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03 章(1 / 1)

苏厨 二子从周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中书舍人林希,很快又挑出吕希纯一个真实的错处,以其尝草宣仁皇后族人迁官诰,里边有一句“昔我祖妣,正位宸极”,其言失当,予以弹劾。

要换到其它朝代,吕希纯这是将高滔滔临制写成了武则天上台,跑不了杀头之祸。

不过赵煦却没有过分处置,只落吕希纯职,知亳州。

吕希纯是吕公著次子,其入朝的举荐人是苏辙,因此苏辙也被连累。

这个错误是回避解释不了的,必须承担连带责任,否则就是皇帝包佑偏袒。

那样的臣子叫佞臣,苏辙当然不会干。

于是上书坚请出外。

朝廷初拟苏辙知岳州,赵煦看过拟命之后,摇头说听闻学士在常州有田,还是改知常州吧。

常州和扬州就隔了一条长江,两地相距才两百里,大苏在扬州,小苏在常州,两兄弟倒是可以经常乘坐着小火轮见面了。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赵煦对苏家人的照顾。

辛卯,三省以监察御史周秩所上二章《实录》进呈。

漏勺奉读,当读到“向者有御批,欲增隆皇太妃仪物,又如治平中议濮事。吕大防所以求去”一句,赵煦说道:“吕大防当时何尝有言?今周秩越次及之,是迎合也。”

等到又读至“邪说甚行,使天子不得尊其母”的时候,赵煦叹气道:“此言是希图激怒君主,借力逞私。周秩这般趋操张狂,若置之言职,朝廷还能有安静之理吗?”

“他又是谁举荐的?”

却是陆佃推荐的,于是朝廷罢周秩知广德军,陆佃落龙图阁待制,知凤翔。

很快,有人又检举陆佃在《神宗实录》对苏利涉加以诋毁,坐不实,追贬知河阳军。

还是平衡之术,去了一个宰执,也揍了台谏屁股一顿。

这些都是朝中各派争斗搞出来的小动作,总之最后苏辙的离去,正好让圆满完成宋辽合议的章惇捡了彩头,赵顼召他入朝,出任右相。

章惇当然知道自己这个右相是怎么来的,真是苏明润一口一口奶出来的,在合议一事上什么都安排好了,只在领功的时候着意推辞,还对赵煦暗示得那么明显,这才有了他老章的好事儿。

不过到底是顶了苏辙的位置,老章还有些不好意思。

苏油说道:“蔡京搞经济算是一把好手,但是短板在军事上。你看最近辽国的大变,简直是江河日下。这个时候必须得有一个能够给陛下参详军机的宰执,方便决断。子厚你本就是最适合的人选。”

“不然。”章惇说道:“此人不该是明润才对?”

苏油怼他:“你留河北?你懂海军?何况有你在朝,我这边也能施展得开。”

章惇问道:“明润还有什么交代愚兄的?以你之情智圆融,听你一言,必有所获。”

苏油笑了:“少来,就跟我说子瞻一样,说了也是白说,你会听吗?”

章惇脸红了一下:“如明润你建议我注意对宣仁皇后态度一事,愚兄还是听了的嘛……”

苏油笑道:“那我就再说一件事吧,两个言官,一个能用,一个不能用。”

“能用的,上官均;不能用的,杨畏。”

章惇脸上顿时变色。

上官均是超级大清官,大保守派,当年科举就名动天下。

吕大临、苏轼欲以为第一,吕惠卿以其诋毁变法,降为第二。

到现在的上官均已经混成了宰执杀手,王安石、吕惠卿、蔡确、到现在的吕大防、苏辙,都被他猛烈抨击过。

他与章惇的政治立场本就不一样,章惇上台,可以想见上官均会怎么让他不痛快。

而杨畏,却又是另一个极端。

杨畏被赵煦和漏勺安排后,想要复用,于是决定攀附章惇。

章惇有个妻侄叫张扩,杨畏想办法结交上他,请张扩给章惇转达自己的意思。

大致是说自己当年度事势轻重,一心想要让新党上台。因而先利用吕大防、苏辙以逐刘挚、梁焘辈;而后又欲并逐大防及辙,使章学士和曾布成为宰执。

可惜自己的意图被吕苏觉察,二人遽罢了自己言职。

在信中,杨畏称自己“迹在元祐,心在熙丰”,乃“首为公辟路者也。”

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 举措

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举措

因此章惇其实差不多已经将杨畏视为自己夹袋里的人,准备此次任相后就予以提拔。

结果苏油现在这么一说,让他顿时感觉不自在。

苏油看着他呵呵冷笑:“快意事不做也罢,这话当年谁跟先帝说的?现在轮到自己,却又准备快意上了?哦原来子厚你的要求都是拿来约束别人的……”

章惇顿时又臊了个老红脸:“明润这是说哪里话来,上官均之辈迂钝僵腐,未足与言,我不是觉得与之解释,反倒是浪费时间嘛。”

“这点时间浪费得起。总比挨弹劾后上章自辩容易。”苏油毫不掩饰自己对杨畏恶感:“上官均只是一个例子,别想着天下人都该跟你一条心。此老乃正直之辈,平时也就是就事论事而已,比某些阳奉阴违的三面人好多了。”

“多容异议,少作自在,调和鼎鼐,本就是宰执分内之功夫。”

“如若不信,我们不妨打个赌,如果子厚入京,杨畏不在你面前说吕大防的坏话,那我由得你任命他。”

“要是他接下来在你面前指斥吕大防,呵呵呵,子厚啊,你可长点心吧……”

己未,章惇赴召,出任右相。

蔡卞访兄第,见畏书信,语中多斥大防。

蔡卞叹曰:“杨君于熙丰、元祐、绍述,立场皆异。前日谄事吕相公,诋毁刘挚,亦如今日见兄也。”

“盖三变之才,杨柳之姿哉?”

大宋之前有个柳三变,但人家那是文学风格的变化,而杨三变老兄,却是政治立场的变化。

于是“惇为之绝倒,方悟司徒之语,卒不用”。

戊子,诏翰林学士兼侍讲蔡卞充国史院修撰兼知院事。

章惇上表,提出多项举措。

其一,两税分流之后,地方钱粮丰裕,请各地免役钱减收三分,余从地税调拨。

中央对地方的温水煮青蛙行动,开始了。

其二,请复青苗钱,然给散本钱,不限多寡,各从人愿,仍勿推赏,且只收一分息。

因其出息至寡,则可以抑兼并之家,赏既不行,则可以绝邀功之吏。

不过这一条注定推行起来注定不太容易,因为不会有官员愿意作为。

不过如此不作为,至少也比瞎作为强。

其三,重置市易务,规定商贩向市易务购买货物一律用现钱交易,市易务收利不得过二分,但也不许赊购。

这一条其实是针对朝廷专榷物资,这里的市易务,已经变成了大型物资供应计划管理局。

对于机械、钢材、油脂、煤炭、电石、电缆、石灰、矾盐、三酸两碱等生产物资,各厂家、工坊、行会要给出自己的《物资供应计划预算表》,编造出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