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79 章(1 / 1)

苏厨 二子从周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两全其美的好事儿?!”

“再说此议乃苏明润所起,与相公且无干涉,顺水推舟而已,怎么就行不得了?!”

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苏油的家事

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苏油的家事

一番话说得王珪都心动不已,点头道:“那等休沐完毕,我去政事堂翻翻荆湖北路的奏章再说,要是可行,我们就先试试。”

夫人嗔道:“你还是相公哩,别事事都丢给蔡持正,搞得他才是首相一般。”

“他既知你是蜀中人,却为何未将这等大利告知与你?左右不过怕你与苏明润有了干系交情,怕苏明润顶了他那个未得的右相罢了!”

我还怕他顶了我未得的左相呢!王珪心里又开始毛躁:“还去不去了?要去就赶紧吩咐准备!”

苏家的女人是不怎么过七夕的,好吧其实苏家就一个大女主,石薇每天早上起来就是拿着黄荆棍儿督课,扁罐、王彦弼、漏勺,真真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就连观儿都有一套柔韧筋骨的古怪法门。

苏油则是每天抱着自己的老花样五禽戏,心里想着再坚持坚持,等进入老年状态就对版了。

别说,这套东西好像还真有些用处,苏油从小到大几乎没怎么生过病,可能就跟饮食和这套五禽戏有关系。

于是每天清晨天还黑着,就能听见苏家宅邸院子里的锻炼之声。

锻炼完毕,孩子们是晨诵,轮到苏油督课。

晨诵是用一种半吟唱的方式读秦汉的长篇赋。

这个并不是要求死背,而是为了培养出对“韵”的语感体悟,功夫是眉山北极院张道人传给苏油的。

用张道人的话说,就是哪一天读到没见过的字,都能随着前边已经读过的韵律,自然而然地顺利正确读出来,那这门功夫就不离十了。

就和音乐一样,如果是熟悉音乐的人,听了一段之后,结束的那个音即便是不演奏出来,听者也应该能猜得到。

这就是“律”,通过晨诵熟悉了“韵”,进一步熟极而流,能够能摸到“韵”的“律”,等到今后再将一些特殊的案例如“变格”,“救拗”加进去,就可以通诗了。

这就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道理所在。

观儿的进益很快,因此扁罐王彦弼漏勺在晨诵的时候,苏油拿着一册全唐诗,在给观儿讲授诗词韵律平仄理论。

“观儿啊,昨天我们讲过了奇活偶定的变通规则,你还记得?”

观儿点头:“嗯,就是诗句指除了尾字外,其它奇序字可平可仄、用字灵活;而偶序字通常必须按基本句式之律格用字。大叔说这叫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苏油点头:“其实格律用字这个规矩,始于后梁,到唐代方才形成系统的理论。实际上,这一变通规则并不是不受约束,任意灵活的。它要以避免出现孤平、三连平、三连仄这些拗句为前提。”

“所谓拗句,是对五言诗而言,对于七言诗,只需对诗句后五言,按五言诗的规则处理即可。”

观儿问道:“那作诗的时候,避开这些拗句不就可以了吗?”

苏油微笑道:“因为不能以害意啊,有些句子常常是一呼而出,所以才只能采取救的方式。比如三连仄的情况,我们知道,只有句式为平平平仄仄的时候,才有出现三连仄的可能。”

“但是三连仄的拗句,比如平康街妓女,相国寺禅师,作为诗句读起来,音韵是很别扭的,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将第三个字以仄代平,这里就必须例外。”

观儿噗嗤一声就笑了出来:“大叔就爱拿和尚打趣。”

苏油笑道:“所以要救三连仄,就必须对它加以破坏,在第三个字确实非用仄声字不可的时候,可将第四个字以平代仄,变成所谓的三四互换句式。”

“救可以是自救,自救后的句式,就变成了中平仄平仄,明显与下句仄仄仄平平失对,但是这种失对,却是诗歌所允许的。”

“例如孟浩然的访袁拾遗不遇中的第一联: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本应是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的格式。”

“但是句首才子二字,无可更改,因此只能在句中的三字置为仄声,将三四字平仄互换,把这个拗句给救回来。诗句变成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的句式。明白了吗?”

观儿点头:“听懂了。”

苏油继续说道:“还有一种救法,叫他救,就是用同一联中的另一句里边来救。”

“比如刚刚的相国寺禅师五个字,一个字都没法改,那就只能从上一句想办法”

观儿拍手道:“那就得是平康坊名妓,相国寺禅师,上句三四字平仄互换!”

“哈哈哈观儿你实在是太聪明了。道隆大和尚知道后一定会很开心的!”苏油不禁捧腹大笑。

“哎呀大叔你又陷害我!”观儿这才反应过来,小脸胀红:“我不听你讲了,我找绿箬婶婶去!”

“别别别”苏油连连摆手:“不说笑了,我们接着讲啊。”

“再如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本来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才对。”

“但是因为三峡二字无可更易,因此本来不可改的七言第五字,后五言第三字处,本不能更改的平声,必须换成仄声,变成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个格式明显失对,但是用这样的失对来照顾音韵,是允许的,也是必要的。”

观儿点了点头:“观儿明白了,那大先生的新城道中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一句,出句第五位竹仄声拗了,对句第三位自仄声也拗了。”

“于是大先生就将对句第五位该用仄声字的时候,换用了平声字的沙,这样既救了出句的拗,又救了本句的拗。这就是一拗双救!”

啪!苏油楞在当场,手里的全唐诗掉到了桌上。

观儿有些困惑地问道:“大叔,观儿理解得不对吗?”

“对对对,完全对!观儿的颖悟力堪称绝世,不但领悟了,还能有所发挥,了不起!”

说完捡起全唐诗,赧然道:“呵呵呵大叔只是一时惊诧于子瞻的才气,失了下神而已。”

观儿问道:“大先生的才气还需要惊诧吗?观儿觉得,他做出什么惊世骇俗的传世经典,都是顺理成章啊?”

呃,的确不需要,的确顺理成章,但是观儿我们可不可以不要这么直白?

交趾路的柠檬,它很酸的啊

吃过早饭,一家人出门,扁罐王彦弼漏勺观儿要去上学,石薇要去宁善堂,苏油要去衙门。

将孩子们送上马车,苏油还在摇头感慨:“观儿这样的学生,哪个先生不喜欢?真不怪人家小妹偏心”

石薇笑道:“你不也偏心?”

“我可不是偏心,是这女孩子就是比男孩子省心。”苏油说着又笑了:“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