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2 章(1 / 1)

苏厨 二子从周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明结合部的河盗们把阿囤弥气得咬牙切齿。

这群水耗子似乎能够预知危险一般,全都躲起来了,一路无惊无险。

河岸两侧开始出现村庄,农人,水牛,出现了少女清亮的山歌和牧童的笛声。

这天,大船抵达进入大理后第一个大城——东川郡城。

这是一个繁华程度能和青神县比拟的城市,陈慥对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人家也不是蛮荒之地。

阿囤弥从船舱里出来,陈慥顿时大惊:“你你你……你怎么能穿左衽!”

阿囤弥莫名其妙,倒是范先生看不下去了:“后生你可真糊涂,主上本就是二林部大鬼主爱女,朝廷敕封的在藜将军,不得无礼!”

陈慥失魂落魄地退到一边:“原来姑娘不是汉人……”

苏油喝道:“季常大哥慎言!姐姐就是我大宋羁縻州的宋人!”

阿囤弥对此倒是不在意,反正她也不怎么看得起这怪怪的书生,便要带着苏油进城卖东西。

苏油还有些不好意思,姐姐这应该是你们二林部的商业机密吧?

阿囤弥一瞪眼:“你们把我们二林部的铜器卖了多少钱,当我们不知道?这般小肚鸡肠干什么?!”

好吧你是将军你说什么都有理!你都不怕我怕个屁?!

街道是窄窄的石板路,两边是木板青瓦的楼房,沿街都是铺面,女人穿得朴素,男人反而穿得花哨,有钱人穿得是彩绸或者木棉衣裳,袖口裙摆全是小方格,一样宽袍广袖,跟个蝴蝶一样。

他们的也戴乌纱帽,不过纱帽很高很特别,样子要不像两瓣莲花瓣合拢的造型,和后世教皇的法冠很相似;要不像玉兰花的花型,中间是花蕾,还有四个往外翻翘的花瓣,花瓣还用彩锦勾了边。

不管是穷人还是有钱人,脖子上或者手里,都挂着佛珠串,一般的是普通的树籽木珠,有钱人,除了珠玉,好多就挂着阿囤弥脖子上的款式,玉瓷一零八子加三通佛头,如意结弟子珠,明显是最时尚潮流的饰品。

阿囤弥牵着苏油走在前边,两侧是净街的武士,身后跟着石通,陈慥,范先生,巢谷等人。

苏油对各地物价最感兴趣,一路打听。

第一百五十九章 玄香太守

第一百五十九章玄香太守

物产挺丰富的,翠羽,皮张,雉尾,麝香,价格低得都让人不敢相信。

邛杖有竹的,有藤的,宋地罕见的方竹杖,罗汉竹杖,这里论捆。

不多一会儿,陈慥幞头后边便挂了两根豹尾,帽边上插了两根雉尾,肩上多了一道彩织披肩,文不文武不武。

苏油忍不住拉他的尾巴:“季常大哥,你逾制了。”

陈慥很不耐烦:“知道知道,我这不是在外边过瘾吗?哎哟那边的鞭子得看看去……”

蜀地竹鞭,也是京城非常珍贵的商品,可跟藏红花产地其实不在西藏一样,蜀竹鞭的产地其实很多也不产在蜀中,而是大理。

竹鞭需要用结短,鞭直,梢须小巧,柄部粗大的竹根制成,竹根虽然到处都是,可是想要寻得上品,其实也是不容易的。

一般是崖边上的竹子,竹根伸出泥土吊搭在悬崖外的空中虚长的那种,方是上上之选,好的也是万里挑一。

这里的人都是玩藤的行家,竹鞭用紫色桐油浸泡后,打磨得油光铮亮,鞭梢上还装点上小桑果小谷物一般的金属头或者玉梢。

手柄用白藤或者红藤编织,持握非常舒服,底部一般还带着一个腕套,骑马奔行时即使失手也不会掉落。

这是妥妥的非遗产品,苏油一看就爱得不行,一打听价钱百文都不到,立马掏钱,薇儿对这样的礼物肯定喜欢。

一路前行,很快来到一处大衙门,是这里最大最华美的一处建筑,应该是府主的居所了。

青衣小帽的知客迎了上来,满面笑容地把一行人引入府中。

府邸内装修几乎全是比照汉家风格,绕过照壁就是花园,亭台,假山,连牌匾都是汉字。

亭子旁一株老梅树,树上梅子已经接近大熟,还有小部分带着青色,周围栀子花开了满院,芳香扑鼻。

博古架上的瓷器铜器,墙上的绢画,书法,也是清一水的大宋文人喜欢的东西。

这里靠近大宋,受大宋文化影响非常大,看来主人是个宋粉。

很快府主和一位幕宾出来了,众人见过礼,府主才笑道:“侄女可是好几个月没有经过东昌府了。你父亲身体可还清健?”

阿囤弥笑道:“伯伯,我是从夔州回来的,离家都好几个月了,尚未见着父亲。”

两人都是说的汉语,阿囤弥接着给府主介绍:“这是我在眉山认下的弟弟,叫苏油,字明润。其余也都是汉人伙伴,对大理风物感兴趣,这次就带他们过来看看。”

来此的多是商人,打扮一般都如石通,巢谷那样。府主打量众人,只有陈慥和苏油是标准的儒生装束。

不过陈慥那一身现在已经被豹尾雉羽彩锦披肩毁得一塌糊涂,找了一圈下来,还就苏油穿得儒雅,像个人物,便对他拱手:“小郎君如此年纪便敢离家千里,真是上国人才,有胆有识。”

苏油谦逊道:“就是跟着姐姐出来开阔一下眼界,担不得府翁此誉。倒是府中陈设隽雅,多是华夏文物,让苏油感觉很亲切。正是——衣冠渐别风情旧,似此他乡亦故乡啊。”

这书袋一掉,府主立马高看苏油一眼,抚掌笑道:“上国风流,岂是偏鄙小城敢比。老夫平时也写几首歪诗,嚼章啄句妄求风雅,不料小友竟可信手拈来,呃,就是有个请求,不知当讲不当讲?”

苏油赶紧谦逊:“府翁如此谦怀下士,倒让小子惶恐了。”

府主笑道:“就是想让小友续全此诗,当否?”

苏油微笑道:“没问题,可以的。”

府主顿时大喜,立刻对幕宾说道:“刘先生,伺候笔墨!”

众人移步进入书房,书架上存着不少的典籍,看得出来多是眉山新品。笔墨也是。

都是现成的,刘先生铺上雪宣,拱手请苏油运笔。

苏油个子还小,便搬来一个矮凳站在上面,酝酿一下后,开始挥毫。

梅子杀青栀子黄,

亭林九化沐玄香。

衣冠渐别风情旧,

似此他乡亦故乡。

这里边涉及两个汉家典故,府主就有些懵逼了。

刘先生在旁边拈须微笑点头,解释道:“九化乃是道家术语,所谓‘胎精九化而成丹’,寓意庭园中草木皆有灵性。不过玄香二字,说来惭愧,未知出自何典?”

苏油笑道:“出处来自唐代冯贽《云仙杂记》里关于‘墨封九锡’的故事。他在书中引述《纂异记》里的记载,说是唐代大书画家,晋国公薛稷曾做过一件雅事:为墨封九锡,拜其为松燕督护、玄香太守,兼亳州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