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使不完的力气。
“咱们在这里吃吧?”一个男声传来。
“好啊,好啊!”女孩子的声音。
“没有干饭啊?”另一个女孩子的声音。
“咱们是来投身革命抗击日寇的,不是来享受的!吃面食咋的了?”这是另一个女孩子的声音。
这时候,胡一舟带着的人已经能够吃完了,正在往外走,刚好跟这几个学生们打了个对面。
“请问,您是您是哪个部队的?”一个热情当中带着娇羞的女声传来,这是有人在问特战侦察连的战士。
“部队有纪律,番号不能随意说!”战士的回答很官方,说完了就跟着胡一舟走了。
胡一舟其实一直在注意这几个学生,看得出来他们的家境很好,也有着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和热血。
胡一舟现在的情况特殊,无法对这些学生进行照顾,只能祝他们一切都好。
吃面和学生只是个插曲,现在是早上,胡一舟还有很多事情可干。
德国人这里暂时还不能接触,得需要崔耕跟他们先进行沟通之后再说,毕竟让人家等的时间不短,总得说和一下。
此外,安排运输,安排车队之类的工作也要做好安排。
崔耕顶着军政部军需署和兵工署公干的名头,应该很容易解决。
但这个需要时间。
找了家糕饼店,买了几封点心,还买了一些熟食,胡一舟领着特战一排的战士们浩浩荡荡的行走在西安城的大街上,引起了周围人们的好奇。
当然,百姓们也只是好奇的看两眼,转眼就去忙活自己的生计去了。
沿着大街走不多远,胡一舟就找到了自己的目的地古月货栈。
s:今天一章吧,满脑袋浆糊,明天补上
313章,回大伯家
“快快,这些绷带都装到车上!还有这些药水,一定不要磕了碰了!那个谁”还没到货栈跟前,就听到秦伯在指挥着伙计们装东西。
看得出来,自家大伯的货栈依旧忙碌,只不过商品当中多出了西安联合西药厂生产的医疗卫生物品,并且占据了商品的主要部分。
既然找到了地方,也就没必要带着一个排的士兵们浪荡了!胡一舟命令特战一排的战士们带着买的熟食回火车站,只带着自己的勤务班进了古月货栈。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短暂的军训之后,安阳城逮到的那师兄弟俩已经正式的成为了特战侦察连的新兵。
师兄司空明进了特战一排当了尖兵。
胡一舟的勤务班长在铁路桥战斗中牺牲了,胡一舟就把苏家老六给弄到了身边当了勤务班长。
这个勤务班的工作多,各种杂活都要干,还要负责胡一舟的近身警卫工作,算是比较重要的人员。
这样的人员,在古代叫做亲卫,关系再紧密一点就是部曲。
不过部曲这个概念有点太重,胡一舟还当不起这个家主的职责。
再一个,现在这时候也不怎么讲究这个了。
但是能放在身边负责贴身保护自己的,除了身手好之外,就是最信任的人才能胜任了! 整个勤务班的人,除了苏家老六是胡一舟定的,其余五个人都是道爷给选出来的。
对于道爷,胡一舟是真的放心,敢把后背交给他的。
这是在历次的战斗中积累出来的信任。
“秦伯!”没等到跟前,胡一舟就喊起了人。
“是大少爷!您怎么到这里来了?快请进来!春生啊,你们忙着,装完了车就给送到火车站去!” 秦伯吩咐完伙计们,就把胡一舟领进了货栈里面,带进了单独的一间房屋里。
“秦伯,我这次来的匆忙,这是刚才买的点心,您老打打牙祭!”胡一舟把手里拎着的点心放到了桌子上。
“都是自家人,大少爷可别这样了!买什么东西?对了,您不是在老家拉队伍么?前段时间听说小鬼子对着咱们老家动了重兵,老爷和夫人都担着个心!您没事真是太好了!姥爷知道您来么?对了,您是怎么跑到这里来的?”秦伯问道。
“这个说来话长了,我领着人兜了个大圈子就到这里来了!毕竟咱们家的药厂就在这里,总得来看一下的!因为这次行动很仓促,我干脆就没通知大伯!现在正好有时间,我先去见一下大伯,剩下的事情再说!大伯呢?”胡一舟问道。
“在家里呢!老爷在这里置办了新的宅院,大少爷的房间也有,正好咱们回家再说!”秦伯说完就起了身。
“咱们家住的不远,老爷现在成天忙着工厂里的事情,今天正好在家!”秦伯一边说一边走,胡一舟只好带着勤务班跟在后面。
秦伯腿脚还很利索,带着胡一舟走了十多分钟,走进了一条街道,来到了一个有着西式二层建筑院落跟前。
守门的门房认识秦伯,直接开了门。
秦伯点了下头之后领着胡一舟继续往家里走,苏生他们则是站在了大门外面站起了岗。
“老爷,老爷,大少爷来了!老爷”秦伯走进院子就开始呼喊,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胡一舟也不以为意。
“滚进来,客厅里等着!”大伯的声音从二楼响起。
“大少爷,这边!您先坐着,我回货栈了!香兰,给大少爷沏茶,二喜,地上该洒水了!都死哪去了?”秦伯出了客厅,吩咐下人的声音依旧响亮 “大少爷,请喝茶!” 不大会儿功夫,一个十五六岁的关中妮子端着一个茶盘进了客厅,给胡一舟满上了一杯。
满完了茶,小妮子拿眼看着胡一舟,这是要认识一下这个家的少主人的样子。
“好了,你先下去吧!”大伯的声音在后面传来,这是下了楼了。
“是,老爷!”香兰紧走几步出了客厅。
“大伯,这是新招的下人吧?以前没见到过呢?”胡一舟好奇地问难道。
“花了一个大洋买来的!蓝田的,家里遭了难,又受了匪灾,要饭到了火车站,就被我买下来了!” 大伯的话说的很是自然,胡一舟听着却不是个滋味,可这年代就这么个事儿,穷人根本就活不下去!一场水灾,一场旱灾,一场匪患,就可能使得原本就艰难的生活无以为继。
卖儿卖女的还真不奇怪! 一个刚长成的大姑娘一个大洋绝对是高价了,一袋地瓜干换个黄花大闺女当媳妇的都有的是真实事件! 能把自己卖到富裕的人家的都算是幸运的,再遇到比较好的主家,这辈子也还能过得下去!最惨的是那些被卖到烟花场所的唉 其实,十五六这个年纪的女孩一般是给地主家十一二的小少爷们当丫鬟的,具体为啥大家细想,咱就不多说了。
“怎么没见到伯母?几个月不见,您二老身体还好吧?”边上没了人,胡一舟和大伯说话就方便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