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3 章(1 / 1)

苏厨 二子从周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铜钵,从一个罐子里边挑了一些粉末到里边,加入清水,将铜碗放上去,严丝合缝!

监考官愈发觉得奇怪,事有反常即为妖!这货必须盯紧一点!

然后就听见咕嘟咕嘟直响——铜钵里的水开了!

怎么可能?!监考官都傻了,伸手一摸铜钵的外壁,哎哟好烫!

几分钟后,苏油打开铜碗的盖子,一碗热气腾腾香喷喷的卤肉面做好了。

监考官不由得抽了抽鼻子,一时间都忘记了无火做饭这种灵异事件。

靠!这肉酱的味道,真香!

苏油拿筷子对着碗示意了一下,意思是要不要也来点?

监考官咕嘟咽了一口口水,狠狠地看了苏油一眼,一甩袖子走了。

老子眼不见为净!先去看看什么时候开饭!

苏油小心翼翼地端起碗来,声音极大地嘬了一口面汤,然后眯着眼睛“嗐——”了一声,神情中充满了满足。

然后就听两边考棚发出肚子咕噜咕噜的声音,接着悉悉索索的一阵响,隔壁的士子看来也被勾引得忍不住用餐了。

美美地吃了一顿方便面,苏油抹了嘴,擦了手,开始第二次修改自己的文章。

古文就是这样,推敲的时候容易钻进牛角尖,放上几天再看,就会发现到处都得改。

因此苏油的规矩是,每篇文章,起码要过手三遍,而且时间上得要跳开。

改了一遍,再次放到一边,起身活动身子,然后又给自己弄了热水,调了一碗芝麻糊。

这东西也很香,吃起来声音也不小,勺子刮碗的声音和吧唧嘴的声音,又惹得两边考棚悉悉索索地响了起来。

吃过了芝麻糊,肚子里有了热气,手也暖和了,苏油这才开始誊抄考卷。

先是填写家状,然后取出铅笔列式计算行数和每行字数。

真是一点不能马虎,虽然试卷要经过弥封和誊抄,但是如果有文字出格,算是作弊,直接黜落。

要是笔画不清,誊抄人手一滑,自己就该哭瞎。

苏油的字除了前世的记忆,光这一世已经练习了九年,如今已然大成,以清雅著称,自成一体,这是老张老赵都点过赞的。

这一通安排,不紧不慢,交卷时间就有些晚,还用上了蜡烛。

贡院的蜡烛,特点就是身子细,个头小,烧得快,价格高。

不要纠结这些细节,将卷纸誊写完,招手让小吏过来,将卷子取走。

二月的夜晚还凉,苏油钻入丝绸羽绒的特制睡袋,开始睡觉。

真香!

第二百七十九章 殿试

第二百七十九章殿试

三天后,一群蓬头垢面的人从贡院出来了。

张麒接到自家小少爷“少爷,怎么样啊?”

苏油抠着发痒的头皮“我跟你说太遭罪了,天天方便面和自热米饭,还不能洗澡……”

然后就听身后有人在交谈“世兄,此次发挥应该不错吧?”

就听身后说道“别说了……上次分我到挨着马桶的臭号,整整闻了三天臭气,还能写什么文章?今年大比,来前特意去大相国寺上香,菩萨托梦说定然给我一个气息芬芳的好位置。”

另一人问道“可灵验了?”

“灵!直娘贼的太灵了!位置好不说,也不知道隔壁应考的那位是不是厨子出身,贼厮见天的弄好吃的,味道那个……咕嘟……饿得老子痨肠寡肚,考试的时候脑子里翻来覆去全是荤菜……”

然后就听得一声悲愤的怒吼“有本事在贡院里烧菜做饭!你有本事给大爷我站出来啊!别让我知道你是谁!”

苏油脖子一缩,扯了扯张麒的袖子“走走走,回去再说……”

……

评卷很快下来,二月二十四,诏旨三下,宣押知制诰、详定、考试等官,同赴学士院锁院,命御策题,然后宣押赴殿,择日殿试。

二月二十七,士人入东华门,各行搜检身内有无绣体私文,方行放入。

皆诣集英殿起居。

起居,就是向皇帝问好行礼,距离老远,看不清楚也没人敢细看。

其后就殿庑赐坐,引试,依图分庑坐定,各赐印刊策题。

这次考试时间只有一天,只允许带文房及卷子,余皆不许挟带文集。

苏油成为其中光荣的一员。

坊间传言,王珪曾经将苏油的论置为第一,策第三,诗第二。

待得打开弥封,摇了摇头,一笔给他黜落到了第十一名。

其实这对苏油的进士资格并没有什么影响,因为自张元吴昊被殿试黜落,叛投西夏以来,从嘉佑二年起,参加殿试的士子们,理论上已经是取中了。

但是殿试也的确异常重要,殿试名次直接决定着出身。

进士分五甲,第一甲三人,也就是状元和两个榜眼,初授官最低都是秘书省校书郎和知县。

如果运气好,遇到更高职位有缺,得授将作监丞、通判诸州差遣的也很多。

第二甲第一名,总成绩第四,称为传胪,到第二甲第七名,总成绩第十名,可以授两使职官,成为京官序列。

以上十人,称为甲科。

第二甲中总名次第十名以后,到第五甲末尾,称为乙科,初授和以后的迁转都不一样,比如苏轼和苏辙,得授那种某县主簿,只相当于县办公室主任。

还有一种分法,第一二甲赐进士及第,第三四甲赐进士出身,第五甲赐同进士出身。这是皇帝给予的荣誉。

这就是大宋,不搞得复复杂杂叫人头晕就不舒服。

号位按《玉篇》这本字典排列,苏油抽到“汪”字。油汪汪,好兆头。

打开试卷,一共三道题《王者通天地人赋》,《天德清明诗》,《水几于道论》。

对已经坐到这里的人来说,单做这几个题目都好做,但是如何出彩,是一个问题。

第一题王者通天地人,《说文解字》里有注释

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通三篇》“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

孔子曰“一贯三为王。”

分析核心思想——王持道秉中,以通三才。

第二题天德清明,来自《周颂?清庙》。

《诗》有四始。《史记?孔子世家》里提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

关于《周颂?清庙》,正义有如下解释

“此解文王神之所居,乃祭有清明之德者之宫,故谓之清庙也。

此所祭者,止祭文王之神,所以有清明之德者,天德清明,文王象焉。

《易》称‘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是文王能象天也。”

知道这些,才知道这诗的主题应该是什么。-->>(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二百八十章 写文章

第二百八十章写文章

宋代有点苦逼,因为试题不如唐时活泼可爱,容易起兴,可以让考生天马行空地发挥想象。

比如苏轼这样的天才,就更适合唐时制诗考题,在宋代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