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黄帝内经》……(1 / 1)

我,谱写中华上下五千年 天下第一白 1822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二百八十章:《黄帝内经》……

  “吴医生,给你传个文件。”

  几天之后,陈凡将《伤寒论》以及《金匮要略》传给了东方医院的吴含。

  看着上面两本书的名字,吴含召集了整个办公室所有医生。

  “各位,大家不要激动,一会,我们就要打开陈凡老师给我们传的《伤寒论》了。”

  虽说吴含说是这么说。

  但看着电脑上的文档,吴含的手都激动的有一些颤抖起来。

  他刚才粗略看了一下,虽然没有看全,但他明白,这绝对是原版的伤寒杂病论。

  哪怕就算不是原版,还原度也在90%以上。

  如果是这样的话。

  吴含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双击。

  伤寒论就此出现于众人眼前。

  “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冰列,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成杀厉之气也。”

  一众中医师受限于此前中医学知识的限制,所以他们的中医水平也就一般般。

  但虽然他们的水平一般般,可他们对于古文却是非常有研究的。

  毕竟要看懂医书,要是没有一点古文水平,那怎么行。

  《伤寒论》开头这一段话,一瞬间就让他们眼前一亮。

  翻译的话,那就是,春天气候温暖,夏天气候炎热,秋天气候凉爽,冬天气候严寒,这是四季正常气候的变化规律。冬季严寒,自然界万种生灵深深地潜藏、伏匿,懂得养生之道的人们,顺应自然之规律而防护固密,所以寒邪不会伤害到他们。倘若不慎感受了寒邪,这就叫伤寒。四时之气皆能伤人而致病,但伤寒这种邪气,是最为凛冽、肃杀的邪气,所以危害最烈。

  这就是伤寒。

  这是对于伤寒的统称。

  不过,这还没有结束,下面这一段,更是让人受益非浅。

  【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

  这句话就更具有指导意义了,他说的是:感邪后立即发病的,名叫伤寒。感邪后不立即发病,寒毒邪气藏于肌肤之内,到了春季发病的,就成为温病;到夏季发病的,就成为暑病。所谓暑病,是热甚而重于温病的病症。所以辛苦劳累的人,春夏季之所以多患温热病,并不是感受了时行之气,而是由于冬季触犯了寒邪,寒邪伏藏所致。

  在一年四季中,每十五天为一节气,每一季度有六个节气,一年共有二十四个节气。一般说来,气候应与节气相应。但是气候的变化异常复杂,有时节气已到,而此时的气候却没有到;有时节气未到,而此时的气候却提前到来;有时气候虽应时而至,但表现太过,这些都能成为致病的邪气……

  看着《伤寒论》里面的指导思想,整个办公室已经尖叫起来。

  “什么情况?”

  科室主任听到这边动静,连忙走过来问道。

  “主任,我感觉,我能一个打十个。”

  “啥?”

  “主任,我感觉,以后我们东方医院要火了。”

  “你在开玩笑?”

  “主任,不,不只是我们东方医院要火,我们中医一定会崛起的。”

  “你们怎么回事,打鸡血了?”

  “主任,你出去,我们还得研究伤寒论呢。”

  是的。

  在陈凡将伤寒论发给吴含他们之后,他们只感觉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脉。

  原来很多不懂的,这会儿却是一通百通,所有都懂了。

  当然。

  不只是他。

  为了让中医崛起。

  陈凡也没有仅仅将《伤寒杂病论》只发给吴含他们。

  要想中医崛起,那就是要让全中国所有的人都有机会学习中医。

  甚至。

  不只是全中国,让全世界都可以加入进来。

  所以。

  陈凡也将《伤寒杂病论》直接发到了网上,任何人都可以下载自学。

  ……

  “兄弟们,上线,上线了。”

  “啊,凡哥,今天什么风将您给吹到线上了?”

  “怪了,你们平时不是很喜欢我上线直播嘛,怎么我主动上线直播了,你们倒还问这问那了?”

  “那啥,凡哥,您突然之间主动了一次,我们都感觉好像不太像你啊。”

  发现陈凡突然主动上线,不少粉丝有些惊讶:“凡哥,您不会想对我们有啥坏心思吧。”

  “啥坏心思,你们啊。”

  陈凡对于这群逗逼粉丝也是无语了。

  不过。

  这些家伙真是陈凡肚子里的蛔虫。

  陈凡主动上线,还真有他的目的。

  这不是之前学了一大堆中医知识,一时手痒,便想练练手嘛。

  最佳的练手,自然是找一众粉丝了。

  不过。

  虽说练手,陈凡也不想表现的这么明显,于是便说道:“其实呢,上次在百家讲坛讲了一些有关中医方面的内容,后来了解一下,大家普遍对于中医不是特别清楚。所以,今天我就想上线,向大家再讲讲中医,也算是为中医推广做一翻贡献吧。”

  讲什么呢。

  中医这种东西,要是讲得太高深,那别人就听不懂。

  不能像《伤寒论》一样的,直接就来个理论。

  也不能像《杂病论》里面,搞出一大堆的方子。

  哪怕这一些理论,这一些方子在业内人士眼里多经典,但普通人看不懂也没用。

  现代中医的没落,除了不少医学著作缺少之外,也在于不少人并不是特别了解中医。

  所以。

  要想宣传中医,那就要先将中医的治病逻辑推广出去。

  想了想,陈凡第一个想到了《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里最早的一部中医学著作,据传是黄帝写的。

  不过。

  真实考察的话,《黄帝内经》应该不是黄帝写的,他应该是成书于西汉时期,而且还不是一个人写的。

  是多个人写的。

  至于为什么叫黄帝内经,而是假托黄帝之名所写,意思是这是一本非常古老的医书。

  这也是想让更多人信服。

  因为他足够的古老,又因为此书建立了阴阳五行学,脉象学,藏象学,经络学,病因学,病机学,病症,诊法,以及养生学,运气学……等等。

  所以,一直以来,《黄帝内经》也被称之为中医学的理论总纲。

  不过,虽然他是总纳,但也有不少部分写得非常生动,而且通俗易懂。

  比如第《黄帝内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