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1 / 1)

苏厨 二子从周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笑道:“这个简单,就是从灰盐里提出来的,有个工艺叫提纯。不过这个过后再说,现在你先找只鸡来杀了,将鸡血滴进这个碗里。”

厨子早对这位小公子刮目相看,只吃如此精盐的孩子,那必须非富即贵啊,哎哎连声地去了。

苏油还在后边喊道:“鸡血入碗,要搅拌一下,匀净后静置起来,不准用手!用小勺!”

说完翻捡了一下厨房,对伺月招了招手:“随我去外厢书房。”

伺月满脸崇拜:“小公子你还会写字!”

苏油一脸黑线:“堂堂苏子瞻的小幺叔,不会写字,那不是笑话了!”

伺月带着苏油来到外厢,一位夫子正在忙里偷闲地抄书,见两人过来,赶紧起身:“伺月姑娘,可是长公有甚交代?”

伺月说道:“不是,是小公子有吩咐。”

苏油笑道:“夫子无需客气,您继续百~万\\小!说,我就是借笔墨写个方子而已。”

夫子也吃了一惊:“小公子你年岁不高,都会写字了?”

苏油倒是挺谦虚:“年纪小,笔力不到,狼毫方才堪用。羊毫虽然表现好,但是我这年纪写的还不能看。”

夫子点点头说道:“小公子过谦了,能说出这番道理来,可见就是行家。不过狼毫笔贵,老爷才用得上,兼毫可以不?”

苏油说道:“就写个方子,能认出来就行,不用太讲究。”

砚台粗糙,墨也一般,不过笔还过得去,纸也是雅州上品。

想想也是,书局嘛,纸怎么也不会太差。

苏油也是穿越过来第一回捉笔,先抽出一张笺子来试写了几个字,等感觉回来了,这才重新抽出一张纸来,写道:“八角,一两七钱;丁香,三钱;花椒,一两七钱;砂仁,三钱;小茴香,一两五钱”

夫子看来是个书痴,一边摇头晃脑地看苏油写字,一边喃喃地说道:“可惜,可惜”

伺月有些纳闷,问道:“怎么可惜?”

夫子说道:“小公子这手字,虽然力道尚有些欠缺,不过文秀隽逸,已经自成一体,最难得这份清雅贵气。应该拿去试应制策才是,现在用来开方子,实在是可惜了哇”

伺月抿嘴笑道:“小公子才五岁,要去金殿见官家,还早着呢。”

苏油的字是上一世带来的,扶贫工作晚上枯燥,苏油便想着靠写字打发时间。

本来便会几笔小楷,后来又和几位非遗传承人学会了传统笔法,苦于无聊便从电脑上选了一款书法字体,将千字文打印出来,每天照着练。

他选择的便是著名的启功体,平正秀媚,雍容华贵,趣味雅洁,充满了贵族气和书卷气。

其书法观念,深受赵、董书风的影响,用笔干净,但不尚变化。

当然这有好也有坏,不喜者认为甜俗、少骨、单调。

但是好处就是这路字体用于馆阁,那就能满足最挑剔的判卷者的口味。

关键这是宋代,文恬武嬉,最服这一口。而且这字出现在赵,董之前,甚至在成熟的瘦金体之前,这份贵气就可以说相当罕见了,不由得让人眼前一亮。

这夫子明显也深受感染,这才反应过来,捋着胡子笑道:“孟浪了,不知小公子是哪家高门子弟?”

伺月骄傲地说道:“这是八娘的小幺叔,可龙里苏家老宅过来的。”

说得就跟苏油是她什么人一样。

说话间苏油已经将方子写完,拿起来用嘴吹干,伸纸一弹:“千金不易十三香,伺月,方子拿去,记得药铺掌柜问起,通通不应,照方子抓药便是,完事后还要将方子要回来。”

伺月双手接过方子,轻轻揣好了:“没那么麻烦,程家就有药铺,我去抓药,掌柜不会多问的。”

苏油取了一张桑皮纸,闻言便接着道:“那就更好了,顺便将药磨成粉吧。我接着去内厨忙活去了。”

夫子毕恭毕敬地将苏油送到内宅门口,程家又多了一个不将他看作小孩的人。

回到内院后厨,鸡已经杀好了,厨子见到苏油过来,赶紧上前紧张地说道:“小郎,鸡血,那鸡血”

苏油笑道:“鸡血变成了鸡血羹是吧?这东西有个彩头,叫血旺,或者旺子。”

第六章 鸡茸和开水白菜

厨子抹着手憨笑道:“这杀了几十年鸡,都不知道鸡血还能做羹。”

苏油笑道:“不光鸡血可以,鸭血,猪血,牛羊血都可以。”

厨子窃喜:“那小郎君准备怎么料理这鸡血羹?”

苏油倒是不着急:“厨子大叔,我们先把鸡汤吊好再说。”

厨子赶忙回道:“这个我是熟手。”

苏油点点头,叮嘱道:“炖汤之前,你将胸脯肉切下来,我另有用处。”

厨子已经被苏油鸡血变血旺的戏法惊着了,此刻更无二话,照做就行。

接着苏油吊汤的功夫也让厨子大开眼界,将鸡肉大火烧开打去浮沫之后,加好姜片和花椒,苏油便让厨子撤去明火,只用炭火烀汤,然后对厨子说道:“大叔你看,现在这汤只是偶尔冒一个泡,就保持着这温度就好。”

说完将书房找来的那张桑皮纸蒙在熬制鸡汤的瓦罐上,用绳子扎好。

之后处理胸脯肉。

苏油站在搬来的凳子上,让厨子先将鸡脯肉表面的少量筋膜剔除,放入锅中加水和米酒葱姜煮制,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上两刻的功夫,然后取出沥干水份稍稍放凉。

之后指导着厨子用擀面杖将鸡肉轻松压制成鸡肉丝。

炒锅那是别想了,只找到一个厚底小铜锅,苏油让厨子将锅子放入少许油烧热,然后倒入鸡丝,加入盐和些许饴糖小火不停翻炒。

一刻钟后,肉丝变得蓬松,颜色也转为金黄,苏油让厨子将铜锅端下来,趁热用铁箸如绞打蛋液一般绞打肉丝。

肉丝愈加蓬松,颜色也由金黄渐渐变淡,最后变成了淡黄色的肉茸。

厨子被累得满头大汗,苏油叫停后,找来筷子夹了一小撮给厨子:“大叔,尝尝。”

厨子小心的将手心里的一点鸡茸舔进嘴里,眼睛顿时就亮了:“哎哟!怎么怎么这么鲜美!”

后世蜀州有一道著名的小吃,叫渣渣面,这面之所以出名,就是在味精尚未普及之前,面里边加了一款调味料,便是完全可以用来替代味精用的鸡肉松,一招鲜,吃遍天。

将鸡肉松倒到盘子里放凉,苏油说道:“这法子可就算是教给你了,以后家里做饭,如八娘那样食欲不振的,就可以尝试着加上一些,不要太多,止于调味即可。”

厨子乐得油光满面,对着苏油连连作揖:“多谢小先生,多谢小先生,你这是送了我一门立身的手艺啊。”

这才做了半顿饭,苏油的称呼,在厨子嘴里便从小郎,小郎君,变成小先生了。

苏油笑道:“要靠这个东西立身,恐怕还差了些。学无止境,同样艺也无止境,我就是平常喜欢瞎想,偶然碰到一个合用的,便记了下来。夫子说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