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73 章(1 / 1)

苏厨 二子从周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凡的小道,那可是高昌国与鞑靼贸易的重要通道,高昌以商业立国,地处丝路要冲,与黑汗、大宋、鞑靼、西域诸城邦贸易,虽然不可能如书中所言这么好,在西域当也算是富庶。”

“我朝河西大豪陈慥,行商西域,顺便为大宋绘制地图,搜罗情报。这些都是河西制置司根据陈慥的资料整理汇集,送到军机处的。”

陈慥不是官员,高滔滔听着这名字都觉得陌生:“此人乃王韶、巢谷一流的英雄?”

赵煦点头:“陈慥乃先帝名臣陈希亮之后,汴河飞桥就是陈公的发明,大苏出仕之初,就是在陈公手底下做的通判。”

“说起来陈慥、巢谷,都是大苏的眉山同乡,情同莫逆。二人与司徒也是好友,当年司徒入大理擒侬智高,却是陈慥、巢谷随行。”

高滔滔赞道:“何眉山人才之盛也!”

朱太妃却终于听明白了些干系,犹疑问道:“这个陈慥,莫非就是陈季常?”

赵煦笑得拿书的手都在抖:“河东狮吼,正是此公。”

“哎哟?!”高滔滔讶异至极:“我还以为陈季常乃是畏怯软懦,畏妻如虎之人,不料竟是如此伟丈夫奇男子!”

“这英名不得流传,惧内之声反倒天下皆知,大苏可真是害人不浅!”

赵煦更是笑得不行了:“要说惧内的伟丈夫奇男子,天下又不是只有陈季常一人……”

殿中众人都是秒懂,不由得轻笑出声。

高滔滔笑过之后,却又轻咳一声:“司徒于官家有傅保之恩,这样的混账话,以后不可再提。”

赵煦转了转眼珠子:“呃……孙儿说的是漏……苏子衡。”

高滔滔不禁好奇:“漏勺又怎么了?”

赵煦笑道:“娘娘不知道吧?汴京时报上登的那首词,却不是苏子衡手笔,乃是他小师妹所作。”

“苏子衡在蒲涧游赏的诗会上被广州士绅们逼得急了,拿出来应景,下山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写信回京,跟自己小师妹解释此事儿,可不敢耽搁,哈哈哈哈……”

向太后也不禁好笑:“这不是什么样的竹子下出什么样的笋儿?”

高滔滔却问道:“李家姑娘不但精于数算,连词作也不逊柳、秦,竟是女中丈夫,不过……官家却又如何知晓此事的?”

“呃……”赵煦不禁傻了:“这个……是苏子衡的好朋友,啊不是椅子哥告诉我的。”

说完又赶紧拿起书本:“刚刚还没读完呢……‘当时契丹使者亦在,说师子王曰:‘闻汉遣使入鞑靼而道出王境,诱王窥边,宜早送至鞑靼,无使久留。’又曰:‘汉使来觇视封域,将有异图,王当察之。’”

“这话被王延德所知,即对师子王曰:‘契丹素不顺中国,今乃反问,我欲杀之。’后因师子王一再劝阻而作罢。”

向太后讶异道:“这个王延德,还是班超一流的人物?”

“哪里是班超一流人物。”高滔滔冷笑道:“王延德少事晋邸,因得进用,使还有功,授崇仪副使,掌御厨。”

“与宰相张齐贤善,因国子博士朱贻业通言齐贤,求免掌庾,希求进用。”

“齐贤为言之,上怒曰:‘延德愿掌仓以自效,未逾月,又祷宰相求免,何也?’因召而诘之。”

“延德自言未尝遣贻业诣相府有所求请。上疑齐贤不实,召贻业至,贻业又讳之,齐贤耻自辨,因顿首称罪。”

“上怒,即以延德领懿州刺史以宠之。”

“因其以攀附得官,倾险好进,为时人所讥。”

