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9 章(1 / 1)

牛吏之帝王崛起 天下九九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吓得都不敢吱声了,待徐宣转过头去,一个人伸了下舌头,轻声笑道:“朝廷大臣的体面,咱们也是朝廷大臣了!”

这时已来到一处宫殿,早有羽林军在两旁护卫,刘茂带领先进城的将领在路边恭候,将皇帝迎进宫去。

众臣都在宫外等侯,没有人喧闹,也没有人口吐怨言,大家沉浸在一种不真实的迷惘情绪中,都有些不知所措。

“这就进长安城了?真像做梦一样!”

“长安城都进了,然后再做什么呢?”

“听陛下的,陛下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众人好像一下子有了主心骨,对啊,听陛下的,陛下肯定有主张,你看他不让大家攻城,说进城就进城了,挽救了多少兄弟的性命?

樊崇不断问羽林军昨夜破城情景,听了后叹道:“这还是第一次,不用打仗,兄弟们不用流血就进了城,而且是天下最大的城,陛下这种本事,真是让人心服口服呀!”

徐宣则一直叮嘱着众人,让他们要守规矩,懂礼节,不要在陛下面前失礼,丢了赤眉军的体面。众人答应着,唯唯连声,心里却暗道,有什么难的,不就是跪下磕头吗?搞这么紧张。

可是等有人高声传唤众臣觐见时,所有人都有点紧张,这威严的宫门,高大的宫殿,处处透着庄严、尊贵,让人看了生出敬畏之心。

赞礼官高叫:“趋!”

以徐宣为首,众人都有样学样,跟着快步向前,走上大殿。

又有人高喊:“跪!”

众人便跪了下去,向着上面叩拜。

叱咤风云的赤眉军众将好像回到了从前,贫贱卑微,战战兢兢,见到县令便急着跪在道旁,连头也不敢抬,那种敬畏是骨子里的。因为人家掌握着自己的生死。

后来他们杀了无数的县令、太守,各种各样的高官都杀过,怕官的感觉终于消失了。但是今天,那种要命的感觉又回来了。

每个人都怀着敬畏之心,向着那个代表皇权的宝座,向着座位上那个一脸端庄的少年匍匐跪拜。

众人都有一种强烈的感觉,那个高高在上的皇帝就是他们的主宰,自己的一切都依赖着他,归属于他,包括权势、财富甚至生命。

他们五体投地,虔诚地跪拜,让自己低到尘埃里,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奉上。

刘盆子坐在高高的宝座上,俯望着他的臣子,心中生出一种异样的感觉,这便是所谓的君临天下、万人之上、予取予求、为所欲为,此时他又想起刘邦那句经典的名言:“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皇帝下了进长安后的第一道旨意:“开仓赈灾!”

“万岁!万万岁!”众臣叫道。

一个老宦官在大殿一角偷偷地抹着眼泪,直到朝会散去,他才慢慢止住眼泪,向着那些宦官宫女道:“咱们命好,这次是真碰上好主人了,当年更始皇帝刚来时,先问手下抢了多少东西。可是咱们的陛下不仅不抢,反而要赈灾,给大家发吃的,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把更始帝比得没法看啦!”

老宦者道:“快去!把那些藏在后院的奴婢们都叫出来,让他们不必躲了,都出来伺候陛下,没人抢他们的东西!没人想坏他们的性命!”

134.新的生活

驻军郑县的屯田校尉王硕近来春风得意,他不仅升了官,一举当上了校尉,而且新取了娇妻,此时正是新婚燕尔,你侬我侬的时候。

更风光的是,他的婚礼是由皇帝陛下主持的。虽然陛下当时正准备出征长安,忙得要死,只在婚礼上露了一面,讲了两句话便匆匆离去,但对王硕来说已经是莫大的荣耀。

陛下说了,王二楞子这名字不入大雅之堂,应该改一个,二楞子打蛇随棍上,立即请皇帝赐名,陛下不愧是有学问的人,略一沉吟,便因其高大健壮的身材,取了一个“硕”字,并赐字“虎臣”,意为勇猛的臣子,鼓励他为国杀敌,做皇帝帐下勇猛的战将。

王校尉十分高兴,从那之后,再不许别人叫他王二楞子、王巨人,只许唤那个御赐的名字“王硕”,或者“虎臣”。

皇帝陛下给了屯田校尉三千兵马,个个是身强力壮的大小伙子,而泰山将军送来的三千人,大半却是老弱妇嬬。王硕把手下人整顿了一番,一共挑选出青壮三千八百人,又经抚民将军批准,在饥民中招了一千余名青壮,凑足了五千精兵。

至于那些剩下的老弱两千余人,干脆给他们分配了些闲田耕种,转兵为民了。

王硕带着麾下五千人,每日操练。虽然他号为屯田校尉,但陛下并没有给他屯田的任务,屯田校尉部并不像抚民营那般半兵半农,而是一支正儿八经的职业军队,只是他的职责是保护屯田安全,只要有人来破坏耕地,抢劫粮食,王校尉都得立刻提刀上马,带兵杀过去。

自从驻马坡之战后,王硕被羽林军上了一课,认识到打仗不能光靠冲锋,而是要有严格的纪律,士兵间相互配合,因此他特意要了几个羽林郎来帮他练兵,他的军司马便是羽林郎出身。

王校尉甚至参加了郑深办的少学,跟着学认字,虽然他觉得认字这事儿比打仗难得多,但是依旧很认真地去学,因为这是他夫人的要求,对于夫人的意思,王校尉是绝对不敢违逆的。

也是怪了,英勇无敌的王校尉不怕战场上最凶恶的敌人,却怕自己的老婆,那个娇娇弱弱的女子,原来大家叫他陈嫂,如今都叫王嫂、王夫人,王嫂只要面带责备地看他一眼,王校尉便觉得整个心都揪了起来,恨不得把自己的心挖出来,捧着送上去,只为博老婆一笑。

只有圣旨能和王嫂的话相比,凡是王嫂的话,王校尉必定遵守,丝毫不打折扣地去办,哪怕顶着油灯和两个孩子挤在一起写字,王大校尉也不觉得有丝毫不妥。

每学会了一个字,他还要讨好似地写给老婆看,请她评点,然后缠着要奖赏,这奖赏不用钱不用物,只要王嫂用她粉红色的嘴唇在他的大黑脸上啄一下,王校尉便高兴得孩子似的,在屋子里连蹦带跳。

王嫂早搬离了原来的破旧院子,住进了屯田校尉的官邸里,虽然算不上豪阔,但足够宽敞,王嫂对这房子很满意,对她目前的生活更是满意,她将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里里外外都透着干净。

一向沉静少言的王嫂最近话也多了起来,每到王硕回到家里,总听到她用温柔软糯的声音说道:

“往日的街坊王嫂子一家,半年前逃荒去了,留下了好田五十亩,听说分配给了一家姓张的饥民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