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61 章(1 / 1)

苏厨 二子从周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苏油的作战计划,赵顼的病都好了大半,召集中书、三司、枢密、军机处的大佬们一起,连夜商议。

当然还是有分歧,多数人的意见是见好就收,战略大目标已经完成,剩下的就是占领巩固,收取红利,这才是王道。

不过毫无疑问,兴庆府,是河套平原头顶上的桂冠,要是能够拿下当然好。

说句不好听的,如果能够攻取兴庆府,那赵顼的功业,即便是站在太祖之前,都毫无愧色。

皇帝的意志如今大家伙儿都得掂量掂量,权三司使王从之轻咳一声:“此次克竞全功,和以往不同,陕西不但没有因为供办军需变得衰弱,反而愈发兴旺。”

“涪国公军事之能不论,这经济之功,堪称千古第一人。”

“说句实话,四十万大军出横山,臣心中一直提心吊胆。可今年陕西路转运司的奏报上来,赋税竟然增加了三成,打仗竟然打发财了!这戏法如何变出来的,臣到今日都如在梦中。”

赵顼心里在滴血,那些都是老子的私房钱。

王从之继续说道:“我觉得吧,可以给涪国公划出一个底线,在保证河套安全的前提下,或者……能够试试?”

的确,这次大战调运的粮秣军需不少,但是苏油在解决军事问题的同时,也在解决经济问题。

陕西的乡军义勇人数众多,苏油在夺取山北之后便开始着手化军为民,论功颁赏。

颁赏的重要物资,就是土地。

地太多了,即便是一丁百亩,都还有大量的空余。

旧军分守山南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化军为民的过程。剿匪总是暂时的,剿匪任务完成之后,这些旧军便会自动转为屯田的人口。

前三年,这些旧军还是统一管理,类似建设兵团,三年之后积蓄初成,便会转交给转运司管理,军方不再负责,番号也会取消。

三个山北转运使里边,曾孝宽积极赞成这个方案,他那里基础最好,压力最小。

范纯仁也表示同意,毕竟老头宽仁,陕西的军士们实在苦了太多年了,的确应该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不过他开出了条件,一丁百亩,耕作起来太辛苦,耕牛耕具等等,明润你要帮忙。

苏油表示没问题,但是范公你有些跑偏了,地方发展要因地制宜,羊毛怎么又忘了?

最大的反对者是赵禼,因为兰州如今还在青唐和河西夹击之下,并不安全。

最后苏油和他做了个君子约定,如果我全力支持你向西收复凉州、瓜州、沙州、玉门,用重开丝路的功绩交换你现在对我的支持,这样你同意不同意?

赵禼怒了,你当我傻子吗?这是万里觅封侯的功绩!

老子这比李广冯唐还倒霉的咸鱼,居然都有翻身的机会,不抓住那就是憨憨,当然同意!

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内相

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内相

于是苏油就开心了,安心在灵州举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军事运动会。

个人赛包括弓、弩、赛马、举重、摔跤、投掷、射击、刺杀。

团体赛包括情报接力,地图穿插,马球,橄榄球,骑军小队掠阵赛和步军十人对抗赛。

从韦州赶来劳军的李舜举,见到灵州城外校场上的一幕,觉得灵州的氛围实在太欢乐了,说好的大军疲累需要修整呢?

“好——”校场上发出震天的欢呼,一个橄榄型的皮球从两根木头杆子上高高掠过,跟伏虏炮弹一样朝着李舜举的马车落了下来。

护卫一拳将橄榄球揍了出去,却抓住跑过来捡球的军士:“学士呢?”

远处两个观战锦袍中官见到这边的车驾旗号,“哎哟”一声,屁颠屁颠地跑了过来:“老祖宗你怎么来了?这颠颠儿的路……我来扶你……”

论辈分,李舜举是如今内官里边最高,论职位也是,李若愚得管他叫叔,童贯得管他叫祖祖。

这么说吧,李舜举其实就相当于内廷中的宰相。

还是难得的文化型内官,在占城给苏油的大鱼拓上题诗,那是说来就来,书法也相当可观。

为人宽厚谦退,小辈儿们得过他恩惠抬举的不知凡几。

李舜举给李若愚扶下马车:“不容易啊,这就是灵州?小子们都在干嘛呢?”

“诶!大帅说的,让军士们松快松快,憋憋劲,等准备好了,我们就要渡河了!老祖宗你看,那边就是给咱轰掉的北门,正修整呢!”

李舜举哈哈一笑:“你们不错,童小子,听说你身先士卒,两次邀截梁永能,最后将他堵在了苦井村?”

童贯平时多嚣张的人,现在乖得不行,点头哈腰:“是是,一点微末功劳,还劳老祖宗挂齿,童贯都不好意思了……”

“关键是爱兵如子,深入军营。”李舜举对童贯很满意:“这点上,其余几位不如你。”

“不敢不敢……”

李舜举说道:“不过这只是为将之道,却不是为帅之道,监军是将臣辅弼,不懂韬略只会闯阵斩将夺旗,也不是事儿。”

“看你是个苗子,等此仗打完,我去跟陛下说说,送你进皇家军事学院读几年。”

“哎哟!谢过老祖宗了!”

几人聊完,李舜举问道:“苏学士呢?”

童贯说道:“在和石勇他们商议舟具呢。我带老祖宗去吧!”

来到故秦渠边上一处利用洼地围出的池塘边,那里有一所临时用松木搭建的大工地,苏油和高遵裕正站在门口,笑盈盈地迎候。

李舜举赶紧下马:“怎敢劳学士和国舅迎候。”

理论上说,大宋文官守土有责,疆土内发生的战争,基本都是文官掌总,但是对外的重大远征,差不多是武臣的事儿。

从立国之初到高粱河翻车,再到第一次五路伐夏,基本都是如此。

到了西夏立国,见武臣们实在是有些靠不住,大宋才开始派遣文官们负责军事。

当然这也和大宋的对外战争,从出击境外到本土防御,有莫大的关联。

到现在出了两个例外,王韶和苏油。

他们俩也是大宋如今唯二的组织过大型战争,征服过藩国的文班帅臣。

西夏嚣张了八十年,大宋举国上下,从皇帝到脚夫,都认为此战要不是苏油坐镇,不能放心。

这也是苏油跟随高遵裕大营来到灵州的原因。

李舜举和苏油在南海就是老搭档,赵顼派他来担任总监军,并且管理军资和皇宋银行,其实也是对二人极大的信任。

苏油和李舜举对对方的能力同样非常信任,西征以来,两人一主内一主外,倒是颇有默契。

苏油拱手道:“三百里旱海还在抢修道路,宫使这一路辛苦了。”

李舜举笑道:“你们一路过来还要打仗,老夫坐着学士弄出的那个冰橇车过来的,不过游山玩水罢了,谈不上辛苦。”

李舜举从南海回京之后,因为大功,被赵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