“欺君卖友,陷上于恶,前后差异,判若两人。”

“真宗即位后,念其久事先帝,前使西域,冒寒不汗,得风痹疾,艰于步履。乃转左千牛卫上将军,充使如故。”

“后知青州,却在为宫中购物时克隐差价,中饱私囊,降授左武卫将军,久病落籍。”

“后遣家人诣登闻鼓院求肯,真宗终念其前功,复授左千牛卫上将军致仕。”

“所以说啊,人是复杂的,非有六祖之通明,便当效法神秀,‘时时勤佛拭,勿使惹尘埃’。方为诚心正意。”

这就是懿旨教训了,向太后,朱太妃,赵煦皆放下手中东西,束手礼敬:“谨遵太皇太后教诲。”

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功罪

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功罪

才说到这里,就见到殿外内官张士良疾步而来:“启禀娘娘、官家,韩枢相、晁军机言有西路紧急军情奏报,于合门请旨求见。”

“说了是什么事吗?”高滔滔问道。

“这个……小臣不敢打听,不过听韩枢相说,是北线刘昌祚、童贯发来的请罪折子。”

“啊?”赵煦不禁大急:“他们败军了?”

“呃……倒也不是,晁军机没说下文,小臣也……”

高滔滔对赵煦说道:“哥儿赶紧随士良去吧,揪着他打听作甚?我随后就来。”

赵煦匆匆走了,高滔滔看着赵煦的背影:“咱们哥儿,长大了……”

向太后说道:“是啊,十五了,这几年个头长得快,每年都要制新衣,不然就不合身了。”

高滔滔笑道:“老身不是说这个,刚刚漏勺用自家师妹词作的事情,他如何知晓的?以陈梧端静的性子,会告诉他这些?”

“所以啊,不是漏勺的好友告诉他的,只怕……是李家姑娘的好友,告诉他的也说不定。”

向太后说道:“端仪日日在我身边跟着,太皇太后你放心,出不了辱没天家的事儿。”

高滔滔说道:“孟姑娘的脾性我是喜欢的,两个孩子也到了可婚的年纪,要不就在今年择个日子,让他们成亲吧。”

向太后就作奉佛状:“阿弥陀佛,娘娘总算是开了这个金口了,哥儿啊,可就差当我是戏文里边,隔断董永七仙女的王母了呢。”

说完转头问朱太妃:“妹妹你说是不?”

“哥儿他怎么敢?”朱太妃微笑道:“就算孟姑娘没进宫的日子,哥儿也要日日问太皇太后、太后起居的。大宋最重孝行,天子自当以身作则,成为士民榜样。”

“至于哥儿的婚事,有太皇太后、太后关怀做主,真真是寻得极好的新妇。”

高滔滔却叹了口气:“先散了吧,我去看顾官家。”

……

武英殿,韩忠彦、晁补之正在跟赵煦汇报,吕大防、刘挚、章惇、苏辙也在。

等到高滔滔到来,群臣齐问起居,赵煦又将事情和高滔滔转述了一番。

高滔滔未置可否,先问:“诸卿是何意见?”

吕大防首先说道:“屠城乃至不仁之举,堂堂王师,岂可造此罪孽?刘昌祚、童贯,合该严惩。”

刘挚说道:“此事乃武臣中官约束不力,终是军中少文臣主事之故。之前章楶定下的南北并进之策,北路本就师出无名,西州回鹘与黑汗作为不同,实无可征之理,如今又施行暴虐,这让西域诸城如何看待我朝?”

“臣请召回北路不义之师,劳民伤财,毁败声名,此智者所不为也。”

“笑话!”章惇被吕刘二人都气坏了:“之前定议南北并进,我就提出巢国栋的图干部与仁多部应该互换,巢国栋乃我朝进士,就是文臣,却是你们认为图干部与北路高昌商贸密切,需要防微杜渐,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