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1 章(1 / 1)

苏厨 二子从周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种大跳跃,可以忽略不计。

黄榜三魁,除授本来就是实打实的京官好不好?

十四岁的探花郎,就算从此天天打酱油摸鱼,几十年后都能位列公卿好不好?

韩琦在心中过了一遍苏油提出这个解决方案,没有大毛病。

所以接下来的工作才是重头,劝说陛下。

官家还不一定同意这个方案呢!

赵祯果然当然地不想同意。

我的神童探花郎,居然报名考制科?还要不要更荒唐?!

大宋教百年,好不容易到我这里出了个实打实的祥瑞,万一考坏了怎么办?!

韩琦你赔?!

韩琦满脸惭愧,将幞头摘了下来:“臣,辜负圣恩,处置失策,如今惶退无据,只得向陛下请辞。”

赵祯摆手:“不至于为了一个孩子,处置国朝重臣。韩卿你不要忧虑,现在是如何挽救的问题真没有别的办法了?”

韩琦无奈地摇了摇头。

赵祯闭上眼睛,心痛得都快不行了,半晌才睁眼说道:“难为这孩子了,小小年纪,便知道周图国是”

“你说说你们,啊?非要拿年纪说事儿要是不顾虑他的年纪,正正常常地安排职事,怎么会出这种事情?如今搞成这样”

韩琦心里也在日狗:“臣愚昧。”

“唉”赵祯抹着自己的脑门:“罢了罢了,富弼守丧刚去,你稳定朝局也费了不少心力。也是一时疏忽了终究是朝廷体面为重,便许了这孩子一片忠恳之心吧”

韩琦满脑门都是汗,躬身道:“臣多谢陛下保全。”

赵祯意兴阑珊地挥手:“多谢我干嘛?多谢人家明润才是”

苏轼将礼部送来的告啪地拍到苏油身前:“这就是你跟我说的解决办法?!”

苏油正在做题:“不然呢?看着御史们闹腾,看着韩相公去职,看着朝堂因我而动荡?”

苏轼语塞了:“可这也太亏了!万一万一”

“万一考砸了是吧?那你就让让我呗”

苏轼瞪眼:“你当国朝华选是什么?就算我让,章不入大佬们的眼,一样刷下来!制科不取一人,又不是不可能!”

苏油笑道:“那就赶紧,将子由叫来,一起研习,箭在弦上,不能不发。大佬们搞出来的麻烦,我还能怎么着?”

苏油这把名声刷大了,这不再是仁性天生了,这是真正的思虑周翔,顾全大局,舍己为人,体国公忠。

不管制科考得上考不上,如今朝堂,再没有人用他的年纪来说事儿了,人家苏明润,这是考试报国啊

每日苏油还老老实实地去将作监签到,知监直接腾出一间屋子,还派了两个老军专门伺候。

明润你要不要这么老实?读书准备应考才是正事儿,这个破到,我帮你签!

实在不行派个闲差,就说你考察物价去了,三五个月后才能回来?

苏油笑道:“多谢知监盛情,在其位谋其政,事情该做还是要做的。”

知监摇头感慨:“一张白纸啊,想当年老夫初入仕途,也是如你这般的品行难得,实在是难得”

所有人都认为苏油人品高尚,为了朝廷大局宁愿委屈自己,没有人想得到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

这娃经过苏家人的几次考试,发现自己这只蝴蝶,对大宋如今的影响还没有太大。

比如苏轼应试时的刑尚忠厚论,欧阳修出题与自己所知道的完全一样。

甚至连苏轼这娃三杀三宥杜撰的内容,甚至到后面欧阳修梅尧臣的反应,也完全一致!

每届科举试题是什么,后世不是专业历史研究人士,没有人会知道。

因此自己的这个探花,是硬生生凭真本事儿考出来的,是自己九年苦读,三年刷题,辛辛苦苦磨出来的!

可是大佬们一而再,再而三,竟然如此不公!

苏油咬着牙恶狠狠地想,大佬们,这可是你们逼着我作弊的!

第二百八十七章 判卷

第二百八十七章判卷

后世的三苏祠,导游小姐姐们穿着古代服装,相貌温婉,身材婀娜,谈吐得体。

专业知识非常丰富才是重点。

苏油作为大苏的粉丝,逛过好几次三苏祠。

其中一个漂亮的导游小姐姐见他游览的时候还做试开始举行。

苏油,苏轼,苏辙,叔侄三人一起制策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

一起过阁的,还有好些酱油党。

打开题目,先看第一题王者不治夷狄。

再看最后一题既醉备万福。

苏油心中大定,就算只有两道题打中,这次考试也稳了。

再一一揭开题目,刘愷丁鸿孰贤、礼义信足以成德、形势不如德、礼以养人为本。

苏油笑了,一题没变,完全一样!

八月十七日,成绩公布,三苏试六论,全过!

朝堂上下,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好样的苏油同学!真给朝廷争脸!

因为过阁试完毕,就算是入等了,起码第四等,没有落入不合格的第五等里边去。

也就是说,苏油同学的才华实至名归,为了朝廷的脸面参加制科考试,如今真考上了!

总算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没亏了这样的好同志。

韩琦抹了一把冷汗,苏油过了,万事大吉,不然御史言官真能让自己不死也要脱层皮。

八月二十五日,御试开始。

人已经不多了,除了三苏,还剩下一个姓王的同学。

苏油先上平时所做的二十五篇章,其中包括夷齐论、子胥论、霍光论。

和苏轼中庸论、秦始皇帝论、汉高帝论等高调不同,苏油的章,直指为臣之道。

其实也正常,他肯定是要经历很多皇帝的,不能玩其他老臣的那一套,将能言极谏淡化,主攻贤良方正那一端。

接着答策问,即御试制科策一道,举条而对。

这个本来就是他强项,跟后世公务员申论差不多的套路,洋洋洒洒作了五千余字,做得轻松得很,不乱说不乱写,全部是可行性建议和解决办法。

制科取士,特别郑重,在阁试、御试中,同样都要弥封卷号,进行誉录。

苏轼的殿试代号为“臣”字,苏辙为“毡”字,苏油为“冒”字。

同样的,有初考官,复考官。

司马光是此次御试的复考。

判完题目,他在论制策等第状中上奏:“臣、冒、毡三号所对策,辞理俱高,绝出伦辈臣以臣、冒、毡三卷,均入第三等。”

这个建议实在是太夸张了,大宋于今百年,制科第三等,之前只有一个吴育而已!

司马君实你疯了,一下子来三份?!

司马光很淡定,我就以章理论,这三份卷子,哪一份都不比吴前辈那份差。

不行不行开什么玩笑!

于是大家一起挑刺,怎么也得找出毛病来。

看,毡字卷有问题吧,切言极谏也不能胡说啊。

“陛下择吏不精,百姓受害于下,无所告诉,则是陛下未得以生结民也;”

“陛下赋敛烦重,百姓日以贫困,衣不盖体,则是陛下未得以财结民也。”

“吏之不仁,尚可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