腿,大笑道:“真是瞌睡来了有枕头,此事妙啊,大妙!”

众人都看着他,不知道皇帝为何如此高兴。

皇帝道:“马太守,你带人亲自走一趟,与杜县长一道,将此事好好地谋划谋划,若真如杜林所说,便设铁官,朕不仅要采铁山,还要大炼铁器,这石炭也大有用处,以之为燃料冶铁,事半功倍!”

古人所说的石炭就是煤,白土县就是后世的陕西神木县附近,在后世是出煤老板的地方,当然是有煤的。

我国西汉时期,煤的应用已比较普遍,百姓以之燃烧取暖,甚至已用于冶铁,但是限于当时的冶铁技术,利用率还不是很高。

马员听了皇帝的话,也十分高兴,这事儿要是成了,对于上郡大有好处。他兴致勃勃地与杜林探讨铁山和炭田之事,并决定第二日便出发去白土。

皇帝设置的百工署里有专门研究冶铁的铁匠,他一直利用自己的现代知识,指点铁匠们钻研冶铁技术,并且有了很大的进展,只是国内事情太多,一直没有腾出手来,大力推行新的冶铁技术。

正好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在上郡建一个采用新技术炼铁的基地,为他心心念念的重骑兵打造装备。如此则上郡既有大型马场提供战马,有擅骑射的良家子作为兵源,又有兵器制造基地提供装备,正好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可以不必依赖外地运输,便可以打造一支重骑兵队伍,这对于皇帝来说是意外之喜。

但是此事的推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保障这个铁矿是安全的。上郡本就是边郡,白土更在上郡之北,离边境太近,如果匈奴人南下劫掠,那上郡冶铁基地便成了匈奴人的兵器提供基地,那便是造兵器资敌了。

因此皇帝更加坚定了攻略并州的决心,只要将最北边的五原、朔方、云中、定襄等郡收复,则上郡将变为内郡,可以安全地进行兵器生产了。

更妙的是,白土县离黄河不远,正可利用黄河的水力,大大提高冶铁的效率。

古代冶铁,为了提高炉温,不断改进鼓风装置,开始时用“橐”,即用动物的皮囊挤压鼓风,效率很低下。后来便将好几个橐放在一起,排成一排,叫做排橐。开始时是用人力鼓风,需要许多人,十分费力,后来又用畜力,用所谓的“马排”来鼓风。

直到东汉统一后,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利用了水力,这是一个重大的发明,因为水排的产生,冶铁的效率一下子提高了数倍,并且由于风力大增,提高了炉温,可以炼出更高质量的铁。

如今离历史上水排的出现已经不远了,皇帝很有信心将水排提前几年付诸应用,在短期内使大汉的冶铁业得到跨越式的发展。一旦在冶铁上领先群雄,意味着在兵器的制造中处于领先地位,军事上自然会大大强于自己的对手。

刘秀再厉害,能经得起皇帝陛下的降维式打击吗?

273.汉良家子

不久之后,皇帝陛下率军三万北上,征伐朔方、五原、云中等郡,牧马校尉刘彪率骑卒五千为前锋,其中一千为征募自上郡和西河的良家子。

良家子是一个特定的阶层,他们都从事耕、读等正当职业,家世清白,有一定资财,社会地位较高,属于“士、农、工、商”中的前两个阶层,非士即民。

穷鬼是做不成良家子的,因为每个良家子都有装备,一个标准的良家子战时需要自备两匹战马,一杆大戟或长矛,长剑一柄,弓一具,箭两壶,以及行军一月所需的军粮。

凭汉朝人的平均生活水准,有能力购置这些装备的人百里挑一,所以当年汉武帝由良家子组成的羽林骑,最多就是几千人。

良家子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商鞅,商鞅变法,奖励耕战,唯耕战二途可授爵,非军功不得封侯,无军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商鞅变法打破了贵族与平民间的阶层壁垒,普通的百姓亦能通过军功,一步一步地提高社会地位,从最底层的白丁,沿着商鞅设计的二十级台阶,通过不断地砍人头,积攒军功,一级一级地上升,军功最高者可以成为“彻侯”汉时因避武帝的讳改为列侯。

所以当年秦国人乐战,打仗时奋勇向前,争抢着砍杀敌人,通过战争,无数平民获得爵位,改变了自己及家族的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这种风俗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成为滋生良家子的肥沃土壤。

汉代秦之后,将这一套军功爵制度继承下来。汉代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