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早都心满意足,对张散拱手道:“两个岛可真是一年一大变样啊。要不,大家都去我府上坐坐?”
蔡卞惊讶:“哟?金大使在獐子岛上还有产业?”
金悌赔笑道:“我家本就是海商,长期跑大宋明州的,大王当年寻找能前往大宋投递贡表的国人,便找到了我家,这才有了一番际遇因由。”
“獐子岛出入都方便,离我家乡,高丽第二大城西京也不远,因此干脆就在岛上置办了一处产业,当时不过花了五十贯舶来钱而已,现在啊,托大宋的福,价值翻了快百倍了!”
邵伯温闻言,对金悌打趣道:“那今天可得让大使好好做回东道,这简直是财运亨通啊!”
才说到这里,大宋海关掌事迎了过来,对众人连连躬身:“下官拜见蔡学士,邵先生。”
几人见过礼,蔡卞问道:“看你眼熟,你是原领内东门司张中官吧?。”
“哎哟学士还记得我。”那中年的中官赶紧拱手:“下官正是张士良。替陛下传过几次旨意到翰林,难为学士还记得。”
蔡卞问道:“怎么不在太后身边伺候了?”
张士良陪笑道:“交卸内东门差遣之后,下官一直助太后料理慈善基金,以及内库诸事。这不陛下说下官勉强算明白些经济,便打发过来主持海关事务了吗?”
北宋到现在为止,对宦官的压制力度可以说是空前的。
熙宁年间,赵顼就曾对宰执大臣说过:“方今宦者数已多,而隶前省官又入内侍。绝人之世,仁政所不取。且独不可用三班使臣代其职事乎!”
三班使臣系京师看管府库,殿门,皇城的低级武官。当时的宰相是吴充,当即表示:“此诚盛德事,臣等敢不奉行!”
而赵顼口中的多是多少呢?是指仁宗朝的时候,宦官达到了一百八十人。
而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宦官人数是多少呢?熟悉三国的应该知道,东汉末年,袁绍率军进宫,“宦者无少长皆杀之,凡二干余人”,刨除“或有无须而误死者”这一部分,宦官人数至少也在千人以上。
唐代宦官人数,据旧唐书宦官传记载,唐中宗时,已达三千余人,其中超授品级以上员外官者千余人。
到唐玄宗时期,宦官“品官黄衣已上三千人”,光有官秩的宦官,就约为中宗时的三倍。
穆宗时,“高品白身之数,四千六百一十八人。”若按唐中宗时的比例估算的话,唐朝后期宦官恐怕得超过万人之数。
明代更夸张,崇祯时期总有七万到十万。
清代康熙皇帝口口声声要吸取明代的教训,还曾经以此作为反面教材教育臣下,后来乾隆秉承爷爷的教训,命令宦官人数不得超过三千人,自己也以身作则,将宦官人数控制在了两千六百零五人。
而吴充见赵顼一百八十人都嫌多,于是将宦官人数压缩到了一百人左右。
因此蔡卞对张士良,基本上已经是非常礼貌了,笑道:“中使倒是捡着一个肥差。”
张士良连称不敢:“都是为陛下效力。”
邵伯温对獐子港的营造和山上的要塞很感兴趣,看风水也是他的长项,连连点头:“看这格局,张中使还是营造高人啊”
张士良连连摆手:“下官哪里有这本事儿,这是四通营造李待制的手笔。”
这话反倒让邵伯温听得一愣:“四通营造何时有了待制?”
张士良讶异道:“李擎李大师啊,邵先生与四通颇有渊源,应该认识才对啊?”
“咦?还真是没听说过”
张士良突然反应了过来:“对了几位刚从日本过来,难怪不知道。几个月前四通矿业勘探司助辽皇打出了五泉井,又在辽皇面前体对得宜,加上之前渤海县油田的功绩,陛下甚是高兴,便赐了李郎中名擎,还升了宝阁待制,工部侍郎呢!”
“哈?”邵伯温不由得大喜:“原来是拴住叔!他如今也在这岛上?”
张士良笑道:“正是!陛下因獐子岛要大建,于是命他使辽后暂时不用归国,先来岛上规划布置。”
邵伯温问道:“他现在何处?”
张士良说道:“现在城池也修得粗具规模了,待制正在造渠引水,今后不但能够满足要塞所需,还要引泉而下,顺便让一城得用。”
“这不,还在山上忙活呢。”
邵伯温笑道:“好在帮平正盛征讨虾夷耽误了一些时日,这就刚好碰上了。”
张士良说道:“先去海关衙门坐坐,今晚下官给几位接风洗尘,接下来在岛上松快松快。”
“这还是我朝使节第一次出访高丽,高丽王室要派出引伴来迎接的。”
蔡卞说道:“其实不用,义天法师此次也随船,他不就是最高规格的引伴?”
义天合什道:“小僧是方外之人,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敝国推行佛法,义理,华,此外的事情,却是不敢沾惹的。”
蔡卞也合什:“大师见闻渊博,声名流闻,乃法门之宗匠,一路同行,蔡卞也所得颇丰。”
义天说道:“我俗家三弟,如今就在西京镇守,父王要派遣引伴,多半就是他了。”
金悌赶紧解释:“大师的三弟,就是下国的鸡林公。贵国傅国老之女,如今乃是鸡林公的宠妃,也都不是外人。”
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傅贤妃
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傅贤妃
众人这才明白,邵伯温说道:“听说傅老航海高丽,为两国联络探路。家中几位兄弟畏惧海途,独贤妃不以女子柔弱之身,毅然同路,侍奉家父。”
“随船仆役,船夫,皆携带大宋奇货,贪图贩售之利。贤妃却携带了高产的萝卜和白菜种子,以及农学之书,帮助高丽百姓拜托了冬日无菜蔬可食之苦。”
“如此大孝大仁,实在令人钦服。”
说到这个,金悌就津津乐道:“贤妃上国人物,动静娴雅,来到高丽后,在奉恩寺传授奴仆种植之计,然后命他们传给僧人,再让僧人传给百姓。”
“当时下国百姓愚昧,殊不信任,直到第一季收成下来,却是连王上都惊动了。”
“王上命鸡林侯查实此事,结果鸡林侯在奉恩寺一见贤妃,便惊为天人。回宫之后第一件事不是奏报白菜萝卜的产量,却是求肯王上下诏,要纳傅贤妃入门!哈哈哈哈”
张士良也点头:“从上岛的高丽商贾那里,听闻过傅贤妃不少的传闻。”
“贤妃嫁与鸡林侯之后,依旧手自衣食,不事珠玉。但有赏赐,一例换成农器钱米,周济农人,收育孤儿。”
“不光是得高丽人崇慕,就连我们宋人,说起来也是脸上有光啊。”
金悌说道:“那是,贤妃在我高丽众口赞誉。德言容功,让人挑不出一丝毛病来。”
“贤妃本出身富足,可除了节中入宫面圣,平日里朴素无华,不尚装饰。最是怜贫济困,爱惜儿童。”
“据她说最倾慕贵朝蜀国夫人为人。蜀国夫人平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