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苏油第一次让大宋政权下到了乡间。
渭州非常特殊,当地豪强士绅的空白,将被这一万人填补,通过这种方式,苏油将渭州整治成了自己的铁板,他的意志,可以到达每一个村庄!
这是大宋每一个知州做梦都不敢想的好事儿,他们只能和当地豪强妥协,拉扯着过,羁绊永远大于助力。
军人,开始有了荣誉感和归属感,汉唐府兵的荣光,开始重新在渭州义勇身上萌芽。
在苏油的规划里,渭州,泾州,凤翔,京兆府商州,将形成一个泾渭经济带,其中渭州的农牧加工业,泾州的运输业,凤翔的农业和竹加工业,商州的军工制造产业,将形成一个联动地区。
同时还要辐射德顺军,镇戎军,原州,环庆,建立起完整的对抗西夏的国防体系。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蜀钞的运转,将零散资金集中起来干大事,让经济流通速度加快。
有了金融这个加速器,西北的发展,一年将顶过去三四年。
不过现在还不能急,自己的权力还远远不足以完成这样的大事情,不知道这次大战的升赏,能不能达到满足他展布能力的需求。
现在最重要的,是向薛向和蔡挺建议,在春天搞一次蕃,夷,汉诸军联合演练,在边境耀武,让刚刚大败,又经历了一个严冬的西夏人疲于应付,进一步严重影响他们的生产。
所以他很忙,非常忙,忙到转眼都快要除夕了,还没来得及准备年夜饭。
第四百二十四章 平话
第四百二十四章平话
腊月二十七,汴京城,会仙茶楼。
今天是治平元年最后一天生意,打烊之后,就要歇业了。
茶楼里人山人海,除了最前边三排雅座,后方密密麻麻都是人头,连过道中都站得满满当当。
雅座前头,有一张方桌,一把椅子,一块惊堂木。
时辰一到,一个老头从幕后走了出来,对着众人拱手,然后落座。
将惊堂木一敲:“老少爷们儿都到得不少,今日是战渭北最后一回,这书要不说完,估摸着大年三十儿都有上老头家捅门的”
人丛中都爆发出一阵哄笑。
老头说道:“闲话少叙,来了啊虏氛凭凌!”
说完将惊堂木“啪”地一敲。
熟悉这段的观众立刻接口:“汉塞前!”
“将军喟老!”“泾渠边!”
“草间萎马!”“抟枯髅!”
“日下饥鹰!”“挂腐涎!”
观众的吼声越来越大,最后几乎要掀翻屋瓦。
“檄羽交驰!”“绥北气!”
“万生衰朽!”“渭南烟!”
“追春捷报!”“销残雪!”
“敢信人间”
老头在这里皮了一下,嘴里边拖着长音,手里惊堂木转啊转啊,就是不落下。
众人都憋着一口气准备喊出最后三个字呢,结果这下全憋在了肚子里。
长音似乎永远不停,一个憋得面红耳赤的胖子终于忍不住了,“噗”的一声喷了出来。
所有人都忍不住了,齐声换气,接着哄堂大笑。
老头才收了尾音,一拍惊堂木:“敢信人间换少年!”
哄笑声中,老头的声音似乎有种魔力,每个字都清清楚楚地送进每个人的耳朵里。
“好”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叫好声,既为了这提气的诗歌,也为了老头这手无人能及的功夫。
老头却翻着白眼:“每回开书,都要把小苏探花这诗来一回,有意思吗?”
所有人都在起哄:“有意思”
老头一脸的无奈:“得,大家伙儿爱这么听,老头就只得这么说,谁叫大家赏赐这嚼谷呢?一会儿散场,就拜托诸位了。”
说完一拍惊堂木:“讲故事不能瞎说捏造,这本平话,可不是空穴来风。就是当朝当今发生的真事儿。”
“老头有个不争气的徒弟,叫尹常卖,在渭州码头混一份嚼谷,每日里将渭州发生的桩桩件件,写成信函,交付给商号的邮车送至家中。”
“与朝堂奏报不同,事无巨细,虽说啰嗦,也算周翔。”
“老儿因此敷叙成一段平话,名叫战渭北,单说半年来这场大战!”
众人又是齐声叫好。
老头说道:“在座不少生面孔,还有几位襕衫士子。想来是今科赴解的举子。因此还得交代几句,让新到的客人知道个梗概。”
“话说我朝庆历七年,天降下一位神童,落到了大宋天府之国,巴蜀西南。”
“神童姓苏名油字明润,三岁能言,五岁成诗。到了五岁半,已能收揽数十孤童,教其自立。仁宗金口亲许的仁性天生,种种神奇,自不敷述。”
“单说神童长到十四岁,惯熟经史,精通礼义;上晓天,下知地理。乃我大宋一等一的人才!嘉佑六年进京赴考,仁宗皇帝拔为三名榜眼,大家因其年纪尚小,呼为小苏探花。与他相比,不瞒各位,老头这一把年纪都活到狗身上去了。”
众人都是哈哈大笑。
老头继续说道:“小苏探花治了一届夔州,料军理民,那是政通人和,汉夷两悦。因西事紧急,朝廷升他做了枢密副都承旨,转帅渭州。”
“小苏探花来到渭州,只见旱涝频仍民不聊生,不由得闷闷不乐,一日在泾河边散步,得见一座破庙”
说完声音转低:“小苏探花用折扇轻轻扫去庙匾上的蛛尘哎呀!”
这声哎呀清亮突然,被吓着的不是一个两个,一位商贾一口茶碰到了前头人的背上,忙不迭的道歉擦拭。
观众一惊之后,不由得轰然笑开:“咦”嘘声四起。
老头呵呵一笑:“这个跟老头没关系啊,要怪大家怪小苏探花去,他当时就是这样叫的。”
众人起哄得更来劲了:“咦”
老头一拍惊堂木:“这一看不要紧,看出一桩四百年前的公案!原来庙上的牌匾,竟然有五个大字泾河龙王庙!”
“为何说是公案呢?原来当年唐朝太宗年间,因为袁守诚能够算出泾河水族的位置,泾河龙王深感愤怒,化作白衣秀士,去长安城寻袁守诚的麻烦,让他推算明日降雨的时间点数,并放言如若算错,便要赶他出城去。”
“结果天庭突降圣旨,要求龙王明日降雨,时间点数与袁守诚推算的分毫不差!”
“泾河龙王不愿服输,私改了下雨的时辰点数,因而触犯了天条。”
“袁守诚让他寻唐皇李世民求助,唐皇承诺救他,但最终仍被人界天官魏征梦斩。”
“龙王死后,魂魄一直纠缠唐皇,最后拉着唐皇的魂魄去了阴司对质。”
“阴司偏袒唐皇,放其还阳,龙王的魂魄因此怨怼,每每在泾河兴风作浪,导致水旱不时。”
“小苏探花也是星君降世,掐指一算便知因由,于是填了青词上表天君,免了龙王的罪过,使其回归正位,并为之重修廊庙,再塑金身。”
“因此今年的泾原,果然是风调雨顺。牛羊满圏,稻麦满仓。官家朝廷又施了恩典,赦去渭州的钱粮,老百姓眼看着就要过上好日子。”
“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