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0 章(1 / 1)

苏厨 二子从周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边停下,指挥请两人下车,自有管家上来接着,请二人进府。

一路进入美轮美奂的府邸,管家一路给苏油和阿囤弥讲解见到贵人时候的注意事项。

穿堂过户走了好远,最后来到一个后花园池塘边的水榭,风帘下一位白衣文士听见脚步声转过身来,苏油一看不由得大讶:“高兄?!”

白衣文士正是那天书店里遇到的高智升。

高智升潇洒非常:“哈哈哈,贤弟,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为兄一早便将你接来,还望贤弟莫嫌唐突。”

苏油赶紧还礼:“不敢不敢,对了,这位是我义姐,二林部的阿囤弥。她与贵邦多有生意往来,以后还望高兄照顾。”

高智升看着阿囤弥点头:“知道,二林部大鬼主家虎女嘛,大鬼主可安好?”

阿囤弥施礼道:“回衙内,我已离家数月,不过从书信得知,家父身体清健如常。”

看来两人本就认识,至少是相互知名。

高智升摆手道:“今日只叙交谊,不论身份。”

说完引二人入座,使女奉上茶水点心。

水榭三面临水,风光旖旎,苏油便赞道:“此地风景绝佳啊。”

高智升笑道:“平日里我爱在此读书写字,对了,龙老的书我粗看了,实在如醍醐灌顶,不过尚有诸多疑惑,今日便是厚颜求贤弟点拨而请。”

苏油说道:“高兄之前,小弟何敢卖弄,不过被龙师提点得多了,做个传声筒还行。高兄自管垂问,苏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接下来两人便开始探讨起来,把阿囤弥抛在了一边。

探讨了一个时辰,苏油见阿囤弥有些无趣,便对高智升说道:“此园风景甚好,要不我们逛逛?边走边说?”

高智升这才恍然:“你看我就一书呆子脾气,怠慢了在藜将军。”

第一百六十六章 童谣

第一百六十六章童谣

阿囤弥微笑道:“不碍的,一路行船,弟弟难得能找到这么谈得来的,我看他就数今天话多。你们自管聊个尽兴,不用管我。”

高智升起身笑道:“那我们边走边聊吧,其实我在大理,也难得能找到这么谈得来的。不管是宋人还是本国人……”

三人开始游园,苏油总算是明白过来,今日高智升请自己过来,纯粹就是探讨学术,和昨天的事情一点关系都没有。

只好一边提起精神应付,一边思忖如何找个由头离开。

这是一位书办模样的中年人走了过来,对高智升躬身道:“衙内,相爷请你过去,道是有事相商。”

苏油赶紧说道:“既是相爷相召,那贤兄便赶紧去吧。我们姐弟这便告辞。”

他来大理几天了,也知道鄯阐府主同时也是如今大理国的清平官,也就是宰相。

而且大理国的宰相权利极大,几乎就是没有名义的国主。这高智升乃是宰相衙内,身份比太子还高,难怪那天在书坊有骑队护送。

高智升有些惋惜:“难得有闲,却是有些扫兴。父命难违,那愚兄改日再请贤弟同游,顺便带你领略一下我大理风物。今日实在是抱歉了。”

苏油打进府来就一直在思想斗争,想了想还是按下了提侬智高余党的事情,赶紧客套了几句,高智升便让书办带着两人出府。

刚走到二门的位置,又一个书办匆匆赶来:“小郎君请留步,相爷有召。”

阿囤弥和苏油只好又停下脚步,转身随书办回府。

沿着回廊穿过几个花门,突然眼前一亮,来到了一处大院,大院两边都是书办房间,人来人往,底部有一间大堂,看来是一个议事厅。

高智升站在厅前:“贤弟,实在是不好意思,父亲想见见你。”

苏油便随高智升进屋,堂上坐着一个老人,花白胡须,身着花哨的礼服,头上戴着一顶高高莲花帽,两边还垂着玉绦,一望而知是位贵人,应该就是高智升的父亲,大理国当朝宰相,清平官高情智了。

身边还坐着一位绿袍官员,竟然是大宋的七品服饰,看来应该就是昨天范先生所见的那位宋使。

苏油便上前对宋使施礼:“小民见过皇宋使者。”

然后才对高情智施礼:“小子见过相爷。”

高情智看了高智升一眼,玩味地笑道:“难道大理清平官,还当不得上邦七品?”

苏油躬身道:“非是如此,只因此处乃是公堂,小子只好先礼敬本国官员,再敬外国相爷,只因我是宋人而已。”

高情智问道:“要不是公堂呢?”

苏油说道:“要不是公堂,那自然该从长辈开始。”

高情智笑道:“倒是有理,前日东川郡守书信到来,言道有宋国神童来大理游玩,他给了你引荐信。怎地你是没见着吗?为何不拿着信来府上?”

苏油拱手道:“我此次就是随姐姐前来大理游玩的,目的是增广见闻。郡守的书信倒是见到了,不过一来想着国相肯定事务繁忙,不敢前来打扰。再来就是离郡之时,太守赏赐过于丰厚,苏油畏惧有卖名之嫌,因此更不敢前来。”

说完看了一眼高智升:“至于与高兄相交,乃是文友砥砺之道。之前也完全不知乃相爷家公子,此番也算是机缘巧合了。”

一场对答有礼有节温文尔雅,高情智便对宋使笑道:“不意上邦孩童,如此明敏尔雅,百年文教,端是不虚啊……”

宋使笑道:“相爷过奖了,如今大理国事昌平,文事日盛,便如衙内,那是出了名的精求圣道,孜孜不倦,文采是中外都知名的。”

苏油便暗暗腹诽,我就不知道,你怕是在瞎吹捧。

高情智沉吟了一下道:“上使和神童俱在,我倒是有一事想要请教。”

两人赶紧道不敢。

高情智说道:“不知二位对童谣一事,有何看法?”

苏油心中咯噔一跳,来了!

宋使说道:“童谣,不就是儿歌吗?市井小孩传唱的东西,相爷如何问起这个?”

高情智沉吟一下:“昨夜开始,鄯阐府流传起了一首童谣,不知所起,也不知何解。”

苏油拱手道:“相爷,中国历代史书,都编有《五行志》。就是记录童谣,纬候,图谶,帝王梦境一类。”

“《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宣王的时候,京城突然很多小女孩传唱:‘檿弧箕服,实亡周国。’”

“意思是‘山桑弓,箕木袋,灭亡周国此祸害。’宣王听到了这首歌很害怕,刚好集市上一对夫妻正好卖山桑弓和箕木制的箭袋,宣王命人去抓捕他们,想把他们杀掉。”

“夫妇二人逃到大路上,发现了一个婴孩,听着她在深更半夜里啼哭,非常怜悯,就收留了她。一路逃到了褒国。”

“女孩长大变得极美,后来褒国人得罪了周朝,就把这女孩献给厉王,以求赎罪。因为这女孩是褒国献出,所以叫她褒姒。”

“有一天,幽王在后宫见到褒姒,立刻就宠爱非常,最后竟把申后和太子都废掉了,让褒姒当了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