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象仪,召于城北建天台,取名为“天运浑象台”。
乙亥,诏监安上门郑侠勒停,编管汀州。
汀州在福建的最西段,就是后世的龙岩,现在还属于蛮荒得不能再蛮荒的地方。
苏油上书,国朝不以字罪士大夫,编管汀州太狠了点,不如将他交给为臣吧。
浙江干活的地方多,让臣来教他做人。反正如今臣这里堪称大杂烩,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赵顼认为苏油肯定是想亲自给郑侠穿小鞋,对韩绛说道:“郑侠不识大体,理应惩戒,且容明润惬意一回。”准奏。
汴京城头,郑侠穿着一身葛衣,与前来的读书人们送行。
对于郑侠,汴京城里又有好几种态度。
读书人不算,开封府市井百姓,农夫小贩,衙门胥吏,对郑侠恨得牙痒痒,让这娃在狱中可是吃了不少的苦头。
而读书人,就分了好几派。
苏少保可贞堂对外开放,许士子抄刻,仅这一条好处,年轻士子们稳站在苏油这边。
士大夫们,则一边敬重郑侠的风骨,一边抱怨他行事唐突你打倒王安石没错,可这次真的连累了人家苏明润了。
新党则是切齿外加幸灾乐祸,这回好,送给苏油收拾,这就是魏武诛弥衡之计,都不用弄脏自己的手。
不过即便是万恶之徒,也有亲戚朋友,何况郑侠真不是坏人,因此即便是在朝廷如今的风向下,仍然有不少人来给郑侠送行。
前来送行的人里边,有一位三十多岁的清雅男子,郑侠对他摇头苦笑:“叔原,此番愧对故人,连累了你。”
清雅的男子名叫晏几道,是名相晏殊的公子。
不过他在家中算小的,排行第七,老晏走得对他来说早了点,是二哥养大的他。
宰相家庭出身,自幼采出众,家中自是将他当做宝贝,跟贾宝玉一般,养成了风流才子那些臭德性。
这娃和苏油一样,十四岁就中得进士,不过人家可不屑于做官,在京中浪荡,还是二嫂看他实在不像样,与他寻亲婚配,又通过恩荫的路子,寻了一个太常寺太祝的差遣。
郑侠上流民图,他作为郑侠的好朋友,一首与郑介夫被搜查了出来:“小白长红又满枝,筑球场外独支颐。春风自是人间客,主张繁华得几时?”
新党拿这个作为罪名,这意思很明显,就是在攻击新法兔子尾巴长不了,先抓起来一起审问。
还是赵顼知道后,命人将他放了出来,不过经此一事,家道就每况愈下了。
晏几道笑道:“这是我的荣耀,介夫莫以我分了你的声名才好。”
郑侠摇头:“如今我在京中,已经是人人喊打,新党视我如大敌,我自是甘之若饴;可开封府百姓也视我若仇雠,可谓诛心唉我是真没想要连累苏少保的。”
第七百三十章 常州与饶州
第七百三十章常州与饶州
晏几道说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我已经辞官挂印,变卖了京中产业,一路护送郑兄南下。苏明润最擅长蛊惑人心,此次上书要陛下将你编管昌国,处于其气焰之下,绝对是没有安好心。”
郑侠继续摇头:“少保那句话我还是认同的,犯了错误,就要承担责任,我的遭遇怨不得旁人。”
“贤弟,海岛上的日子不好过,你的盛情愚兄心领了,举家随我受罪,郑侠断不敢认同。”
晏几道冷笑道:“京中的炎凉,我算是看得够够的了,还不如与郑兄诗酒生涯来得痛快,此次去杭州,看我如何揭穿苏明润伪善的嘴脸!”
……
六月,天气酷热,常州滆湖边上,无数的力夫正在垒筑堤坝。
吕嘉问穿着一身短葛衫子,一身油汗,戴着个草编的帽子,脖子下领圈底下,与脖子上能够晒到太阳的地方,完全是两种颜色。
滆湖工地,只是常州大工程工地的一处,如今整个常州,无锡与宜兴之间的太湖沿岸,都在兴举各种各样的工程。
这项工程,称之为溇港。
溇港所运用到的技术,叫做竹木围篱透水技术。
简单的说,就是在沿湖的沼泽滩涂上,规划出水道和田土,然后钉下木桩和竹桩,用竹木围篱进行分割。
之后挖深水路,将河道中的泥取出来,搬运到田土规划范围堆积,泥土中的水分又会从围篱里透出来,渐渐将沼泽变成水是水,土是土的状态。
与太湖湖岸垂直走向的水道,称为“溇港”,与溇垂直的切割水道,称为“横塘”。
溇港和横塘,将滩涂沼泽切割成一块块四方的圩田,一块田地的面积,往往就是三四平方公里,可以容纳一两个村子。
圩田与水道相接的周边地方,是挖河取土形成的高坝地带,可以栽种蔬菜,桑果树,建造房屋。
里边的低地,是大面积的水田,种植水稻,百合,莲藕等水生作物。
最中间的地方,则是水塘,养鸭养鹅养鱼虾。
这是一个回字型的完美的生态循环系统,每年从太湖取来肥沃的湖泥,与村落的农家肥一起,给作物提供所需的肥力。
桑叶养蚕,树下放鸡鸭;蚕粪和鸡鸭粪,又用于堆肥,养鱼;鱼类的粪便,又形成肥沃的塘泥,每年用于满足高地的肥力。
要旱涝保收,就得在每一处溇港,也就是水道与太湖的连接处,设立闸门。
同时要在太湖上游建立水库,引来干渠,给溇港地区提供水源。
洪水到来之际,上游放下闸门,将主要水流分入太湖。
溇港与太湖接口处,同样放下闸门,避免太湖的涨水倒灌入溇港和横塘,淹没圩田。
旱季的时候,上游闸门打开,溇港闸门放下,干渠过来的水被封闭在溇港之内,同样可以保证生产。
大部分时间里,太湖就是水源,溇港横塘里还可以捕捉鱼虾。
村落一般安置在溇港临水高地处,生活便利而舒适。
这简直就是一个农耕文明创造的传奇。
今年的旱情,因为苏油安排出来的一百万专项资金,以及前期郏亶和沈括的主持修造的工程,勉强让太湖周边现有的田地,没有遭受到酷虐的旱情。
根据蔡京的统计,一个太湖流域的稻米产出,便足以支撑应对整个两浙路的旱情!
吕嘉问到现在终于明白,为何苏油对他那一套一向嗤之以鼻;也终于明白身在江宁府的王相公,为何来信谆谆劝戒,要求他全力配合苏油。
就看湖州孙觉孙和苏州王晦的态度就明白,俩老头生怕被常州为了保自己的生产,断了下游的水源,一天一马的来回监督,孙觉还在自高崖岸,王晦可是连“小老弟”都喊出来了。
再看看圩田里沉甸甸的占城稻穗,再看看农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