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11 章(1 / 1)

苏厨 二子从周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羊,召集贤良学六十余人,就武帝时期的各项政策,特别是盐铁专卖政策,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辩论。

会议从二月讨论到七月,会议闭幕后,汉室取消酒类专卖和部分地区的铁器专卖,调整国家战略,开始与民休息。

到汉宣帝时,桓宽根据那次会议的记录,整理出了一篇著名的章盐铁论,那次会议,也被称为“盐铁会议”。

朝会之上,王珪就表示了深刻担忧:“陛下,辽国自来骄横无礼,如今要求将岁币的一半换成货品,臣以为不过是他们的以退为进之计。”

“等到货品到手,再来要求添加岁币,我们又该怎么办?”

苏油是今天负责回答和解释问题的人:“王相公,这些都会是签署协议的,两国之间的协议,不是说推翻就能推翻的,那必将经过又一次的磋商和谈判。”

“对于辽国的要求,我认为,有理的,对大宋同时也有利的,我们可以同意;但是对于那些无理的,对大宋不利的,我们也当然要予以拒绝。”

“我们与辽国的协定,主要还看是否于宋有利。大宋和辽国自澶渊之盟以来,几次岁币之议,渐渐从二十万贯缗,增加到了五十万贯缗,而边界之议,也是一再退让。”

“如今这个协议,两国堪称敌体,可以说,这是自澶渊之盟以来,对我大宋最有利的一次协议。”

王珪说道:“明润有偷梁换柱之嫌,这二十五万贯银铜换做了货品,同样还是价值二十五万贯。”

“所以给辽国的岁币其实还是一分未少,而且增加了榷货的环节,反而多生事端,怎么就是有利了呢?”

李肃之是政策的支持者,这时候出列:“将银铜换做货品,对大宋当然是有利的。”

“相公乃是国朝华翰,不知道商贾之事,其实道理很简单,商贾进货越多,那价格折扣就越大,同样的订单里所含的货品越多,那成本就越低。”

“这二十五万贯,可以让更多的商铺工坊扩大规模,提高效益。”

“在如今河北凋敝的情况下,臣请用这二十五万贯,加上优惠的税制,在真定,大名两处招纳商贾,工匠,为辽国人生产所需的货物。一来能够刺激河北的振兴,二来可以就近调运,降低成本。”

“这二十五万贯的货品,成本其实不过十多万贯,以钱易货,对我朝来说,还有一个有利的地方,就是变相降低了岁币的金额。”

“而剩下的那些,化作了百姓和商贾的收益,以及国家的税收,何乐而不为呢?”

孙固孙老头这次站在了反对的一边:“陛下,商贾之利,与国家之利不同。”

“辽人也不是易于之辈,二十五万贯给他们带去的,是机井,窥天镜,药品,奢侈品。”

“有了机井,便有了良田;有了药品,就有了强健的国人;有了窥天镜,就有了正统的历法;有了奢侈品,就有了笼络部族酋长的手段。”

苏油笑道:“孙公所虑甚是,不过这些东西,也得看用在什么地方。”

“不出苏油所料的话,机井,辽人不会用于改善百姓的生活,而是增加贵族,佛寺的良田;药品,那也是先给勋贵们保命,用不到国人身上;奢侈品,的确可以笼络人心,但是靠奢侈品笼络来的人心,靠得住吗?”

“窥天镜我要说明一下,对于研究星体有帮助,但是历法是有一套观测算法的,需要很长的时间天记录加以推算和佐证。”

“辽国的天记录并不靠谱,天之学如今已然被大宋远远抛在了身后。”

“天学,是理工之学山巅上的那颗明珠,没有理工之学为根基,天之学就不会有大的成就。这东西,不是一个窥天镜就能弥补起来的。”

“之所以出售窥天镜,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窥天镜前期的图纸设计,模具设计,耗费了大量的成本。”

“如今一共才造了两台,分别放置在钟山和汴京。之后那些模具图纸便堆放在工部,再无用处。”

“现在辽国愿意以十万贯巨资采购一台,就大大摊薄了我们制造窥天镜的巨大成本。只要能再拉到一张订单,我朝的窥天镜的前期研发成本就全部赚回来了。”

“而且在满足持续订单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进行继续进行研究和改良,一个大型窥天镜,涉及的零部件极多,辽国要让窥天镜持续运转,以后也少不得需要替换损坏部件。”

“那些部件精密异常,辽人是做不出来的,那就必须找我们继续订购。”

“所以这不但是一个大生意,还是一门长久的生意。”

孙固微微一笑,退回了朝班当中。

薛向其实是挺赞成这项制度的,但是他的经济之能也在大宋数一数二,这时候出列:“应该说宋辽贸易,对两国都是有好处的,但是我认为,对辽国的好处,远大于对大宋的好处。”

“有一点我想不通,纸币的确能够缓解钱荒,给我大宋带来了极大的利益,可为何却要让辽人也得此利器?”

“大辽经济肯定会因此带来一个极大的增长,其国力的增长,如何不会对我大宋形成极大的威胁?”

苏油说道:“经济薛公也是行家,辽国这次有大宋代为印刷二十五万贯绢钞,我大宋,可是要收取手续费的。”

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讨论

第一千一百零三章讨论

薛向问道:“多少?”

“手续费不高,五个百分点,一万两千五百贯。”

薛向的白眉毛抖了抖:“多少?”

苏油笑了:“薛公不是老抱怨制币厂是三司的负担吗?我建议将事权移交皇宋银行,三司改行监督之权,薛公却也不愿意。”

“有了这一万两千五百贯的手续费,薛公应该满意了吧?”

薛向摆手:“明润别闹,我们现在说的是国计。”

苏油说道:“这二十五万贯的纸钞,的确会让辽国尝到甜头,但是薛公,自古滥发劣钱带来的灾难,还少吗?”

“汉初行半两钱,即十二铢,但刘邦时的荚钱仅有五分,吕后时八铢,景时四铢,实际重量与币值严重不符。”

“铸币权不归中枢,铜钱大小轻重又不一致,导致币制非常混乱,给私人铸造劣钱造成了可乘之机。”

“当时的人不知道货币的重要性,比如邓通,更是明目张胆的得到了皇帝的许可,可以发行货币。导致国家经济严重混乱。”

“到了王莽时期,因为滥发劣币,物价腾贵,民不聊生,直接导致了新朝崩溃。”

“到了唐代,前期经济状况总的来说是比较好的,但是随着生产复苏,经济发展,货币流通开始出现了一些问题。”

“那就是货币紧缺,流通领域中货币不足,私铸和劣钱重新泛滥。”

“武德四年,才废用五铢并诸杂色钱,只用开元钱。铸币收归中央,严禁私铸。”

“这本来是好事,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