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66 章(1 / 1)

苏厨 二子从周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一套!

见到帐中众人不屑的眼神,苏油才呵呵笑道:“还有这地图有点久了,有些不准确。”

“最新的情报,耶律和鲁斡已经抽走了套内三州的全部兵力,撤到了黄河以北,以全力对付鞑靼。”

“将原来三州之地,交给云内州指挥使萧海里防御,整个河套,已经是我大宋的了。”

所有人都是又惊又喜。

辽国在河套里边其实还有三个州,占了河套东北角一点点地方,种谔是早就看不惯了,但是受制于外交态势,也不敢轻易挑衅。

现在大宋竟然一兵不出,轻轻松松就拿到了手,让折可大不禁有些头紧:“这戏法……这怎么弄的?辽国皇太叔他就这么听话?”

“因为形势所迫,这本来就是辽人的最佳方案。”苏油说得云淡风轻:“眼看鞑靼人又要开始攻势,西南招讨司即将面临蒙根图拉克和玛古苏两路夹攻,耶律和鲁斡从国内又得不到增援。”

“套内三州如今本身就是死地,赖在那里的辽人,我大宋麟府、九原随便一支兵马就能够将之吞掉,而辽人隔着黄河,想救都没法救。”

“与其让军队丢在那里虚耗,捏着个占地的名头,还不如将之抽调出来。”

“一来可以保证这几支军队的安全,二来还能够加强自己的实力。”

“当然,这么明显的弃地行为,在辽朝内部也是会引发轩然大波的,可这不刚好有萧海里在吗,便将这锅丢给萧海里去背好了。”

“这,就是耶律和鲁斡与北院枢密使阿苏的想法。”

“对于耶律延禧来说,萧海里不可靠,这一点他完全知道。”

“但是现在的辽国,军队远比占地重要,这一点,耶律延禧也同样知道。”

“这就叫当政者的无奈,只能在两个烂选择里边,挑一个相对不那么烂的出来。反正已经有了借口,足以搪塞天下人悠悠之口,这不就已经够了吗?”

折可大说道:“耶律延禧我管他去死,可是……可是这样,我大宋也太胜之不武了吧?”

“对呀,不武之谋嘛,可不就是胜之不武。”

“九郎你不会天真地以为,种五能将萧海里攥在手里,耶律延禧与耶律和鲁斡能做出这样的抉择,三州之地能从辽国夹袋里掉出来落到我们大宋手上,我大宋受命于天,一点努力都没做过吧?”

折可大顿时零乱了,这……这才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

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花塔子铺

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花塔子铺

看过地图,了解了方面指挥心态,苏油继续前往花塔子铺。

花塔子铺位于最前线,和辽国的飞狐寨,相隔仅仅一条山沟。

而且是俯视,这一点,对于处于地势下峰的大宋来说,尤其重要。

花塔子铺并不大,但是位于大茂山的山巅之上,是一个方圆二十步的小城堡。

最初这里只是一座木棚,后来变成了碉楼,后来变成了四座碉楼,再后来四座碉楼之间修起了城墙和寨门,渐渐变成了一座城堡。

现在城堡临辽国的北面,碉楼又依托坚固的城墙,被改造成了九层的石塔,城墙下四层,城墙上五层,颇有欧洲中世纪领主城堡的风范。

其实这也正常,用途差不多,工艺差不多,人类的智慧在同一文明发展阶段,能搞出来的东西,其实也差不多。

最多就是文化美学风格上有所偏差,不够这个堡子,没有这些东西。

也不是完全没有,比如花塔子铺门口,就歪歪扭扭地用红油漆刷着一首“诗”。

花塔铺中光棍多,后边就是宋山河。

辽狗若想经此过,先问爷爷可不可!

苏油不禁哈哈大乐,连眼泪都笑出来了。问折可大:“这是哪位高才的大作?”

折可大臊得满脸通红,低着头道:“上次来还没有,指定是姚麟这货来巡察的时候干的,末将这就让人给他抹了!”

“别别别……”苏油连忙制止:“诗以言志嘛,所以这就是好诗,不信你问刘学士。”

刘奉世也已经乐得前仰后合了,老头本来就滑稽,听苏油这样一说,也是连连点头:“司徒说得对,这……诗吧,直抒胸腋,正气充盈。除了骂辽人为狗有些不符合朝廷申好之意外……”

苏油表示没毛病:“刘学士却是没好好读,到底没有领会到该诗的深意曲旨。”

“人家姚老二写得明明白白,骂的是那些想从这里侵宋的外敌,并没有包括和大宋申好的辽国人在内。”

“哎呀对对对……”刘奉世赶紧更苏油拱手:“受司徒教了,这就叫区别对待,有礼有节,却是老夫没有读细。”

“虽然出律粗野,但是终不能以文害意,嗯,如此说来,大致也算是文章翘楚了。”

折可大本身就是蕃人出身,实在搞不懂这些,如今姚老二的诗竟然蒙两位朝廷大学士点评,还都说好……

或者……也许……给姚老二蒙着了一回,当真写出了一首佳作?

进入寨子之后,苏油知道花塔铺的“文气儿”怎么来的了,两侧的墙上,用水泥和炭黑涂抹出两处黑板,上边竟然办着板报。

这玩意儿,后世中世纪边防城堡里头绝对没有。

这里驻守的新军也就百人,相当于后世一个连,根据种花家的特性,城堡的外边还开辟出了无数的菜地、甚至还有麦地和羊圈。

城堡也没有完全在大茂山峰顶的最高处,而是位于顶峰下的一处临崖缓坡之上,峰顶上只有一个小观察哨,有一条小路通上去。

很明显,这是为了解决驻军的引水问题。

堡内的格局很紧凑,军士们都居住在城墙上的小房间里,内部竟然还有一个小校场。

这里的协卫名字叫朴山,苏油在跟他拉家常的时候,才知道他是陕西的熟蕃。

不过现在朴山的身上可是一点蕃人的影子都看不出来。他的婆姨是汉人农家女子,在秦州受着带娃。

朴山也从来不喜欢民族服装,当年就是为了新军发制服钱粮多,才想尽千方百计混进新军队伍里边来的。

朴山为人粗豪直爽,倒是颇得寨内军士们的爱戴,但是文化不高,城里的板报,却是他的副手刘云搞出来的。

刘云是军事学院七期学员,侦察科毕业,属于喜欢动脑子那种人,不过现在不在寨子里,听说带着五个手下去辽国那边侦察去了。

这是章惇知定州时候给开的口子,允许前线部队直接入辽国境内百里侦察,苏油估算了一下距离,如果刘云真这么干,那辽人的飞狐和灵丘两处县城,都在侦察范围里边。

想到这个苏油就问:“刘校尉进没进过灵丘城?”

朴山大大咧咧地说道:“刘秀才哪儿成,俺倒是常去灵丘、飞狐做买卖。”

“买卖?”

“啊,这是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