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好些特征,连交趾使节自己都不清楚,待到叫来那个黑不溜秋的侍从一问,傻了!
吓得赶紧跪倒,以头抢地:“大宋皇帝陛下明见万里,断判如神!此物原来出自西海,请陛下恕下邦小国失敬之罪。”
赵顼这下心满意足:“虽然供奉有失,但是难得赤诚。大宋本不图你们海外方物,下次送点本土的物事就行。”
“异兽就是异兽,不要再编造是什么祥瑞,这次便算了,去吧!”
交趾使臣战战兢兢地退下后,王安石摇头道:“蛮夷真是不可理喻,经史讲不通,就得拿明润这套来收拾他们。”
王珪说道:“终是与高丽,日本,辽国不同。陛下,诸国求请朝廷赐售九经、子、史诸书,对了,还有奉元历,此事还得请过旨意。”
赵顼扭头问苏油:“奉元历卖了多少本?”
苏油拱手:“其实这东西有简有繁,精装的如陛下赏赐臣下那种十二神仙,二十四名臣,历朝书法善本那种,一部售价五贯到十贯不等;至于百姓农人用的那种最粗糙的黄历,一部不过五十。”
“要说卖了多少本,臣也不知道准确数目,但四通商号已经打了两期回款到司天监账户上,合计七十多万贯”
王安石吓着了:“历书而已,方便农人安排生产的东西,怎么能卖这么多?!”
苏油有些不服:“哪里多啊?黄历不挣钱的,不过神仙图,名臣图,水印法仿唐双勾通天贴,都是内中珍藏的秘本拓出,值不得十贯?挂历下边的日历都是白送的好不好?”
不说还好,一说到这里众位大臣都是心痒难耐,冯京立刻抓住苏油的手腕:“通天贴三组三十九人,什么时候出齐?!给句话!”
王安石,王珪,宰执诸人都是怒目以视:“对!赶紧给句话!”
通天帖,全名万岁通天贴,后世目录如下:第一帖:王羲之姨母帖,行书;第二帖:王羲之初月帖,草书;第三帖:王荟疖肿帖,行草书;第四帖:王荟翁尊体帖,行草书;第五帖:王徽之新月帖,行书;第六帖:王献之廿九日帖,行楷;第七帖:王僧虔太子舍人帖,行楷;第八帖:王慈柏酒帖,行草书;第九帖:王慈汝比帖,草书;第十帖:王志喉痛帖行书。
共七人十帖。卷尾有“万岁通天二年王方庆进呈原迹”的衔名。
然而根据旧唐书所记,实为三组三十九人,后世所存仅五分之一而已。
此帖是唐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以王羲之十一世孙王方庆进献的王氏一门书帖原迹为底本,由弘馆书手钩填的王羲之一门书翰,为存世王羲之、王献之书法诸摹本中时代最为可靠、钩填最精到者,后世称之为“天下真迹一等”。
古代摹书有三种方法:第一种,先勾后填;第二种,不勾径自影写;第三种,勾摹兼临写后加以修饰。
摹本又称为拓本,双勾有“响拓”和“硬黄”之说,所谓“响拓”,就是人处于暗室之中,将纸覆在帖上再铺于窗洞上,借助室外光线透射摹写,双勾外廓,填墨所得,俗称“影书”或“影覆”。
唐代“弘馆”设有专门摹拓书法的人员,如冯承素、诸葛贞、韩道政、汤普彻等,都是此道高手,存世的著名神龙本兰亭序,即出自冯承素之手。
对于这份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化瑰宝,岳飞的孙子岳珂评价:“洛石赤心,以出宝图。燕涎鸡晨,即端制书。有奕王门,南土华腴。献其家珍,陈于玉除。笔法之神,匪临伊摹。史馆之储,尚其不诬。”
元代张雨跋赞:“右唐摹王氏进帖,岳氏具言始末,传信传宝为宜。然双钩之法,世久无闻,米南宫所谓下真迹一等。”
明代徵明跋通天进帖:“右唐人双勾晋王右军而下十帖,岳倦翁谓即武后通天时所摹以留内府者。通天抵今八百四十年矣,而纸墨完好如此。唐人双勾,世不多见,况此又其精者,固当为唐法书第一。”
第六百八十八章 玉津园
第六百八十八章玉津园
万幸的是,宋代离唐代尚不算远,程舍人书坊搜求天下异本二十年,去年终于重金凑齐了全本万岁通天贴。
程文应被苏油洗脑了二十年,自然拎得清轻重,这东西留在手里就是祸害,必须进献给皇室。
不过苏油也请得旨意,请求印发挂历复制品,颁赏群臣之外,作为打响奉元历招牌所用。
所得收益,皇家,司天监,程舍人书坊三家分成。
如今的大佬们,其文学和书法艺术素养,都是大宋最顶级的,所以第一期挂历一经推出,立马成为大宋文坛的顶级盛事。
冯京,王珪,王安石,每日散朝之后,就一头扎进书房临摹,远在西京,成都,应天,杭州的司马光,富弼,赵抃,张方平,苏轼,都馋哭了。
苏油不是没给他们寄去,问题是一份怎么够?!这些人的朋友侄子里边,有一个算一个,也都是书法爱好者啊!
极品货带起的风潮就是熙宁六年新春的汴京城,家中要是没有一副程舍人书坊挂历,出门都不好意思见人!
苏油被大佬们拉扯得东倒西歪:“这个是最新的木板水印,有了赛露络纸才能做到,是如今仅次于双勾的最高书画作品仿制技术,到现在能制出十二幅,已经是程舍人书坊的极限了。逼我也没有用啊……”
赵顼手握真品心底不慌:“呃……明润你抓紧就是,这个九经、子、史诸书,我看可许诸国购买,不过万岁通天贴……”
王安石拱手:“陛下,万岁通天贴,虽然是木板水印,然与真迹无异,莫如许赠辽国,高丽,大理国主各一。至于其余西夏,交趾,许赠吴道子孔雀明王像,就差不多了。”
赵顼点头:“相公所言甚是,对了,王韶即将入京,万岁通天贴,明润记得给他留一份。”
王韶是正牌子进士,经略使也是文官序列,苏油拱手道:“陛下放心。”
……
熙宁六年春节,汴京城里的百姓日子是快活而兴奋的。
汴京城码头上,大钟塔顶的红绸终于取了下来,与皇佑元年用褐色琉璃砖建造的北门开宝寺铁塔不同,大钟塔因为是水泥预制件搭建的,除了大钟上五颜六色的彩色玻璃大圆盘,通体成灰白色。
与铁塔这称呼相对应,市民们称呼其为锡塔。
颜色也的确像氧化后的锡。
同一天,汴京城里卖开了一种时报,据说是中书和学士院翰林院,还有国子监太学合办的,十五文一张。
第一页上就是皇帝陛下给全国人民的新春诏书,听坊间秀才们摇头晃脑地边赞叹边讲解,方知是陛下给万民贺新春呢,反正吉祥话无数,同时鼓励居民们安居乐业,种地养蚕,力争将日子越过越好。
下边是中书的文告,王安石亲笔撰写,将去年朝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