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2 章(1 / 1)

苏厨 二子从周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细缓急,形神一体,令人观之入迷啊”

苏油只会几笔兰石图,走的是大写意路线,对工画几乎就是门外汉,认输投降,表示不懂。

道隆大和尚叹息道:“只可惜啊,大相国寺因建筑恢弘,累次遭遇雷击,其中以唐昭宗大顺年间,我朝太祖建隆三年为最。天雷两致,导致火灾,损失了大量的书画经。曹仲达的画,已经没于祝融了。”

苏油感觉很惋惜:“怎么会这样?其实这个很简单就可以防止啊,天雷可引,使不为患”

刚说到这里,就见一名僧人,正是管理集市的班首,闯进来说道:“住持,二门外露屋,起了争执。”

住持皱眉道:“没见我在会客?你自去料理了就好。”

僧人面露难色:“住持有些不好料理。”

住持问道:“怎么回事?”

僧人言道:“呃,这露屋的商家,是石家人。这争夺货品的,是曹家人和高家人”

苏油大惊:“哎呀那是大石头,这是我们的摊位,赶紧去看看去。”

待得众人赶到二门,却见这里已经围了不少的人,中心正是自己的摊位。

苏油花了不少力气才挤进中心:“大石头,什么事?”

石通大大咧咧地笑道:“我没事儿啊,是这两位官人有事儿。”

一个身穿儒服的年轻人一开口便把苏油雷了一跳:“皇城使,这琉璃镜的确是稀罕新奇之物,我为姐姐寻了许久的寿礼,今日方才遇到合适的,你便让与我如何?”

就见另一位穿锦袍的中年人年轻人说道:“士林啊,这里有十几面镜子,你怎么偏偏就非与我争这一款呢?内中除了过世的温成皇后,素来节俭,不喜金银。难得有这香木装饰的琉璃镜,还是你让与我吧。”

苏油有些无语,沉香木镜框的琉璃镜,石通会卖便宜喽?虽然是木质镜框,这不还是不节俭吗?

不由得对石通低声问道:“你这琉璃镜开价多少?”

石通低语道:“还没开价,你放心,这两位一位是曹家人,一位是高家人,都识货。不会少了我们的。”

第二百六十九章 勋戚

第二百六十九章勋戚

苏油低声问道:“你认识?”

石通说道:“年纪大些的,武惠王之后,衮国大长公主驸马,曹牷。年轻人叫高士林,高武烈王之后。都是勋戚。”

曹武惠,开国大将曹彬,当今仁宗的皇后就是曹家人。

高武烈就是高琼,檀渊之盟的大功臣,高家小女滔滔自幼养于宫中,其后许配给赵宗实,如今也是近三十的人。

苏油有些头大,这皇城还真是勋贵外戚多如狗,卖个镜子都能遇见两位。

捋了捋关系,当今曹皇后,是后来高皇后姨母,这高士林算是高皇后的弟弟。曹牷是曹皇后的弟弟,论起来高士林该管曹牷叫叔。

头大,这便是勋戚,世代联姻,剪不断理还乱,有些小瓜葛那也是内部矛盾纠纷,自己看热闹就好。

然而并不行,就见两人你争我夺,最后战火烧到了石通身上,只听高士林说道:“这琉璃镜还是商家手里,商家说了算,这位东家,你说怎么卖。”

石通嘿嘿笑道:“其实都不是外人,大家好说好商量嘛。”

高士林一脸懵逼,接着反应了过来,拱手道:“货品新奇,语带蜀音,你你是石武烈之后?”

勋戚也不是白给的,高士林也恍然:“士林家中长辈领着陵嘉眉三州防御使的职衔,对眉山风物应该不陌生才是。”

这话没毛病,地方官托请门路,可谓无孔不入,即使只是一个虚衔,也少不了方物供奉。

石通笑道:“惭愧,我的确姓石,不过这摊子也不是我的,只是眉山的朋友对汴京不熟悉,托我照顾一二而已。”

说完将手朝苏油一指:“正主就是他!你们找他便好。”

这就会坑师父的娃!苏油也不好在这时候踢他,只好拱手:“眉州苏油,见过两位贵人。”

高士林讶异道:“这琉璃镜,是你从何方寻得?”

苏油愣了一下,然后苦笑一声,还是决定实话实说:“我是眉山过来的士子,准备明年参加考试的。汴京物价昂贵,因此便想着做几件精巧器物出来,添补家用。没想到能得两位贵人喜欢,也算是有幸。”

说完又对曹高二人拱手:“琉璃镜,说白了也就是闺中使用的物事而已,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东西。不过事关前程,苏油也不敢明赠与二位,怕有人以为我欲行贿请托于权贵,有累声名。”

高士林嘴角抽了抽,这话说得过于直白,但也是士子们的常情。

风气如此,陈执中,彦博,也是因此被弹劾去相。真正的饱学之士,以章被欧阳修梅尧臣一字之评为荣,却多数风骨自命,不愿与勋贵内臣结交太深。

曹高两家,说到底是勋戚武臣。

然后又听苏油说道:“不过刚刚听皇城使之意,准备将此物购入供奉内中,如此苏油有个想法。”

曹牷说道:“那你讲来。”

苏油说道:“眉山江卿,每年都有新奇物样供奉皇室,以表达士绅们对官家一片挚诚。然而官家连一点龙脑酒精,都让眉山改行五年一入,清简宽仁如此,我眉山人的感激,那是”

说完摇了摇头,将那面琉璃镜取过:“如此想托皇城使将此镜带与内中贵人,就说苏油幼时顽劣,曾累贵人记挂。这些年折节向学,闭门读书。小成之后,方悟贵人当年一片良苦用心。这面琉璃镜,便当小辈对长辈的孝敬,聊表寸心。”

说完对高士林深深一礼:“过了明年,苏油万一侥幸得中,怕是就再没有这样的机会了还望高君成全于我。”

这话两人听得莫名其妙,不知道什么意思,就听一声佛号:“此事说来话有些长,不知两位皇亲光降,有失远迎。此处非说话之地,便请入方丈一叙,如何?”

皇家寺庙的主持大和尚说话,这面子得给,俩勋贵也是好奇,想弄个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见这里已经围成里三层外三层,便都点头应允。

苏洵爱惜羽毛,便与苏油交代,让他完事儿之后自回,自己带着大小苏扬长而去。

苏轼本来还想看热闹来着,闻言也只好拍了拍苏油的肩膀,跟着苏洵走了。

苏油与高曹二人回到方丈,坐下点茶之后,道隆才笑道:“此事老僧知晓一二,苏明润当年游历大理,与大理小高相公有一段交情”

然后便将当年的事情一说,最后言道:“后来小高相公押侬智高来汴京觐见天颜,也是得明润襄助。他倒是好处得了不少,然而明润游历大理之事,便给皇后知晓了。”

“皇后因明润年幼,嘱咐地方官员看顾,要他好好读书,不要再去外邦游历冒险,因此才有了刚刚明润那番话语,明润,是如此吧?”

苏油拱手道:“正是,总是苏油幼时顽劣,有劳皇后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