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腾树木的本事已经再无怀疑了,美滋滋地在村里宣布,油娃说了,接下来树苗会进行几次移植,一年后出壮苗,三五年后成树,到时候大家有愿意种的都可以,油娃跟大家收树叶。
还有就是,今年的茶叶别瞎采,除了照去年的法子扦插之外,只采嫩叶,两叶一芽,像鸟嘴张开露一舌头那种,都交到祠堂,油娃要做茶。
苏油不是不喝茶,是不爱喝大宋茶,而且感觉宋茶这东西越高级越反动,完全不是他的菜。
后世峨眉山麓,乐山雅安眉山,是川茶重要产地,乐山这边是绿茶,还有花茶,竹叶青;雅安那边,则主要是下关沱茶的做法和销售到藏区的黑茶。
还有就是苏油那时候山里自采的大白茶,老荫茶。加上胖大海和金银花,口味其实也不错,至少没少给他挣学费。
工作之后,一位领导是茶痴,而且执拗地认为手工茶比机器加工的好,听闻苏油是搞非遗恢复工作的,便指示他考察手工炒茶工艺制作恢复的可能性。
苏油在几个地方考察了一遍,写了一份报告,认为机器加工其实比手工制茶不差,茶叶更重要的是产地,气候,土壤,也就是说是茶叶本身的品质。
而成品口味,其实机器加工发展了那么多年,和手工区别不大,只在茶叶完整度上差了一些,要不是高手师傅,一般人还真搞不过机器。
领导很快做了批示,小同志的报告有一定的建设性,但是工作没有做细,要是同一片茶山,同一个茶种,同一批茶叶,传承人手工的和机器加工的,是不是有区别呢?做没做过验证呢?
苏油终于恍然大悟,屁颠屁颠地找到一位几代家传老茶农,守着他从采茶到制成茶叶,重新写了一份工艺报告,重点突出了该传承人的茶场所在地和最好的茶叶出场日期,还突出了因手工产量太低无法市场推广之类的话,连茶叶样品一起交给了领导,并且对自己的工作疏忽做了诚挚的检讨。
领导终于满意了,笑呵呵地拍着新报告,夸奖他领悟力强。
搞清楚,人家要的就是这个,市场上买不到的东西,才是拿出去装逼的好东西。
……
可龙里各家的茶叶全收到一处,量还是有些吓人。
这玩意儿才是真正的知易行难,说起来大工序也就是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步骤而已。
但是要细分起来,光一个揉捻,手法就有十几种。
即便机器生产,简化后也分为杀青,摇青,揉捻,筛沫,拣梗,理条,曲毫,烘培,提香,干燥等诸多步骤。
不过好在他知道机器工艺每一步的目的是什么,因此便好办多了,从机器步骤倒推回去,将之变成简化版手工炒茶工艺。
至于复杂的进阶版流程,他倒是写到了本本上,谁爱玩谁玩去,老子对茶要求又不高,有得喝就行。清明谷雨转眼即过,赶紧弄出来是正经!
就这样还是浪费了不少,主要是娃子们猛火爆炒习惯了,糊了不少茶叶,愣是将茶叶搞出了咖啡味儿——糊了。
带领着内务组鼓捣了一个星期之后,终于搞出了斤把青莹莹的绿茶,这还是靠热风烘干工序大大缩减了工时的缘故。
苏油抓起一撮泡到杯子里,先闻了闻味道,再小心品了一口,一股沁人心脾的熟悉滋味在舌尖回转开来。
苏油一边吹着杯子,一边喜笑颜开:“总算是对了,好,工艺定型,抓紧时间生产,明前就这样错过了,再过了谷雨,品质又要降上一档!”
ps:真怀念上本写种田文的日子啊,逍遥自在,推个女孩写的种田文吧:《我有一片山林》,章推这东西,其实好像没啥用哈?
第一百三十五章 来访
第一百三十五章来访
张胜不干了“骗我们来说是放风筝,结果吭哧吭哧搞茶叶!小少爷你学坏了!”
苏油耍赖“明明是你们不按规范操作耽误了进度好不好?我这都没有批评你们浪费茶叶呢!”
其余几个小的就羞他“小少爷!耍赖皮!小少爷!耍赖皮!”
苏油说道“真不是我耍赖皮啊,等等……”
说完转身跑回屋子里,取出来一个巨大的风筝。
风筝呈燕子形,白绢蒙起来的,和苏油一般大。一群孩子见到都“哇”地叫了出来。
苏油说道“没骗你们吧?早都准备好了,你们看眼睛还会转呢,就是还没来得及描彩。”
娃子们哪里管这个,高声喊道“放风筝!放风筝!放风筝!”
苏油被吵得不行“好好好,放去放去……”
刚走到门口,就见池塘对面走来几个人,都是儒士打扮,当先一人正是苏洵,身边是两位二十多岁的年轻文士,还有一个小孩。
就听一人言道“仁夫,前方就是苏家祠堂,边上那栋白色的小院,便是苏明润的住所。”
就听那仁夫说道“苏兄,一路行来,溪花浪漫,啼鸟啁啾。这里的农人,衣着脸色,与周遭不同啊,尤其是大门两侧,红纸门联文采斐然,倒是叫人看得兴致盎然。”
苏洵说道“那就是过年的时候,明润和犬子苏轼胡闹。”
另一人笑道“可不是胡闹,这是士大夫的基本功。今番踏春而行,到得此间,方悟南山之乐啊。哎呀晚来半月,错过了这几株梨花最盛之时,端是可惜……”
苏洵言道“彦通,你就不该来,当让苏油那小子先行拜会方是。”
那叫彦通的挥挥手“性成香自蕴,明润能以六岁孩童,助眉山孤童得脱苦海,相比起来,让人惭愧。”
苏洵笑道“你与他定然相谈得来,一样的温吞性子烂好人!”
两边队伍撞了个正着,苏油赶紧将风筝藏到身后。
苏洵就讥笑“你倒悠闲,比你还大的一个风筝,藏身后就能藏住?不读书了?”
苏油想办法找仄“这个……啊,我们课间休息……”
苏洵都懒得与他耍嘴皮子“过来,给你介绍两位贤达。”
那位叫仁夫的就连连摆手“彦通兄当得此誉,小弟是万万不敢的。”
苏油赶紧将大风筝交给孩子们“你们去玩吧。”
张胜在苏油耳畔嘀咕了两句,拿着风筝去了。
苏油赶紧过来,苏洵说道“这位乃是……”
就见苏油掉头又朝娃子们那边喊“放完不准剪绳子!给我收回来,还没有完工呢!”
这才转过头来“呵呵……怕他们依风俗许愿剪绳子,那风筝花了大力气,舍不得,堂哥你继续。”
两个大人不觉好笑,那个小孩一脸的艳羡,苏洵则翻了个白眼“这位是益州来的张恕张仁夫,乃张学士的公子。”
张学士就是张方平,他是以直学士知益州,故而有此称呼。
苏油赶紧见礼。
苏洵有介绍另一位“这位,唐淹唐彦通,我眉山治经名家,仰刘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