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生产。
很快一个砖厂就修建了起来,除了造砖机,还有水泥罐、配料机、搅拌机等设备。
听说砖厂开始出砖了,蒋之奇也兴致盎然地过来参观。
结果愣是没有发现砖窑,只有一个巨大的沙滩。
蒋之奇只能看到工人们从木架上将凝固了半日的水泥砖取下来,用推车推到沙滩上的浅坑当中铺好,然后覆盖上湿沙子拍实就算完事儿了。
这样的操作可以持续四层,然后在沙垅上铺上稻草,喷水保湿。
沙滩的另外一边,另一些工人正在刨开沙垅,从里边取出已经完成固化的砖块。
蒋之奇取过一块来敲击,发现这砖比自己见过的烧制城砖还要结实。
这戏法怎么变的?!
将穿着一身工装的漏勺叫过来:“子衡啊,这怎么弄出来的?你给我们讲讲?”
周围一群官吏都在疯狂点头,这个厂子的产能看来有些离谱,工人们流水一般的埋砖挖砖,竟然没有个止歇的时候。
漏勺笑道:“这种砖叫水泥砖,就是利用煤灰、以及矿冶的渣料、少量的石灰、煤矸石混合成粉料,再加少量水泥浆搅拌,然后用液压机压成砖胚。”
“大家都知道,水泥有凝固作用,砖胚中有两成的水泥浆,能够在七天中自行凝固成砖块。”
“当然要完全固化,达到最佳的效果,需要二十七天,不过因为水泥砖的变形很小,因此七日后其实就可以使用了。”
“广州城周长不过二十里,城高两丈四尺,阔一丈八尺,表面积不过四十万平方米。”
“水泥砖长五十厘,宽二十五厘米,厚七厘米,要覆盖广州城,都用不到四百万块。”
“这个砖厂无需烧窑,非常节省工时,三条液压流水线,日产砖胚三万块。”
“三百万块砖,差不多四个月的产能。”
蒋之奇可不是傻子,一把就抓住漏勺的手腕:“好小子!你赶紧还钱!”
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西征
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西征
漏勺挣扎:“还什么钱?!”
蒋之奇都气坏了:“你这种造法,花得了十万贯?!还钱!”
漏勺嘻嘻笑道:“运帅你要讲道理,这砖就算一块十文,已经很便宜了吧?四百万块也得是四万贯……”
蒋之奇更急了:“好啊你坑了我六万贯!你真当老夫不敢弹劾你?!”
蒋之奇是欧阳修都敢弹劾的人,作恶前科,遗臭万年,他可是真敢。
漏勺翻着白眼:“要修建城墙,我准备雇佣折冲司和广州闲剩丁口,共计一千人,一个月完工。按日给两百文计算,正好六万贯,不好意思啦,一文不剩。”
蒋之奇顿时大喜:“十万贯不只是造砖的费用,还包括将城池建好?”
周围官吏都是面面相觑,这尼玛,信长老当年倡议搞水渠,五里石渠造价要十万贯,最后只能废然而叹。
现在小苏探花只需要十万贯,便能将广州城换成砖城?!
不对不对……
果然,蒋之奇在大喜之后冷静了下来:“不对不对,子城本来就已经是砖城了,没必要更换,四面城墙其实只包三面而已,你的砖钱只需要三万贯足矣!”
漏勺再次翻起白眼:“整体工程还包括将越城和子城勾连起来,让文溪成为一条城中之河,还有两道水门的修建,我还想给城门两边增加棱堡,多出来的一万贯,要做完这么多,还差着数呢!”
“真的?”蒋之奇乐得胡子都在抖,抚着漏勺的后背:“子衡非但文采纷锦,连工技巧奇诸般也是无所不能,真是年轻一辈中的干才啊……”
说到这里又想起一事:“折冲司军士他们是有薪水的,这役钱……”
这役钱是不是可以不发?蒋之奇还是老派士大夫,不拿军士当人。
漏勺呵呵冷笑:“省了这么多,太守还要在这上面抠?父亲常说一句话,不能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如果太守要这样理论的话,折冲司将士本也没有修城的义务,那太守就招纳诸县丁壮为之罢。”
蒋之奇琢磨了一下,茶坑叛乱刚刚才平息,招募周边峒夷疍户来修城,还不知道闹出什么幺蛾子呢,哪里有折冲司将士可靠?
想明了这一节,终于还是点头:“那便如此吧,十万贯,今年能把城造好?”
老头你看不起我!刚刚才跟你说了造砖四个月产能,外加修城两个月!
其实只需要四个月,因为造砖两个月后,就可以一边造砖一边修城了。
转了转眼珠子,漏勺笑嘻嘻地道:“用不了那么久,我想半年就差不多了……”
“半年啊……”蒋之奇拈着胡须陷入沉思:“仓促了点,这《铁城赋》,得赶紧琢磨起来了……”
漏勺:“……”
……
天山南麓,草色尚未转青,一支庞大的军队正在行进。
行进的速度并不快,因为随军而行的,还有大量的厢车和牛羊。
此地距离沙州已有数千里,队伍即将抵达西州回鹘的经济重镇——高昌。
这一路的领军是刘昌祚、童贯、景思谊,手下还有仁多部的仁多保忠,此外还有宁夏八部军中的四部,以及蒙根图拉克和吉达的鞑靼两部。
刘昌祚手下有一万重骑,童贯手下一万新军,景思谊两万轻骑,他们构成中军。
前锋是积极的仁多保忠和四部宁夏军,共计七万游骑。
剩下的蒙根图拉克和吉达为后军,他们带着部众,合计六万帐,属于全家出动,大军的补给牛羊主要都是他们从草原上赶过来的,一边沿着丝绸之路北线前进,一边放牧。
这个速度注定快不起来,刘昌祚也不图这个快,因为前锋中还有在西域地位崇高的活佛吉多坚赞。
西州回鹘二十二城,其中大城六个,伊州、高昌、阏氏、龟兹、彰八里、北庭。
伊州是沙州外第一个大城,城主不但没有抵抗,反而大开城门,捧着图册印信,在州城外匍匐迎接。
城门口围着一大群的老百姓,见到红衣活佛下马,顿时欢呼震天,抱着琵琶、箜篌载歌载舞,欢跳起来。
伊州的男女老幼,八成以上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此外还有景教,拜火教、道教、萨满教,简直就是五花八门。
刘昌祚命令大军就在城外驻扎,只带着活佛和新军入城。
在城主府,童贯填写了空白告身授予了伊州城守,宣布城守为大宋伊州刺史,然后伊州就成了大宋的城池了。
大军还携带了大量的丝绸、棉布、瓷器、铜器,入城之后,大开了三天榷市,从伊州百姓手里换到了大量的牛羊骆驼,各式干粮,然后在城门口拉起铁丝网,麻袋装土垒砌起胸墙,留下五十新军驻防,挥挥手告别伊州,朝下一个城市前进。
西州回鹘“乐多琵琶、箜篌”,“好游赏,行者必抱乐器”。
大军离开的时候,合城老少出城,载歌载舞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