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4 章(1 / 1)

苏厨 二子从周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要依我说碍手碍脚,根本上不了战场,就这还要了那书生一千五百贯!”

高智升笑道:“如今不是一样饮血了吗?”

陈慥从塔内出来,一见自己的宝剑现在系在了高智升的腰上:“那是……”

然后被苏油一指节戳在腰眼上,“呃”的一声没了动静。

高智升哈哈大笑,对陈慥拱手:“此剑救得我的性命,还求老弟让它留在大理,哥哥也好日日供奉。”

陈慥乃是豪侠性子,最听不得有人说软话求他,心疼得要命面子上还得绷着装豪侠,一挥手:“宝剑赠烈士,看来此剑有灵,与高兄大有缘分,就送你了!”

苏油这才从陈慥身后探出头来:“贤兄,他们都走了?”

高智升点头:“都走了,你怎么不出来看看侬智高什么模样?”

苏油这才出来:“我看他干嘛?还不是一个脑袋两手两脚。”

说完对高智升一拱手,想说什么又有点无从说起的感觉,脸上闪过一抹愧色。

高智升也刚好对着苏油拱手,脸上也是一脸的尴尬。

两人先是相互赧笑,之后变为大笑:“呵……呵呵……呵呵呵……哈哈哈哈……”

还想学人家东山谢安石,来一把谈笑净胡沙,以为自己这边智计无双十拿九稳,结果装逼装过了头。

人家谢安石只是碰断了屐齿,自己可是差点被大逆转反杀!

高智升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明润……明润你说我们……我们这是不是傻……哈哈哈哈是不是傻……”

苏油扶着他的胳膊,自己也笑得不行:“不不不……我们这是……呃,智者千虑……不对不对,这叫成长付出的代价……哎哟我编不下去了……哈哈……”

事情还要回去对老相爷交代,还要突审人犯抓出余党,还要安定民心,还要通报宋廷这一重大消息……总之后续还有很多很多。

不过这些和苏油没关系了,他只给高智升提了个建议,鄯阐府孩童唱歌传警有功,应该奖励。

开玩笑,答应孩子们传播儿歌还有糖的,我苏明润岂能失信于人!

接下来,就是在鄯阐府典农官的带领下,搜刮大理的农业良种。

雪梨树苗,香稻,占城稻,洱鹅,无量鸡,甚至还有十多头牛犊,那是大理的本土优良奶牛品种——邓赕奶牛。

最关键的是一味药材——三七,终于被大理典农寺那群黑炭老农一样的官员找到了,给苏油拉来上百斤!

在他心目中,能带走的大理国的好东西,就是这些了。

……

鄯阐府的故事已经传疯了,随着红翎急报,如狂风一般刮过大宋边境,等到传到汴京,已经变成了神话。

不过故事的基础是真实的,侬智高潜入大理,阴图再起,被大理清平官家的高公子举手擒获,如今连同余党一起,将要械送京师,供朝廷明正典刑!

大快人心!

不过这擒获的过程就灵异了。

先是狄枢密率天兵征伐,结果侬智高乃地龙转世,化作一道黄光,遁地而走,目标大理……

指点大理开国的那位仙女,再显灵异,化身女童。一夜之间,童谣传遍大理东京城,警示大理百姓君臣……

但是大理人搞不明白童谣的暗示,恰逢大宋小神童游历到此,华丽登场随口点破童谣中的谜题……

高公子安排下天罗地网,单等侬智高到来,结果侬智高遁地而行,绕过了天罗,潜近高公子身边,暴起而出,欲对高公子不利!

幸好高公子也是天选之人,关键时刻,大理西寺佛塔大放光毫,将侬智高重新打回人身!

大理寺塔上迦楼罗乃天龙八部之一,接着只听天上传来一声清越长吟,一条小小的玉龙从天而降,化作神兵!

地龙终不是天龙对手,高公子只轻轻一剑,便让侬智高束手就擒!

越传越神,越描越真。

你们知道不?侬智高一路过来,沿途州郡都不敢将他放出槛车,这是什么道理?就是怕他双脚落地,沾了地气,用地遁之术再次溜掉了!

第一百七十章 快递小哥

第一百七十章快递小哥

大宋,汴京。

赵祯端坐椅子上,对枢密使狄青问道:“汉臣,杨孔目还在闹?”

杨孔目就是杨元卿,职务超级小,孔目官。

之所以得皇帝垂问,还是因为侬智高。

侬智高与大理国边境特磨寨酋长侬夏诚关系不错,归仁铺战败后,侬智高即携其母、弟、妻、子落脚特磨寨。

他自己去大理诸寨借兵,他母亲阿侬则收拢余部三千多人,习骑练战,企图再同宋朝作战。

大宋南边的文臣武将打战不行,玩阴谋那是不用教。

先是那个大胆的番禺县令,如今新任的邕州知州萧注,抓到侬智高的一个裨将,给予了隆重的待遇,延入内室招降了他,搞清了关于侬智高的情报。

然后打战不行的余靖,派孔目官杨元卿离间了依附侬智高的西山六十族族人,纠合几个部落突袭特磨寨,一举擒获了侬智高的母亲、弟弟、儿子。

杨元卿本欲把这些人处以酷刑,烹杀解恨。然而广西转运司害怕是当地少数民族妄执,冒充领赏。

于是余靖只好摒弃故欲,派杨元卿将侬智高的亲人们槛至北宋京城,待擒获侬智高后,再辨其母等真伪。

过了几个月的监狱生活,侬智高的弟弟侬智光身染疯疾,殴打守兵,企图越狱。有人认为“养之无用,请戮之。”

赵祯气坏了:“是你们傻还是我傻?!余靖欲存此以招智高,而卿等专欲杀之耶?”此后大臣们再也不敢提及此事。

而恨侬氏入骨的杨元卿,宋廷却因他通晓少数民族语言,要他“若孝子之养亲”般地侍候侬母。

气得杨元卿多次向上司“涕泣求归”,但是终未得到允许。

赵祯所言,就是此事。

狄青回道:“禀陛下,倒是不闹了,侬贼已然被擒获,至京之日,便是合族明正典刑之时。如今他倒是侍奉得殷勤。”

赵祯微微一笑:“告诉他依然如故,以免侬母生疑自戕。”

狄青应道:“是。”

赵祯舒了一口气:“汉臣,此番总算是得竞全功了。”

狄青低头:“臣惶恐,总是辜负了圣恩。”

赵祯说道:“言重了,狄卿不可妄自菲薄,放你到这个位置上,自是要你将责任承担起来。”

狄青点头:“臣遵命。”

赵祯又转头对身边一位老者说道:“老师,此番大理之事,竟然有我大宋孩童参与其中,能点破童谣之中暗语,这算是真神童了吧?”

老者是赵师民,天章阁待制兼侍讲,年轻时被推为“盛德君子”,年老后被称为“儒林旧德”,一生基本从事的教育工作。因年纪太大,屡次请求外任,从中枢退休。

现在终于得到赵祯许可,这次是来和赵祯辞行的。

这老头自己就是神童,九岁能诗,记忆力也是变态的惊人。赵祯读《汉书》的时候,询问那时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