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31 章(1 / 1)

苏厨 二子从周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遮掩?因为自己是文过饰非的小人?

气死了!苏家人!纵横家学!介甫相公就没评价错!

苏油笑着拍了拍章惇的胳膊:“当然是需要子厚大哥替我遮掩周全的,能让苏油在两浙陕西一展长才,当时真的要多谢子厚大哥力言。”

“但是苏油其实也早有自觉,入朝为官,就是当年子厚大哥劝先帝的那句话,一刻快意都不得。”

“既然不与王相公吕吉甫同一立场,那就要有外放摧折,被安石相公穿小鞋的自觉。”

“很多人觉得我委屈,其实我一点也不觉得,因为汴京、两浙、蜀中、陕西、河北,大宋的基本盘,到底是保住了。”

“当年我论《青苗法》,还是子厚大哥代呈与安石相公的,那我们平心而论,如今再看,孰是孰非?”

“再说保马,大宋有多少良马,是由民间保马户手里得来?能装备骑军吗?能打仗吗?皇家邮驿局这次买了这个大单,到底是赚了还是亏了?”

“再说市易,除了京中市易调整功能,剩下的那些,从升斗小民的汤瓶菜篮里,从码头渡船里,抠出了多少来?先帝为此背上了多大的污名?民间商业受了多大的打击?到底值得不值得?”

“吴居厚的京东铁钱法,王子京的福建茶法,蹇周辅的江西盐法,这些市易变种,曾经造成了多大的危害?”

“李稷、陆师闵行茶法市易于西川,差点坏了王子纯的青唐大局,导致木征大王子起兵反叛,这事情子厚大哥不是不知。”

“王学士提帅轻兵,深入不毛,两次拼死大迂回,方才保住了局面。即便如此,那一仗我大宋折损景思立以下大小使臣十数员,精兵上千,这笔账,算不算得过来?”

“如非王学士用兵如神,那一次谁去能扛住?大宋还要损失多少?”

“这些法,难道不应该更张?”

桩桩件件,终于说得章惇没了脾气,其实很多东西他自己都认为不合理,不过一时意气相激,反而顶上了牛。

这就是标准的牵着不走,打着倒退,老子就是看你们不顺眼,就要横拧!

可苏油拉他到戏园子里来聊闲篇,反倒让他听了进去。

尤其是滥行恶法所带来的那次军事危机,让一直鹰派的他,深深地被触动。

后方无能,累死三军!差一点就断送了大宋当时来之不易的微弱优势!

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讲道理

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讲道理

苏油继续劝道:“子厚大哥是孤忠耿直之人,这一点苏油从未怀疑,然曾子固当年对安石相公勇于有为,吝于改过的评语,苏油不愿意有人加之在子厚大哥的身上。”

章惇心中冰凉:“司马君实在奏章中对安石相公的评价,明润你难道没见到?诸君子的作为,委实叫人心寒。”

苏油说道:“那是子厚大哥犯了一个和安石相公同样的错误,就是将所有对新法提出异议的人,不管是决定尽废的还是决定改良的,不管是出于好意的还是出于恶意的,统统归于一党,过大地圈定了自己的敌人。”

“司马学士广开言路,上言新法不便者数千,看着来势汹汹,子厚大哥心里就不平了。”

“其实冷静下来想想,就算蔡持正邢恕难保,子厚大哥,还有以前安石相公旗下很多人,和他们却是有区别的。”

“太皇太后临朝,立陛下为太子的主张,是子厚大哥亲书与陛下首肯,凭此一点,我就可保子厚大哥无虞。”

章惇冷笑:“明润如此看低我章子厚?这是要我背弃同道?”

苏油笑了:“同道?子厚大哥所指的是谁?吕吉甫?曾布?吕嘉问?还是蔡确?邢恕?抑或李定,舒亶?”

“你现在和安石相公,吕吉甫,还有通信往来吗?我倒是有。”

“还有曾布吕嘉问,你知道他们现在对新法的看法吗?”

“蔡确在司马学士入朝前的那些举动,是他们要寻机背弃立场,背弃安石相公,背弃你,还是你先背弃他们?”

“子厚大哥,和你立场有区别的,大有可能是你真正的朋友;和你立场一致的,却也可能是你的真正敌人。这就叫辩证之说。”

章惇面色终于好了些许,挥手道:“论义理玄虚,十个章惇都不是子瞻和明润的对手,愚兄束手,咱不说这个。”

苏油说道:“那咱们就说实在的——新法施行多年之后,诸弊尽显,自元丰以来,先帝一直在调整,这一条,是事实。”

“太皇太后临制,陛下听政,不管是之前内降中旨废京周诸法,还是采纳司马学士建议举国废保马市易,都是秉承先帝遗志,是改不良之法,而非改先帝之道,这一节,要拎得清楚。”

“至于青苗、保甲、免役诸法,章大哥须得据理力争,或者对于其中有用的部分,要求予以保留;或者让司马学士废止之前,拿出可行的,能够说服朝中两制上官员的有力措施,否则不可轻废。”

“此举除了是保住章大哥你的立场,还要顾及安石相公的地位和评价。”

“先帝当年鉴于大宋积弱之局面,痛下决断,激越奋发,大举更张,清扫积弊。这一条,确定无疑。”

“安石相公不畏时议,敢为人先,穷心竭力,变法图强,这一条,依旧无疑。”

“不过大宋积弊百年,纠转岂是轻易?变法的道路,如履春冰而渡深潦,行夜路而越丛蓁。”

“多走一些弯路,落下一些失误,于情于理,在所难免。”

“但是安石相公已经承担了他应当承担的责任,罢相投闲,由先帝独揽乾纲。”

“安石相公执政时期,百姓生活虽然未见改观,甚至有所恶化,但大宋的国用,毕竟已经有了充分的积累,变法已经有了长足的经验和教训。这些,却是有历年岁入数据可查的。”

“于是先帝自元丰开始,吸取教训,锐意整改,旌善去恶,劳心勠力,使诸法趋良。”

“这才有了如今我大宋的大好局面。”

“只可惜未尽全功,捐弃天下。”

“太皇太后携陛下临制,未及哀毁,先念烝民,继续改良新法,施惠群黎。”

“这,才是先帝近二十年改革的正确定论。”

“章大哥先随安石相公,再从先帝,对一路改革的艰辛毁誉,当有感于心。”

“作为如今朝中对新法举措最熟悉的人,这个时候不是更应当助太皇太后与陛下,恢弘先帝遗志,致大宋于富强吗?”

“司马学士对新法诸多成见,正要章大哥这样的人与之在朝明辨;而且不要忘了,朝堂之上,还有吕公那样精熟时务的老臣。”

“太皇太后和陛下,本不是章大哥的阻碍,因此你要去争取他们,将为什么要变法的道理,辨析个清楚明白。”

“党争意气,绝不是国朝兴盛该有的现象,但是政争求实,我觉得完全可以。”

“大家各备阙失,以资砥砺,其目的,不是要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