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抬举,而是明白自身的处境,未虑进先虑退,做不到的不勉强,比起那些夸夸其谈者稳妥多了。”
杨音说道:“县长逃走,县尉被杀,一个管书的小吏,敢于聚众抵抗贼兵,足见其勇,有自知之明,不为高官厚禄所迷惑,知不可为而不为,足见其智,没想到在此边远山城,能见到如此智勇双全之士。”
他转向胡道:“你为本县人氏,熟知县事,如今便由你代县长行事,好好安顿县里百姓,莫使县中有饿死之事。如有粮食不足,由军中拨出些来救急。你组织征发些民伕运粮,再安排些本地人为大军带路,进山剿贼,若是剿灭贼人,自有你的一份功劳。”
胡道:“小人一人忙不过来,请大将军任命县内诸曹之职。”
杨音道:“这些都由你自行决定吧,若是差事办得好,事后再补道任命就是。”胡拜谢领命而去。
杨音没料到杜阳是这般情形,不仅不能稍稍补充军需,反要搭上些粮食,恨恨地道:“这马才果真是可恶,出来掳掠倒也罢了,余粮宁可放火烧掉,也不让乡亲们食用,这是存心不给百姓活路,等到破了这凤岭堡,定要将马才凌迟处死,以正国法!”
众人见一向心慈的大将军都放了这样的狠话,心知他实在是恨极了。
当天杨音歇在军营之内,与将领们商议进兵之事,一直商量到天黑,众将才慢慢散去。
这时军士忽然来报,杜阳县长胡求见。
杨音心想,白天刚刚见过,晚上又来求见,定是有什么要紧的事,忙叫他进来。
胡不是一个人来的,与他一道的是一个魁梧的大汉,与斯的胡形成鲜明的对比。
胡道:“大将军,这一位是我的生死兄弟唐经,他有一身好武艺,是县里有名的壮士。贼兵来犯时多亏了他,我才能守住县衙,免被贼人所害。今日大人允我招募人手,自行任命,我便寻了唐兄弟,请他担任县尉一职。唐兄弟感念大将军的恩德,又不肯无功受禄,便想成就一番奇功,将凤岭堡献给大将军。”
杨音向前倾身道:“若能不战而下凤岭堡,算得上奇功一件,说一说,你要如何行事?”
唐经道:“凤岭乡尚礼亭的亭长与我是好友,我二人常在一处饮酒,他曾说道,凤岭堡依山而建,墙壁厚实高耸,地形狭窄,地势险峻,难以强攻得手,便是大军开到,也摆不开战场。马才在堡中聚集了数千人,一半是他的宗族和家兵,一半是四处招募强征来的青壮。只要他们把堡门封锁,任多少军马也打不进去。但是,这凤岭堡有个致命的弱点。”
唐经取过案上的两只碗,翻扣过来,指点着道:“凤岭堡背靠凤头峰,正卡在凤头峰的山脚登临之处,要想上这凤头锋,怎么也越不过凤岭堡去,因此,这凤头峰几乎成了马才一家的山。凤头峰上有一汪泉,名为凤泉,常年流水,水质清冽,传闻可以治眼疾,也被马家霸占了去。这凤泉自峰顶流下,流经凤岭堡,便是这堡中唯一的水源。”
杨音眼睛一亮,说道:“你是说这堡中无井,只有依赖凤泉之水?”
唐经点头道:“马才曾试图在堡中打井,打了许久,井都塌了,埋死了人,也没有打出水来。后来便放弃了,反正这凤泉常年有水,又被他马家独占。”
“可是既然登凤头峰越不过凤岭堡,那么怎么去往凤泉?”
“凤头峰的背后是百丈悬崖,直上直下,险峻异常,马才觉得凤泉之地乃是绝地,只要卡住登山之处,便可独占凤泉,可他忽略了,有一些人是能攀上悬崖的,他们是山中的采药人,常上山采药,翻山越岭如履平地,那些珍贵药材都生在险峻之地,比如这悬崖之上。采药人攀登悬崖也是常事,小人就曾数次从背后攀上凤头峰。”
唐经跪了下来,说道:“小人愿带一些兄弟从背后攀援而上,控制凤泉,断了此堡水源,如此堡内必乱,不必动刀动枪,便可夺下凤岭堡。”
杨音有些担心,“便是你们能一举夺得凤泉,可堡中有数千人,若轮番上山强攻,如何能守得住?”
唐经道:“凤头峰的地势险得很,这边是悬崖,那一边上山亦不简单,中间要经过一个狭窄之处,此地人称为一线天,只要堵住一线天便可挡住上山之路,只怕马家也有些擅于攀援之人,可从上面越过一线天,那只有与之硬拼了。”
杨音笑道:“东安将军角闳是户出身,当年聚集了山中的户和采药人加入,他的手下,亦有一些擅长攀援之士,便让他挑选人手,与你同上凤头峰,如何?”
“如此甚好!”唐经喜道:“我怕走漏风声,不敢叫太多人,只有不到二十个信得过的弟兄,方才还在想,二十人要守住很是吃力,若是有五六十人,居高临下,足可抵挡马家人攻击,只要守住两天,堡中必乱。”
杨音道:“你若能成就这番奇功,足可当得县尉之赏。”
唐经又跪下了,“小人不愿为县尉,小人愿追随大将军,为大汉开疆拓土。”
186.束手无策
汉代除边地六郡之外,三辅良家子亦有从军的传统,何况杜阳离边郡很近,颇有尚武之风,但因此地多山,很少有骑士,一般都是步兵材官,他们尤其擅长在山地行军作战。
唐经久有从军之心,见杨音爱才,体恤百姓,顿生投效之心。杨音喜欢豪杰之士,当即允诺,等拿下凤岭堡后,便许他在帐前听用。
第二天,杨音开始调拨兵马,命东安将军角闳提兵向东,直趋凤岭堡,命田无忌率五千羽林军西趋石磨乡,直抵豪强杜氏的莲花坞下。命步兵校尉江欣率南军一万北进,守住当道,防备漆县有兵增援。他自己则坐镇杜阳县,统筹各路兵马。
角闳率兵八千,来到凤岭峰下,见林木中一座古堡,依着山势蜿蜒而列,呈现不规则的带状,堡壁有高大的箭楼,也有的就依着粗大的树干,在上面建造起木制的亭子,想必是为了防火,堡周围的树木被伐倒了许多。
山中道路弯曲狭窄,大军无法列阵排开,只要有人一靠近凤岭堡,便遭到一阵箭雨袭击。
角闳把半数队伍布置在凤头峰对面的山坡上,自己带着四千人守住出山的路口,堵住堡中人的出路。
角闳给了唐经五百精壮士卒,其中有一百余人是攀爬悬崖的主力,唐经自己带来了当地的采药人及户二十一人,他与角闳约定,等到凤头峰上燃起烟火,便是他们攀爬成功,断了水源,角闳要在正面展开攻击,牵制堡中士卒,为峰顶减轻压力。
五百余人带了三日干粮,辞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