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6 章(1 / 1)

苏厨 二子从周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他们做这个。

叫来张藻,拴住,张散,勾平了账务,苏油这才同老军一起回城。

晚上和程文应吃饭的时候,苏油便问起瓷码印书的情况。

程文应得意非凡,让管家取来两本书:“贤侄你看,这是试样。”

书没有名字,打开来才知道是杜甫诗集。

等翻过一页,才发现竟然是双面印刷,不由得惊喜道:“油墨成了?”

程文应笑道:“成了,韩师傅可是对你佩服得五体投地!”

苏油觉得好笑,嘴上解释道:“这个东西就好比炒菜下调料,什么调料配什么菜,挨着试来试去总能试出来。”

“解决了粉料细腻程度的问题,剩下的就简单了。我和韩工将产生颜色的粉末,称为颜料;调和油墨用的东西,叫连接剂;调节浓度的,叫增稠剂;控制结膜的,叫防结剂;防止油墨浸透纸张的,叫防反印剂,改善流动的,叫增滑剂”

“确定好这些东西之后,就是调整配比,一点一点实验出来就好了。等等”

说完将书拿起来又看了一遍,笑道:“姻伯莫要耍笑,你这本杜工部集不是用之前那批瓷码印的。”

程文应笑得像个孩子:“我就想试试你是不是永远不会犯错。”

苏油笑道:“姻伯没看我们的实验记录吗?错到天上去了,好几大本呢!”

心里却在暗自好笑,要不是自己前世知道的那些稀奇古怪的冷知识,估计还得多好多本。

比如滑石粉改善浓度,麻油做调节剂,石灰粉做增稠剂,最搞笑的是油墨还要用到面粉,那玩意儿是天然防反印剂,都是大宋常见的东西。

不过韩工的智慧也让苏油瞠目结舌,比如面粉,后世用的玉米粉粘度很高,他们用麦粉就达不到。

韩工随便一想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将油墨放到热水里隔水加热,用热油墨印刷,这种智慧的闪光点也让两人相互佩服,惺惺相惜。

还是那句话,一项技术的突破,带来的是很多很多的新产品。

加了瓷土经过压制的纸张,和油墨两项东西一加成,印刷的代差立刻显现了出来,这本杜工部集的书籍质量,已经远远甩出杭版好几条大街去了。

然后还有字码。

油墨印刷,只适合非常细的笔划,因此这部书上的文字便比较小,笔划也非常细,苏油直到聊了一半才注意到这个问题。

不由得问道:“这,什么字体?”

程文应笑道:“怕你笑话老夫任事不做光吃现成,这事情便是由老夫住持的。”

说完指着第一批瓷码印制的一册说道:“老夫管以前的老码,叫正体,管这种又瘦又细的”

苏油不由得暗暗祈祷:“千万别说叫瘦金体千万别说叫瘦金体”

“叫,细体。”

苏油不由得暗自松了一口气:“姻伯大才,这细体轻健刚妙,看起来非常舒服。”

程文应叹了口气:“说起来,还是有你的功劳。老夫不好自专”

苏油问道:“姻伯这话何意?”

程文应哈哈大笑,一点长辈架子都没有,就跟恶作剧成功的小孩一样:“你的那个铅笔,没发现少了一支?哈哈哈哈偷偷搞了这么久,就是为了看你那目瞪口呆的样子!”

苏油躬身施礼道:“苏油为姻伯贺,这字体,必然随新式印刷术的推广流芳百代。”

可不是吗,现在的水墨印刷书籍,用的还是欧体,魏碑比较多,大名鼎鼎的宋体都还没出来,而程文应创造的这个,竟然就是活生生的仿宋!

程文应意气风发开怀大笑,这侄儿多智近妖,他这姻伯当得可憋屈了,本以为孤儿的事情上他会来求自己,却不料弄得风风火火,今天总算是震了这小屁孩一把。

这时候八娘也回来了:“哟,阿爷如何这么高兴?”

程文应献宝一般将书籍交给八娘,八娘了解情况之后笑道:“细体雅致清秀,正适合用来印制诗词歌赋;正体端厚庄凝,印制史书,典籍,都是极好的。”

这个时代是汉人审美情趣最高雅,最具艺术性的时代,汴梁城边每天卖出的鲜花就是一门大生意,宋人生活的雅致可见一斑。

光印制一套书籍,便可以看出八娘和程文应的文化品味,已经深入到了骨子里。

第六十一章 曲榷协议

第六十一章曲榷协议

苏油也入乡随俗:“油墨这东西,再加入一剂,便算是定型了。”

程文应对现在的油墨已经满意得不能再满意,这比印在交钞会子上的还要好,不由得纳闷:“还要加什么?”

苏油拍了拍书册:“芳香剂啊!打开书册,便有幽香传来,岂不是锦上添花?”

程文应一竖大拇指:“妙极!”

宋人也是玩香的大行家,比如整个东南的茶务,只有三分是银钱交割,剩下的七分,三分犀象,四分都是香药,自然不用劳动苏油操心。

反过来苏油还得跟着好好学习,因为这是今后士大夫日常交流必备的知识之一。

吃饭的时候,苏油开始打听哪里有米曲卖。

程文应说道:“曲药是傕务,即便川峡也不能免,落在眉山城,也是和酒坊一道的曲房,要买须得去那里。”

“贤侄是要准备酿酒了?要不就懒得等秋傕,早些将酒坊盘下来完事儿,多出这一两个月,多给钱都行,算是给县上的利头。”

苏油笑道:“不是酿酒,不过这样东西的利润,怕是不会比酿酒差。”

程文应讶异道:“那又是什么?”

苏油笑道:“姻伯是知道我的,什么东西都喜欢往细里做,精里做。”

程文应回想了一下:“游标卡尺,小分尺,云钢,花纹钢,玉瓷,雪盐,永春露哈,还真的不是精就是细,贤侄这是一招鲜吃遍天啊。”

八娘笑道:“还有油墨,石纸,瓷印,我算是知道小幺叔的套路了!应该还有个纯益精,益细,益纯!”

程文应挥手打断八娘:“知道有什么用?谁不知道越精细的物件越好?能搞得出来的有几个?”

八娘吐了吐舌头,程文应转头对苏油道:“贤侄这又是要做弄什么?”

苏油说道:“我准备把豆麦酱里的精华提取出来!”

程文应问道:“真是好东西?”

“真是好东西。”

“几分把握?”

“十分把握!”

“好,这还是第一次听贤侄如此有底气,那我们明天就去衙门!”

后世四川的酒坊那是不要太多,邛崃,青神,从赤水河入水口沿长江经泸州一直到宜宾,可以说酒坊遍地,工艺相当高。

几乎每个镇都有酒作坊,生产各种蔗酒,白酒,大曲,小曲,发往全国各地供各大酒厂勾兑。

用料包括五粮,纯高粱,玉米,糯米,大米,红薯

川酒的制曲工艺,已经被各路师傅们搞到了极致。

连带着酱油,米醋,醪糟这些东西,也成了小菜一碟。

苏油是个好奇鬼,在乡下没少跟着酿酒师傅们混,上次蒸馏酒糟只能说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