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走乱串,这时节里,不要给苏家人添麻烦。
很快,一日里操劳的家里人回来了,只说城中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三个御史丧心病狂,诬陷小苏探花,这时节还让太皇太后他老人家生气,官家至孝,当时就发作了。
可是小苏探花还是没回来。
接着,家家的炊烟冒起,晚饭的时间到了。
小苏探花还是没回来。
临街的店铺开始上门板,当家掌柜的还不忘朝街口看一眼,最后还是叹了口气,摇摇头,终于安上最后一块门板。
掌灯了,要敲梆子了。
就在这时,安静的街口传来了滴滴答答的马蹄声。
周大家的一直留这个门缝,却见当先的高骏马匹上,骑着一个古怪的武士,文不文武不武,手里拿着一直明晃晃的细杆子长枪,长枪的刃部长达两尺半,吞口的下方挂着一枚古怪的铜钱。
在再往后的一位,还是文不文武不武,不勒缰绳,只靠两腿控马,那马偏偏还很听话,双臂交叉合抱着一柄长剑,一脸的傲然。
第三位终于认识了,虽然留起了短髯,但是这短髯不是夫子那种遮住脸的大胡子,素净的穿着,散淡的态度,和蔼的眼神,周大家的眼眶就有些湿了,低声喊道:“探花郎!探花郎!”
一行人真是平正盛,程岳,苏油,后边还跟着一个张散。
苏油一看到探头探脑的周大娘子,一张大饼脸在门缝那里夹着,要多滑稽有多滑稽,拱了手,同样用周大家的那种语气低声道:“年关还没到,这么早就供上了?”
这是在取笑周大家的这样子像供桌上的猪头,周大家的啐了一口,继续低声打听:“还是油腔滑调!说得出浑话,这就是没事儿了?”
苏油再次拱手微笑,鬼鬼祟祟地说道:“陛下圣明,没事儿,本来就没事儿。”
第九百八十二章 一家子
第九百八十二章一家子
周大家的长松了一口气:“没事儿就好!老天爷可开了眼了!诶,既然没事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子讲话?”
苏油自己也觉得好笑:“这不都是被你给带的,你还问我?”
“哈哈哈……”周大家的笑得眼泪真的下来了,大声喊道:“没事儿就好!探花郎,才制好的大风萝卜,从皇庄上进的沙土大萝卜炮制的,赶明早我给你送去啊——”
苏油非常感动,也配合着喊道:“不——用,明早我遣人来取!离开汴京城这么些年啊,就惦记你家这一口!”
周大家的这是一片好意,意思是告诉街坊们,宜秋门南北巷又可以挺胸抬头大声说话了!
虽然这种做法很可笑,但是也是弥足珍贵的可笑,这是街坊们将苏家人当做了自己人,才做得出来的事情。
在苏油眼里,这是说不出的可爱。
又对周大家的行了个礼:“那我就先进去了?”
周大家的点头:“去去,赶紧也让子由他们也高兴高兴。”
一行人下得马来,还没等苏油用门上的铁环叩门,门就开了,一个年轻人在门口躬身:“小幺公。”
苏油站在那里端详着他:“维康做了父亲的人,当真气度都不一样了。后年的科举参加吗?”
这年轻人正是苏迈,苏油一共就见过两次。
一次是在凤翔,那时候苏迈还是个小孩子,闹着黄河不好看;还有一次是在苏轼赴任密州,苏油赴任两浙的时候,在半道上相遇。
说起来,都是好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熙宁十年三月,苏轼向殿中侍御史吕陶替自家长子求婚,次年八月生一子箪。
而其弟弟苏迨,和同乡游师雄一起投奔嵩阳书院张载门下求学,对关蜀学派理论体系研究颇深,而且小小年纪似乎就醉心于理学学术,一直是让张横渠倍感骄傲的高足子弟。
张载去世后,嵩阳书院的山长变成了二程,苏迨觉得二程的学术不足,便离开了书院,回家服侍父母。
苏轼获罪,苏迈陪同父亲入京,并多方求救。
而苏迨留在湖州和母亲一起慢慢前行,同时还要照顾年纪尚幼的弟弟苏过。
苏迈从小就对这神奇的小幺公崇拜异常,恭恭敬敬地说道:“父亲说我的火候差不多了。”
苏油说道:“那就不要到处跑了,这两年就留在京师里边,好好揣摩文章,准备进士考。”
苏迈也不敢说不,躬身道:“还得问过父亲的意思。快进来吧,堂叔身体不适,未能来迎,小幺公莫怪。”
苏油闻言大惊,赶紧进门:“我去看看。”
进入院中,一大家子都在,加上仆人,小院子显得都拥挤了。
二十七娘见到苏油眼圈就红了:“明润……”
苏油也不禁感慨:“二十七娘,我们这都多少年没见了啊……”
二十七娘就厉害了,嫁给了苏辙之后,连生了三个儿子,苏迟,苏适,苏逊,还有了两个女儿。
长子苏迟已经十五岁,二十七娘早早就给他看好了人家,明年就会迎娶老状元梁颢的曾孙女过门。
二十七娘问道:“我就知道你一定会来,还没开饭呢。”
苏油说道:“这怎么行,饿着孩子们怎么办?赶紧开饭吧,我先去看看子由,不要等我。”
二十七娘说道:“那不好……”
苏油摆摆手:“就按我说得做,我苏家的礼数,从来不在这些地方。”
说完转身入内室去了。
两个妞妞牵着二十七娘的衣角:“娘,我饿……”
二十七娘咬了咬牙:“那就听你小幺公的,我们先吃。”
苏油来到内室,苏辙一脸病色半躺在床上,对着苏油拱手:“小幺叔。”
苏油自己拖了个凳子坐下来:“今天廷对,李定,舒亶,张璪三人,操权枉法,欺君罔上,已经下狱了。”
“之后陛下留我说话,所以回来晚了。”
“子由放心,子瞻不是大过,很快就会出来了。”
苏辙惭愧地说道:“长兄入狱,追迫又那么急,是我失了分寸。还是得劳累小幺叔出手,果然如水银泄地一般干净利落。”
苏油说道:“陛下本意也不是要深责,这事情说起来很复杂,待日后再与你细说。不过你得赶紧好起来。”
“我本来求陛下留你在身边帮我,但是陛下的意思,是要提拔你。”
见苏辙摇头,苏油说道:“我跟陛下说了,先放你到艰苦的地方锻炼政务,我们不走幸进的路子。”
“其实你知道的,我们理工之学,越是艰苦的地方,越容易出成绩。”
苏辙得知苏轼无恙,放下了心中一块大石头,病情就已经好了一半:“那兄长他……”
苏油说道:“大苏他的确有一些过错,应承之罪,我们认。估计会有薄惩,但是不至于太过。”
“陛下给了我一个月的假期,除了完成诸事条陈之外,意思很明显,就是在大朝会后宣布任命。”
“到时候子瞻是什么情况,现在担心也没用,我估计吧,大约在下州知州和上州通判之间,不会再严重了。”
苏辙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