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5 章(1 / 1)

苏厨 二子从周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边的院子,都是仓库,只有书店后院,被开辟成了住所。

一行人过来的时候,第一间金铺门口已经有一大堆商户在等着了,满脸都是企盼的神色,上来就把街面都堵上。

这群人全都穿得花里胡哨,看样子都是更西边和更南边过来的客商。

这也是情理之中,大宋运过来的东西,没有东边宋人跑来买了再运回去的道理。

阿囤弥和范先生被围上了,只好先让苏油几人去书店后房休息,待他们应付完这些客户再过去。

书店里也有不少人,穿得比外头的那些更加光鲜花哨,和店员大声交谈,看起来都不是读书的种子,而是把书籍当做货品的商贾之流,在那里讨价还价。

只有一位年轻人,一副书生的模样,站在那里悠然地翻阅书籍,似乎不受周围的嘈杂影响。

书店的老板将一大群客商丢给伙计,自己小心地在旁边伺候着。

年轻人在一群花里胡哨的西南客商中可谓鹤立鸡群,头上戴着大理款式的玉兰状乌纱帽,月白的文士衫子,相比大宋士子,只少了膝上一道横襕,脚下素棉袜皂丝靴,非常的朴素。

但是衣物的面料,做工那都是考究异常,不是寻常读书人穿得起的。

苏油跟着众人一进门,见到这书生便是一愣。

书生见到苏油,同样也是一愣。

两人都涌起一种这人在哪里见过的感觉。

接着一转念头,两人都不由得同时微笑起来。对方这一身做派,不就是自己身上的做派吗?难怪如此熟悉!

年轻人就持握书卷,对着苏油抱拳。

苏油也躬身施礼,两人并不答话,擦身而过。

跟着众人向后院继续行去,就听得身后书生对掌柜的说道“这套《照心宝鉴》,作者该洽过人,然而三教名论皆在其中,互为穿凿,与中原崇儒抑释的路子迥异。难道是我大理的大贤隐士所著?掌柜的你可知道此人在何方?我当引荐与我父亲。”

大理的官方语言是汉语,年轻人说得字正腔圆。

当掌柜的非常尴尬,苦笑摇头“小人就是认识些许汉字,才被主上安排到这位置上,公子所问的,小人实在是不知。”

苏油便停下,转过身来“《照心宝鉴》,乃大宋陵州名宿龙起之先生所著。龙老幼年曾出家为僧,其后为台符公所劝,改攻儒学,对《易》的研究也极深,故而其书中三教之说交杂。他是蜀中最著名的学者,不是大理人。”

那年轻人有点讶异“小兄弟是大宋人?大宋的孩童学识竟然如此广博了?我大理士子也是先释后儒,龙先生的论述,两相发明,实在太适合我大理教化了。”

苏油说道“龙先生曾是我大宋宰相文潞公的老师,潞公先是荐他为国子四门助教,后朝廷又改授秘书省校书郎。如今正在眉山学宫任山长,虽然身体清健,但是今年都已经八十多了,恐怕是来不了贵邦。”

说完深鞠一躬“不是见识广博,实乃小子本身就是眉山学宫的学子。本不该打扰你的雅兴,但是听闻提及师长,故而不得不答,还请仁兄见谅。”

那年轻人不由得有些失望“龙先生来不了大理。可惜,太可惜了。”

苏油正色道“其实也没什么。文章义理,薪尽火传,观其书便可知其人。夫子生于春秋,可如今不还是一样为人崇仰吗?所以道理都在书里,人也在书里,不一定非要当面相见。”

那年轻人躬身道“此言大善,是我落了俗套,受教了。本人高智升,见过上邦文学之士。”

这是以平礼相接,不再当苏油是小孩。

苏油躬身为礼“不敢,大宋眉山苏油苏明润,见过高兄。”

高智升转头对掌柜的说道“掌柜的,将龙老的著述,都给我装箱,全要了,我回去细细揣摩。”

掌柜的目瞪口呆,这小孩的嘴皮子也太厉害了,这等推销的功夫,怕是甩大家一条金堤那么长啊。

听炽火说这是主上的好朋友,应该……肯定……不是要来夺我饭碗的吧?

高智升却突然想到一件事情,转头对苏油道“贤弟对龙老生平如此了解,看来是他亲传弟子?”

苏油微笑道“不是,不过每日耳提面命,还要负责照顾龙老的起居。”

高智升哎呀一声“那真是大幸!龙老可还有别的著述?”

苏油笑道“那太多了,就连此次前来,龙老也给了我两部书,是让我在路上自学的教材,回去要考较的。”

“其中一部是《政书》,指点历朝历代治政得失;一部是《帝王心鉴》,讲述为臣者辅君持正之道。”

“这两套书都是龙老所注,其中文字忌讳颇多。要是心意不正之辈见了,只怕是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因此外边是见不到的。”

“现在我已经读完,既然贤兄如此推崇龙老,苏油便送与兄长如何?”

高智升不由得喜出望外“当真?这可太好了!”

苏油笑道“不用客气,我已经尽会其义,龙老也只会考较对义理的理解,不会计较文字上的得失,因此已经用不上了。贤兄且请随我来吧。”

高智升屁颠屁颠地跟在苏油后面,一起进入内院。

内院是一圈房屋,中间一株素馨花树,开着白色的小花,芳香宜人。

找到自己的行李,打开书箱,苏油将两部书取了出来“贤兄拿去吧,哦对了,还有这本也得给你。”

高智升接过来,一看封面,写的是《竹轩小集》四个字,再打开看内容,却是一本诗歌册子。

苏油笑得像一只狐狸“龙老虽然精通三教义理,不过诗词却是他的苦手,作得实在一般。”

“他在福州讲学时,写有《三山即事》一诗,‘苍烟巷陌青榕老,白露园林紫蔗甜。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有景而无情,货和市,潮和船,随和入,家和户都有重义之嫌,实在有些堆叠无趣,因此他平日里都不准我们传播他的诗歌的。”

第一百六十二章 马本纲银

第一百六十二章马本纲银

高智升嘿嘿贼笑“看来你们两位,都不是迂腐之人,要不就是你甚得龙老宠爱,一般弟子可不敢这样说老师。”

苏油笑道“这叫实事求是,龙老才懒得与我计较呢。这册子之所以要给你,是因为刚刚见贤兄仰慕之情太过,其实对学习不利。”

“接触一个人的论述之前,最好不要带上对他的预判。平心静气不带褒贬地研究,才是正道。”

“等到学完了,再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也是刚刚说的实事求是的道理,也是佛家明心的功夫。龙老谆谆告诫过我们的。”

“现在将它给你,便是帮助你更全面地了解他是个什么样的人,然后再读他的著作,很多地方就会想得通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