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9 章(1 / 1)

苏厨 二子从周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顺监有个新谚语——‘山小牛屎多,街短牛肉多,河小盐船多,路窄车子多。’”

“这火边子牛肉的开切刀工极为讲究,要求牵开时厚薄均匀,能隐隐照的过光亮,但又不允许有一点点破漏。”

“大规模烤肉还要用大眼竹篾笆,下用特作的梁子托住。”

“但是大致做法就是这样了。等以后牛多了,可以作为村里一个产业。”

冯老汉乐得连连摇头“可不敢想呢……要做成产业,那得多少牛才够啊……”

苏油笑道“如今富顺陵井两处,每年汰换下来的废牛就上千头。这里靠近蕃部,牛羊那还不得山囤海集?只要你能做出来,四通商号就能给你们卖到东西两京去!”

冯老汉拱手道“要真有那一天,村里就得给小官人立生祠!”

苏油摆手道“可别!屠宰行供奉的那是张飞张翼德,小爷怕是比他西乡侯要帅美几分!”

一屋子人都乐了,石薇端着碗,崇慕地看着自己的心上人。

小油哥哥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给那里带来笑声。

吃过饭,石薇取来鹿茸,对苏油说道“小油哥哥你看,鹿茸炮制好了。”

苏油取过来,对着茸角按了按“咦?茸尖是软的?”

石薇用鸡蛋清将茸角上的飞皮细致地一一贴回去,然后放到阴凉处“对,从软变硬,再从硬变软,最后风干后就算炮制出来了。”

“之后还要用永春露浸泡后烙干,元德公说那样才……哎呀小油哥哥你赶紧抬头!”

苏油赶紧将头抬起来“怎么了……我去……”

就觉得自己鼻子发潮,然后伸手一抹,鼻血流出来了。

石薇抓起他的手按压几处穴位“叫你贪嘴,昨天一盘鹿腰,今早又吃那么多鹿肉干!这下补过头了!”

第三百六十七章 问题的本质

第三百六十七章问题的本质

一通忙乱之后,队伍这才出发。

冯老汉对地理熟悉,在前边带路。

苏油一路上狐疑地打量着张麒,将张麒看得心里有些发毛“少爷你老是看我干啥?”

苏油冷笑道“少爷在思考一问题——为什么你不流鼻血?”

张麒莫名其妙“这东西还有作陪的?”

苏油说道“老实交代,你有没有去那条净是女人的巷子?”

张麒脸腾的一下就红了“我没有……别……别瞎说……”

苏油恍然大悟“哦……原来这就是真相!张小七你好不了了!”

张麒慌得上下乱摆手“真没有……”

苏油伸手向上指了指“对天发誓。”

张麒更慌了“懒得理你!少爷你真无聊!”

说完拍马跑前边去了。

苏油摸着下巴,喃喃道“哼,有什么了不起的,还不是仗着脸好看,那是人家在嫖你还嘚瑟……”

一路来到渠首,李老栓下马勘察了一阵“少爷,这里确是老渠,但是如今河都改道了。”

苏油看了看环境“没想到泾河源的水如此清澈,看来还是植被问题。”

李老栓打开地图探究了一番,又抬头看了看这一带的地势,伸手一指“小七,你先去那里,把标杆立起来。”

张麒生怕被少爷逮着追问,赶紧拍马跑了。

苏油从拳毛赤身后取出经纬仪来架好,测量了几个方位,一番计算之后,在地图上连了几条线,用笔尖指着交叉位置“爷爷,我们在这个位置。”

李老栓是直接用手,拇指和食指成九十度角,对着几个标点,伸直手臂,先左眼后右眼瞄了几次,笑道“少爷是错不了的,这法子还是拴住当年教我的,真好使。”

苏油说道“主要还是图画的精准。”

说完有用笔尖在地图上指了一下“这里埋着一个地桩,编号是渭北三九。”

就听石薇喊道“小油哥哥找到了,快过来。”

苏油将经纬仪搬过去,对面一个小丘上,张麒已经立好标杆,舞动红色小布旗,吹响了哨子。

接下来几日里,几人风餐露宿,在渠首一带进行测量工作。

李老栓的地图册上,一条新渠渐渐勘测成型。

苏油和张麒插上最后一根杆子,看着从山丘后方连绵到老干渠的木桩上飘着的红布带,苏油问李老栓“李爷爷,一共有多长?”

李老栓说道“半里地一根,三十根棍子,十五里。”

苏油转身问冯老汉“里正,能组织出多少人工?”

冯老汉摇头“四里八乡丁壮齐上阵,两三千人吧。”

苏油说道“那不行,返青之前水渠必须修好,否则会影响苜蓿的收成。”

张麒列式计算“这里地势平坦,我们按水渠横截面积九平米计算,两千五百人的施工队伍,一个月完成的话,人均需要挖土三十方左右,一日一方土的样子。”

苏油问冯老汉“一日两百文工钱,能完成不?”

冯老汉“啊”了一声“还给钱?”

石薇立刻算出结果“小油哥哥,那这段渠工钱大致在一万五千贯,要管饭的话当在两万五千贯。”

张麒算得更细“少爷,那这渠只算土方的话,折合下来大约是一贯半一米。”

李老栓有些不明白“少爷,这算法没对啊,我们渠首位置选得好,只需将挖出来的土堆设在渠道两侧,那所挖土方只需要一半就够了啊,工程造价不是还该少一半吗?”

三个小的你看我我看你,顿时觉得自己傻到家了。

张麒立刻说道“看吧,这就是做应用题做出来的后遗症……”

苏油给了张麒一脚“你倒是甩得一手好锅。太好了,就按李爷爷所说的来,既然造价不算贵,那就让大石头弄预制板,我们要搞就搞好,这郑国渠搞好,起码得是百年之利!”

冯老汉说道“呃,官人你怕是弄错了吧,这渠不是郑国渠,郑国渠在泾河下游,灌溉的是关中,不是泾原。”

苏油讶异道“怎么可能?这不是郑国渠上游配套水利工程?”

冯老汉说道“老汉也不太清楚,不过听老人们说,这是前秦苻坚,仿照秦代郑国、汉代白公渠开的。”

苏油感觉脸火辣辣的疼“是吗?那我再回去翻翻书。”

冯老汉好担心“官人,那这渠,我们还修不修?”

“修!当然要修!”苏油对李老栓说道“那大致就这样,冯里正你去通知各村,我们以村为单位,以长度计价,验收合格后,一贯半一米,三日一结!”

冯老汉有些懵“这一米,得是多少?”

苏油将卷尺拉开铺地上“这么长!”

冯老汉兴奋坏了“这样的好事儿,那我们烧着松柴火把给官人干啊!”

苏油给冯老汉打预防针“是给自己干,而且人越多越好!你可不能只想着自己村挣钱,不通知到位。这渠早一日修好,你们就早一日获益,眼光要放得长远知道吗?要是给我知道你有私心,嘿嘿嘿……”

冯老汉躬身道“官人这话说得,就凭你送老汉那头大鹿,老汉都不能起了瞎心干这事儿!”

回到龙首村,休息了一晚,苏油就准备要回渭州了。

李老栓对苏油说道“少爷,那我便不回了,这整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