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直人,老张在当御史的时候可没少说过他的坏话,他现在反过来替老张抱不平。
包拯一听说欧阳修的奏疏,也提出辞职,但仁宗皇帝并没有批准,求求你们都消停了好不好?大家搁置争议向前看好不好?难道让国家财政部长空着?!
空着就空着!过了一段时间,包拯“乃就职”。
此案给政坛带来的震动还不止于此,开封府在审理这个案子时,还发现宰相富弼的女婿、扬州知州冯京也跟刘保衡有牵连。
冯京在京任馆职期间,跟刘保衡是邻居。曾以铜器为抵押,向刘保衡借过钱。
刘保衡因为酒场经营不善,家里已没什么余钱,却又不便拒绝冯京,于是用家里的银器作为抵押物,向质库贷款借给冯京。
这本是小事儿,但是有张方平的处置在前,于是冯京立即避嫌,提出辞职,申请到边缘山区去扶贫。
官家遂将冯京从繁华大郡扬州调到小地方庐州。
这事情让苏油啼笑皆非,老张的遭遇,和某体育明星老公,当年的某港财政司司长调税前买汽车的情况何其相似。
等等,大宋官场的廉洁程度,都能和后世最廉洁的政府相比了?可别逗了喂!
不过好在转运司还有熟人,也算自己的半个老师。
赵抃赵老头,如今是管三司之一,度支司的副使,相当于财政部副部长。
赵老头也是租房住,苏油的到来让他很高兴:“我那白龟还好吧?”
苏油指着自己:“我,不远千里风尘仆仆过来看你,你,不问人,先问龟?再说那白龟是我家客卿,如今有个可爱的小字叫玉奴。愿赌服输啊明公。”
赵老头说道:“说得这么好,还不就是来考试的?想好没,去礼部还是来转运司贡院?”
苏油说道:“那还用说,肯定是转运司啊,开封府转运司乃计司直辖,有你和张公在,这里算是我半个娘家。”
赵老头就叹气:“现在是包公了,抓廉政是一把好手,不过也只能抓廉政了。”
苏油笑道:“这不挺好?你不是也擅长这个?关节不到包御史,清寒无喜赵知州。如今节气,天下流火,三司独得一片清凉啊。”
赵老头摆着手:“三司掌天下钱粮,熙熙攘攘才好,独得清凉,不是好词儿。你这孩子蔫儿坏!”
说完又问:“别闹了,保荐你的大员,可找好了?”
苏油叹气道:“你要是不嫌弃苏油无才,算是一位。本来想加上张公的,结果他又不在朝中了”
赵抃笑道:“你堂哥在欧阳内翰那里熟门熟路,哪里用得着我们。”
说完从身后书架上取来两封信:“这里有一封是老张临去之前留下的,一封是我的,你拿着这两封信,去见永叔和圣俞吧。章事业,还是他们靠谱。”
这时候书办进来:“副使,度支判官请见。”
赵抃笑道:“请进来吧,正好,此人明润你当一见,应该谈得来。”
没一会儿,进来一个人,相貌堂堂,身材也匀称,算是美男子一枚,呃,就是一脸的傲气,还有点黑,有点脏。
衣服也是邋里邋遢,脖子下内衣都有汗印子了。
那人对赵抃施礼:“副使,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做好了。”
苏油吓了一跳:“你你是王介甫!”
第二百六十一章 欧阳修
第二百六十一章欧阳修
历史上王安石都被黑出翔了,说他相貌奇丑,苏油完全被误导了,如今一看,王安石长相其实还不错的。
这篇章在后世不太出名,然而说是王安石改革思想的导言也不为过,苏油却是读过的。
那人点头道:“我正是王安石,这位少年如何识得我?”
赵抃呵呵笑道:“介甫,这位便是苏油苏明润,眉山举青苗法,多得他的建议,可不独只有你在舒州时有过哟。”
王安石脸上露出微微的笑意:“青苗法本来就是古法,非安石之发明。”
说完对苏油拱手道:“原来是你,你的尚书祈询,副使给我看过,角度独特,我最近也在研究。给天下智者一些时间,总能给你找出答案来。”
说完又叹气:“还是眉山好啊,当年我的家乡,也有一位如你这般的神童,五岁能诗,只可惜后天没有跟上,如今泯然众人矣。”
这是说的方仲永了,苏油也拱手与王安石见礼:“苏油一路成长,内有堂兄二苏,外有诸贤官长,耳提面命,今日才有试举的机会,我心中是一直感激的。”
说完又对赵抃施礼。
王安石脸上明显楞了一下:“明润,据我所知,你年纪不大吧?”
苏油说道:“今年十二,明年试举时十三。”
王安石问道:“可有行卷,给我看看。”
苏油才想起王安石也是治经大家,不过对王安石的直白有些无语,我说了要向你行卷了吗我?
就算你这度支判官仅是个虚职,实务乃是修起居注,皇帝身边打转的红人,也不至于张口就来吧?
行卷也是有技巧的,几方投稿的话,搞不好就是几方不讨好,因此苏油只能拒绝:“呃,没有,堂哥已经将我的章送到欧阳内翰那里去了。”
王安石皱起眉头:“你堂哥?苏明允?”
苏油躬身道:“是。”
王安石正要说话,赵抃打断:“看什么别人的章,先看看你的吧。”
夫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法,守天下之法者吏也。
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有财而莫理,则阡陌闾巷之贱人,皆能私取予之势,擅万物之利,以与人主争黔首,而放其无穷之欲,非必贵强桀大而后能。
然则善吾法,而择吏以守之,以理天下之财,虽上古尧、舜,犹不能毋以此为先急,而况于后世之纷纷乎?
盖今理财之法,有不善者,其势皆得以议于上而改为之。非特当守成法,吝出入,以从有司之事而已。
这是赵抃前任安排的一项工作,给历任借度支副使在官厅墙壁上题名,并简述其执政履历,后人评判财政政策的优劣,可以根据历任主事,推断功过谁属。
王安石这篇章的确是好章,道理也无可挑剔,不过其中有一半是私货,为变法鼓呼。
有一个问题忽略了而已择吏而守之,怎么择?怎么守?
这个问题对赵抃似乎同样不是问题,只需要清廉,读书好,不给百姓生事儿,对他来说就是好官僚。因此他对这篇章大家赞赏:“鞭辟,就这么定稿吧,介甫才华横溢,真是我度支司难得的人才。”
喂!人家就是挂职拿工资而已,老赵你也好意思!
两人一同与赵抃告辞,来到街上,王安石说道:“明润,你的年纪比我家雱儿尚幼三岁,他的学问也还过得去,你们都是年轻人中的佼佼者,可以多来往。”
苏油心想你那儿子,眼睛长在额头上的,我是多无聊才会去找虐,躬身道:“听闻元泽数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