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12 章(1 / 1)

苏厨 二子从周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纯粹的话说,要是这样都还搞不好,那也不用做这个转运使了,丢人

趁热打铁,大家又将民力,运粮,加工,造船,建仓等事宜细节一一敲定之后,最后形成一个文件。

苏油将之交给范纯粹:“这个就麻烦范兄找人润笔成章,奏报给陛下吧。”

范纯粹不知道苏油有这种随手送功劳的脾性:“这这如何使得”

“如何使不得”苏油说道:“吕公,李副使,路判官也别忘了副署。”

“这件事情你们报上去,肯定是功劳;可军机处报上去,只怕有些尴尬。”

“军机处负责的是军务,虽然后勤也是军机的一部分,但是直接干预转运司事务,却是有些越权的。”

“军政分开是大势,也是良策。现在虽说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但是能避开忌讳的,我们自然要避开,以免落人口实。”

“军机处对转运司,本来就只有建议之权,因此这功劳,天生就该是你们的,因为决策者最终还是你们。”

“我只是履行了自己建议的职责,大家要是诸葛亮会开不拢,我也是没办法的嘛”

吕惠卿摇头叹息:“这也是利令智昏了,一开始大家不是都还吵吵嚷嚷来着,怎么闹着闹着,就往一起使力了”

众人都是莞尔,只有毕仲游摇头。

陕西路转运司,怕是第一次如此和谐,涪国公调剂鼎鼐之能,足见一斑。

范纯粹将那份文件交给毕仲游,让他去变成上奏条陈,笑道:“这法子真是不错,比你一封疏奏我一封疏奏送御前打官司强,今后这样的会,可以常开。”

这话既可以说是暗讽吕惠卿,也可以说是自嘲,倒也既算是批评也算是自我批评。

苏油说道:“异论相搅,是我朝祖制,我也是赞同的。但是应该有个根本原则。”

“没有给异论一个公开讨论的场合,大家闷头上书,一切只凭人君所好来选择。”

“好的大家不知道哪里好,坏的大家不知道哪里坏,这样对国事是没有帮助的。”

“我们都是读书人,都知道学问上砥砺切磋的道理,其实政务同样如此。”

“有这样一个会,让大家将观点都堂堂正正摆出来,集体讨论,集体决策,这样才不会有失偏颇。”

“很多时候,事情并没有对错是非,只有可行不可行,条件成熟与不成熟。”

“就拿安石相公的免役法来说,在汴京两浙蜀中,就是良法,在京东河北陕西,那就不一定了。”

“原因很简单,这是两类民情政情完全不同的地方。一处是役务简单,民间丰足;一处是役务烦难,民间弊困。”

“因此只拿着汴京两浙蜀中的情况宣扬免役法是善法,固然不妥;但是只揪着京东河北陕西的情况宣扬免役法是恶法,同样不妥。”

“如今的荆湖,陕西,已经走上了蜀中模式的发展之路;加上现在大宋几支能够承担营造役务的专业队伍打造出来,免役法施行的情况,当然就越来越好。”

“异论相搅的目的,是为了兼听者明,为了解开治政上的症结,让政治变得更加中和而不是尖锐。”

“它本身并不是目的,它只是为目的服务的手段而已。这一节。务须搞清楚。”

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立场

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立场

到了今天,苏油已经可以正大光明地说出这种话来。

其实他一直就在这样说,只不过以前分量不行,如今分量够了。

苏油的宦途,看似一路平稳,其实中间风波险恶。

之所以能走成现在这个样子,只有两个原因。

有求必应,无欲则刚。

出仕之初,就是保守派大员韩琦的打压,刚刚有了一点政绩,又被发往天下最穷处的夔州。

将夔州治理出花儿来之后,接着被派往天下最险处的渭州。

好不容易渭州大胜,积功回来守开封府,又与王安石政见不合。

虽然政绩继续耀眼,还是一样被发往了两浙。

等到将两浙治理成鱼米之乡,又成了交趾救火队员。

私交上,大佬们和苏油一路言笑晏晏,但是在政局上,其实苏油一路都被大佬们忌惮着,提防着,打压着。

直到交趾归顺占城纳土南海全境成为大宋势力范围,苏油的政绩已经大到任何人都压制不住了,才不得不请他重返朝堂。

就算那个时候,都还被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通过苏颂苏轼迂回打击。

真正让苏油打压不住的,是他的实力。

无论别人将他放在哪里,他都能爆发出无比耀眼,让所有人忽视不了的功绩。

政治圈最忌讳的就是没有立场,这话本身没错,但是说苏油没有立场还企图左右逢源,这就是没有看到真相和本质。

恰恰相反,苏油的仕途,比别人多走了十几年的弯路,就是因为立场二字。

他不是没有立场,而是太有自己的立场;

他不是没有被打压,而是在一次次打压之后,都能够以所有人无法挑剔的政绩,品行,德性,名声,一次次重新强势崛起;

所谓保守派改革派,苏油为什么要去投靠他宁愿多花费十几年的时间走出自己的道路,而不是选择复制吕惠卿,曾布,吕嘉问,难道没有自己的思考

不假它求,这是九岁那年,张方平教给他的第一堂政治课。

花了整整二十年时间才摸到中枢的大门,中间一旦发生错失,就是万劫不复之祸。

这是苏油为了自己的立场,实实在在付出的代价。

这样的代价,苏油认为是值得的。

虽然比那些走捷径的人多花了十几年,但是每一步都无比坚实,每一点力量的增长,都是自己培养出来的,不假外人之手。

这样的力量,是最纯净的,最不容易遭遇自己人反噬的。

当初苏油的立场,普天之下除了老家民间,有点分量的支持者就只有两个朝堂之上,张方平;士林当中,龙昌期。

可如今是怎样一番光景

政治终究是妥协的艺术,政治家都不是傻子。

一个保守派和改革派都打压不住的新势力终于强势崛起之后,只能成为两派最终不得不选择合作的对象。

这样做的巨大好处,就是苏油能够容纳下两派的一些人士,让温和改良派的思想,成为朝中、士林和民间的主流。

比如今天的会议,换成任何一个人来主持,都不会是现在这样的结果。

吕惠卿和范纯粹,都对苏油有着最基本的信赖,所以能够在他划定的底线之上放手相争。

这就叫政治人品。

哪怕再重生一次,吕惠卿也绝对不会复制苏油所走的道路,哪怕苏油能够获得成功,吕惠卿也不会羡慕。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对选择走这样的路的人的钦佩:“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