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5 章(1 / 1)

苏厨 二子从周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实我真不介意,能让村子家家户户吃上大肉,这就是最大的名声。”

八公笑道:“你不介意,人家还不愿意呢,都比猴还精,不见兔子不撒鹰那种。”

苏油说道:“我觉得以后我们可龙里这边,可以选一些好猪留下来做种,等到这养法传出去,四里八乡肯定都愿意养,到时候我们就卖猪娃!”

八公说道:“有道理,就跟你故意留鸡种鸭种一样,这事情我干得拿手,干脆等开春了,去周围选几头好猪养上,我们自己育猪娃!”

扶八公上床,八公还不忘交代:“你也别睡太晚,上次那个米糕,还有米花糖,别忘了。明天你要去石家村拜年去。”

大年初二,姑爷节。这一天嫁出门的闺女要带着女婿一起走娘家。礼物都要是成双成对的。

石家也是大家族,又是将门世家,苏油投其所好,带着的队伍,东西都是直接论挑。

二十斤一坛的永春露,足足挑了四坛。油冻糕两箩筐,酱油二十斤,豆瓣酱六十斤,芽菜两坛,榨菜两坛。

还有两对肥鹅,四对肥鸡,四对肥鸭,十条酱肉。

看起来东西不少,其实除了四坛子酒,其余没花什么钱。

一路沿着石板路走到河边,这里有一座石桥,没有桥面只有桥墩,是一块块方石立在水中,这就是跳蹬桥了。

石头下面盛产一种鱼,当地叫石耙子,样子比嘉鱼还要丑陋,大脑袋下面是一个吸盘,浑身无鳞,当地人大人娃子都不敢吃,叫它“烂草鞋”,其实是不可多得的美味,只便宜了苏油,石薇这脑残粉偶尔也跟着凑一顿。

不过现在有了酸菜,榨菜,苏油估计就跟鳝鱼一样,吃这个的人会越来越多。

过了跳蹬河就是石家村的地头,和可龙里自耕农占多数不一样,这边多是佃户,簇拥着一座大庄园。

庄园外头是一片平整的土地,这是川中四路乡间难得见到的一种设施——马场。

马场尽头处还有一个马棚,里边还有几匹马,和川马迥然不同的是这些马非常高大,只有一匹黄色的比较小。

这个苏油就一窍不通了。

一行人来到庄园门口,门子一见就笑容满面,扭头便朝里边惊喜地喊道:“新姑爷来了!”

就见一个小小的身影从庄园大门跑了出来,手里拎着一把短剑:“小油哥哥来了!”

苏油吓了一大跳:“薇儿你要干啥?!”

石薇还剑入鞘,笑嘻嘻地道:“我无聊,正练剑呢!”

好险不是要宰我!苏油牵着她的手:“薇儿新年好。”

石薇笑道:“小油哥哥新年好,哟,拴住,嗣哥,藻哥,大家都来了?”

石通迎出门来笑道:“小姑奶奶就别挡着门了,长辈们都等着见师父呢。”

一行人进入庄园,从外边看,这是一圈高大的围墙,从里边看,围墙宽厚,上方可以站人,还有好多等边梯形的石阶,可以从内部直达城墙顶端。

贴着围墙,石梯中部挖出了一些小空间,战时可以在里边储备战具,军士,还有小孔可以向外打探,射箭。

这根本就不是一座庄园,而是历史书中经常出现的东西——坞堡!

进门是一个半圆的广场,跟苏油的小操场差不多,都是锻炼用的器械,还有兵器架。

宋朝尽管立法禁止民间私藏兵器——跟其他王朝一样。但这里所谓的兵器,《宋刑统》里有一个界定。

“甲、弩、矛、矟、具装等,依令私家不合有。”

至于“弓、箭、刀、楯、短矛者,此上五事,私家听有。”

于是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苏油便看到兵器架上有长柄的尖刀出现。

石薇见苏油感兴趣,说道:“那是朴刀,我有一把小的,你要是喜欢我使给你看。”

苏油摇头:“我对弓箭更感兴趣。”

石薇笑道:“好啊,那我们去射箭玩,还可以骑马,你看到我的黄雏了吗?”

苏油叫好:“这名字霸气!北周裴果,字戎昭,少慷慨有志略,被称为‘黄雏少年’。魏太昌中,为平联郡丞,从军征讨,每先登陷阵,勇冠当时。”

“他曾经做过我们眉州刺史,后加使持节骠骑大将军。门外马棚那匹小黄马,原来是你的。”

石薇咯咯笑道:“黄雏是大理马,三年口的成马了,可不是小马,能日行四百里,别看个头小,却是所有马里边最好一匹。”

“它刚来的时候毛色很可爱,跟小鸡的毛色一样,我就给它取名叫黄雏,可也不是什么北周大将军。”

呃,好吧你们是将门世家,历史知识不是你们的专业!

“原来如此,骑马肯定也很好玩,不过我们先要去拜会长辈。”

石家人过节都回来了,坞堡中热闹非凡,都好奇地看着苏油这石家的小女婿。

听说这孩子很调皮得很,可现在穿上襴衫,扎着头巾,笑眯眯的对着谁都点头,分明就是一个秀秀气气的小书生嘛!

早有人将拴住他们带去喝糖水吃点心,苏油和石薇进堂屋拜见长辈。

内眷们也在,石宽的老婆见到苏油就笑:“好文秀的小郎君!薇儿的眼光是不错的!老特还一再推三阻四,简直好没道理!”

老特就是老公牛,看来石家的女人也颇具将风。

第一百一十四章 商议

第一百一十四章商议

石家几个老头都领着个六品朝奉郎的虚衔,于是苏油上前先跟女性长辈打招呼:“小子苏油,见过安人。”

安人牵起苏油的手:“哎哟怎么你手上也有茧子,还比薇儿多了几处。”

苏油笑道:“中指上那个,是笔管磨的。”

安人感叹道:“不容易。乡里传说什么邓侯转世,我是不信的,跟我们家薇儿一样,水磨工夫熬得的本事儿。”

石宽有些不耐烦:“老婆子就知道絮叨,我和明润还有要事商量。”

安人白了他一眼:“那也先把人认完再说。”

接下来就是团团作揖拜见了,大家族人多,记得苏油犯晕。

等到见完礼,众人散去,苏油才得机会和几个家主说话。

石宽笑道:“明润,二林部那里换得的盐钞,我们可都换成了盐,提炼雪盐的事情,你看……”

苏油说道:“这个工序其实不复杂,交给土地庙的孩子们就可以了。对了我听说眉州也是有盐的。”

石宽笑道:“川中有盐之地甚多,但是最大的还是益州路的陵井监、梓州路的富顺监、淯井监、夔州路的大宁监、云安监、永昌监。我们眉州的,只能算是小打小闹。”

“六个大监,一年提供朝廷的课额,起码五十万贯,我眉州的几口盐井,加起来也就三万贯都没有。”

苏油笑道:“二林部的盐钞,是富顺监发出来的,这一路下来运费也不少了吧?”

石宽说道:“正要与明润商议此事,今年朝廷新政,准备对盐井实行扑买,有没有兴趣参与一股?”

苏油讶异道:“这等好事,为何要分我一股?”

石宽嘿嘿笑道:“你不是管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