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14 章(1 / 1)

苏厨 二子从周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制作钾肥、炸药备料,还是釉料、瓷胚、搪瓷、玻璃的重要成分。

釉料含钾含钛越高,白度就越白,而白水泥,其中重要的成分就是钾长石炼后的矿渣。

现在的汴京城已经流行起瓷砖和白水泥,用作建筑高级外墙和内装。

苏油看着沈括:“刚刚谁口口声声说支线修到雁门不妥来着?合着话是要我去说,你一点是非都不沾,好处倒是能捞不少对吧?”

沈括嘀咕道:“这不是公私两便之策嘛……”

“公私两便个屁啊,你也不想想白水泥生产出来卖给谁,河北四路还没有到白水泥勾瓷砖缝的奢遮份上!”

被揭穿肚子里的弯弯绕,沈括的脸腾一下就红了。

苏油合上笔记本:“不过嘛,现在没到那份上,并不意味着数年之后也不到那份上。”

沈括和宋用臣顿时大喜:“司徒允了?”

苏油笑道:“允了也没用,两位想想,要修建铁路,就得有钢材,钢材得利用水路,方能运到太原或者真定,从哪里运?”

“我大名临漳现在也出钢材,那也只能运到真定。”

“汾水入河口在哪里?在河中府,离西京不远!你太原要的钢铁,只能从兰州或者郑州运过去!”

沈括指着地图上一个地方:“我不要钢材,只要给我个炼钢厂,我在晋州炼矾务自己造!”

晋州就是后世临汾,山西地界,煤铁都有,如今朝廷在那里有一个炼焦厂,给郑州和太原提供焦煤。

还有一个炼矾务。

大宋以前将所有含水结晶矿统称为矾,随着化学的进展,到如今也分得很细了。

比如眉山的硝矾,其实是硫酸钠,铜陵的矾,是硫酸铜,还有绿矾是硫酸亚铁,黄矾是硫酸铁。

晋州的矾是明矾,十二水硫酸钾铝,宋人对它需求量极大,主要用途是入药、净水、熬胶漆,鞣皮,还有最重要的一条,制作绘画用纸,以及绘画时的需要。

工笔画层层渲染,一幅画往往需要用矾胶覆盖五到七层,起到固色和防止润色的作用。。

当然还有制作粉丝和油条。

如今苏油已经用碳酸氢钠、碳酸钙、磷酸二氢钠、柠檬酸、玉米淀粉、植物纤维粉的混合粉来替代明矾,成功发明了粉丝和油条的无害添加剂,以取代明矾。

为了家中几个喜欢吃粉丝和油条的神兽,苏油也是操碎了心了。

晋州不但有丰富的煤铁,还有铝、钾、金、银、铜等矿藏,位置也很合适,汾河水运也便利,加上沈括这工科狗,河东路工业前景广阔。

不过苏油还是没有说死,只和沈括说道:“我会奏请朝廷,让存中你从课务之外的铜料中留下一半,作为发展工业的本金,至于这个数目能到多大,够不够你建钢厂,机械厂,那就全看你有多大的本事儿了。”

“如果一年之内产能出来,能凑够钱,我可以出面让郑州给你提供设备,到时候才说得到这铁路造不造的问题。”

说完又对宋用臣说道:“道路勘测还要继续,尽量设计合理,尽量降低建造成本,哪怕是我们没法建造,也可以留给后面的人来造,用臣是老水利老铁路了,我知道你肯定能做好,也一定知道前期勘测的重要性。”

“需要多少人手,到时候给我报个数,我全力支持。”

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改变

第一千六百三十章改变

话说到这里就够了,苏油其实已经决心要修这条铁路了,区区五百万贯,他有的是手段搞得到。

但是铁路不光光是铁路,他要的是提振四路工业和机械的加工能力,让河北自己具备生产钢铁,加工铁轨,甚至制造火车头的能力。

积累技术和培养人才,远比一条铁路还重要得多。

所以大佬的心思不能让这两人知晓,得让他们自己去争取,这样把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调动起来。

而且苏油对沈括和宋用臣,比对自己都有信心。

为了鼓励沈括,苏油还打了包票:“河东路如今隔绝在三路之外,我可就都交给存中了,不过该给的支持,我一定会给。”

“我会从郑州给你订购两条柴油火轮,三条蒸汽火轮,给你拿去挂拖船,算是给你加加油,打打气,提提功率,怎么样?”

这就是白送三十万贯的设备,沈括不禁大喜:“多谢明公襄助,沈括定不辱命!”

给沈括与宋用臣打完了鸡血,苏油又视察了真定的封桩库和粮油食品加工基地,这才顺流而下,在藁城转入沟通滹沱河和葫芦河的寝水,抵达巨鹿,从巨鹿旁边的大陆泽转进漳河,一路南下抵达肥乡。

一路视察,行到吴家庄,已经到了今秋十月。

在苏油心目中,这是堪比九岁那年去二林部的伟大航程,到了吴家庄,就查明了河北三路黄河海河流域的水网,成功探索出了沟通河北几个大镇与前线的主要水路通道。

如果按照一条水道价值一千万贯来计算,这一趟相当于跑出了五千万贯的价值。

当然这只是原始价值,这还只是主要水道,其实还有下游还有很多可以通航,或者稍加改造疏浚,就可以通航的航道。

只是要真正发挥作用,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比如码头的修建,卫所的设立,堤防和水闸的设立,船队的组建等等。

但是影响经济的最大几个问题——资本、资源、技术、人力、交通、金融,到此全部解决。

今年的河北很安稳,人力的痼疾解决之后,只要给钱,役务就不再是什么问题。

又是一个丰年,河北四路迎来了一个相当丰硕的年头。

这一点从吴家庄的发展就能够看得出来。

李辛娘在吴家庄漳河边修起了一个码头,酒厂就在码头上不远,沿河各地过来买酒买饲料的船只络绎不绝,最远的客商来自清河、涉县和相州。

有了商贸,就要设置酒店、旅舍。

酒糟是牲畜们催肥的好东西,有了饲养牲畜的饲料,也就有了牲畜。

有了牲畜,耕地的人口就可以大大减少,李辛娘将他们组织到商贸和工坊上来。

坐在吴家祠堂,苏油看着美滋滋的辛娘跟他汇报这一年的变化。

今年的各乡的地三分之一种植了红薯,红薯已经收了,如今正在按照苏油教的办法弄淀粉,弄粉丝,弄烧曲。

红薯地现在变成了麦子地。

另外三分之二的土地,去年十月中下旬种下小麦,小麦间留得宽,然后在十一月上旬,在预留的行间种上了油菜。

今年五月上旬,油菜收获后,又在油菜在油菜茬带内栽种两行棉花,五月下旬,在麦垄内点种上花生或者土豆。

除了麦子,一亩地今年还收了三千五百株油菜;两千株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