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38 章(1 / 1)

魔声催笛txt下载 老大河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作证。

所有的证据都表明了,忽必烈是蒙哥汗之死的最大元凶。而耶律铸,这个蒙哥的亲信、曾经身居高位的中书相公,则是最大的背叛者与罪魁祸首!

檄文的最后,对忽必烈的无耻行径进行了最大的谴责,并号召全天下蒙古人共击忽必烈。同时要求,忽必烈应立刻将耶律铸斩首示众,以暂时安抚全天下的愤怒。

耶律铸,根本不配活在这个世上!

而忽必烈,也不配成为蒙古国的汗王!

天下,因为这份檄文而轰动!

最先被击垮的,是留守和林的也相哥。

也相哥是成吉思汗之弟合撒儿次子,算是东道诸王中,最早表明支持忽必烈的王公。

可是,即使是他,看到这份檄文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觉得此事定然并非作假。

统帅不过犹疑,而手下的蒙古将士,被人稍一怂恿,便发生了哗变。尤其是原来被迫投降的阿里不哥部属。

在和林西侧,准备与海都作战的一万蒙古兵,全部反水投附海都。

而打得禾忽几无反手之力的东路军,则立时溃散。禾忽在收罗了两万降卒之后,趁势急攻和林。

内乱未平,强敌已至。也相哥根本无法抵挡气势如虹的禾忽,被迫率领最后愿意跟随他的近万人马,仓惶撤离和林南下。

和林,再次易主。

阿里不哥兵败之后,本已走投无路、准备随着阿里不哥投降忽必烈的蒙哥之子玉龙答失,转投和林。并且向禾忽奉上了蒙哥大汗的玉玺。

禾忽在和林,正式登基为汗。

权宋天下

第九百七十章 担责

在距开平城西北百里之处的忽必烈大军营地内,一片肃穆。

十多万的大军,却没有一个人敢发出喧哗之声。

天空中,似乎有一层浓重的乌云压顶,让全军将士都喘不过气来。

只有在守卫森严的中军大帐之内,才隐隐传出一些争执之声。

忽必烈看着堆在自己面前,近百本的檄文,牙根紧咬,脸色冷若腊月的冰霜。

徐世隆战战惊惊地跪在座前,伏地而禀:“开平城一夜之间,出现了一万多份这种檄文,现已几乎收缴。但是被私藏的,可能远远不止此数。此外,开平城外,所有的牧族部落与村庄,都有檄文发现。据臣估计,单就开平城周边百里之内,恐怕就有不下十万份的檄文散播……”

帐内隐隐出现“咝、咝”的抽气声。

十万份啊!而且还光是开平城附近。

若是加上燕京、河北、河东、陕西、山西、河南以及漠北各处,总理不得有百万份。这得花掉多少的资金与人力来印制?

而且,数量如此之多的檄文,一夜之间出现于横跨数千里的各处城池内外,这幕后之人显然早已筹划多时。

而开平城、大汗以及中书左丞相耶律铸,竟然对此一无所知!

这是严重的失职。若不是高天锡已死,此人当诛!

忽必烈咬着牙,一字一顿地问道:“诸君,可有良策?”

帐内文武,鸭雀无声。

历来檄文,真正要做到传檄天下,没有经年数月,哪有可能做得到。

同样发布檄文以应对,无论是反驳、谴责或是辨解,对于窦默这些大儒来说,都不是件难事。可是别说数量如此巨大的印刷与制作,单就短时间内撒发中原各地,便非如今的开平中书省可以解决。

大权国的组织能力,让所有人都感到了浓浓的忌惮。

“怎么了,没有一个人有想法吗?”忽必烈冷冷地问道,心头掠过一丝难以明言的情绪。

有愤怒、有无奈、有烦躁,还有一丝丝的后悔。

他觉得,这么多年来,最让自己得意的事情,并不是成为蒙古国的汗王,而是对于这些汉儒的利用、驱使与掌控。

蒙古国的汗王,绝不是自己的最终目标,全天下的共主才是!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汉人与儒士,是自己迈向终极目标绝对不可或缺的助力,但也是自己有一天真正君临天下时,最大的障碍!

其实忽必烈与蒙哥有一点是一样,他们在骨子里根本就瞧不起这些汉儒。也一样担心,依赖汉儒,总有一天,会让自己的辖下之民,忘记了自己的蒙古人身份、忘记了自己的牧民血统,甚至会失去自己的语言与历史。

蒙哥因此而几乎完全摒弃了对汉人的使用。但是忽必烈却有所有不同,他要利用并榨取汉儒的所有资源,而后渐渐将这批人隔绝于管理层之外。

温水煮青蛙,当这些汉儒有一天发现自己完全无法对国策、对朝堂产生任何影响的时候,想反扑便已完全无能无力了!

可是如今看来,自己的脚步,似乎太快了一些。

最有能力的刘秉忠,已经被贬去燕京;最敢进言的郝经,却被派去与宋议和而身陷宋境。如今朝堂汉儒之中,原来最擅长避祸的窦默,却隐然成为了诸公之首。

把脑袋深埋于地毯之上的窦默,一边忍受着令人作呕的腥骚之味,一边努力地平复着自己心中的悔意。

大汗令郝经使宋时,自己其实应当出言反对的;大汗贬刘秉忠去燕京时,自己其实应该出言进谏的;大汗亲征和林时,自己最应该做的,是留在开平城,坐镇翰林院,而是不随侍在大汗身侧。

大帐之内,悄然无声,没有任何人出声回答大汗的疑问。甚至似乎连众人的呼吸声全都停了下来。

窦默后背之上的冷汗,不由涔涔而出。

“窦默,你来说说——”忽必烈冷然的声音又一次响起。

果然是我!

窦默心里发苦,颤微微地说道:“微臣以为,此为躁言丑句,勿需理会。世人多健忘,过些时日,自会烟消云散。”

忽必烈鼻子中,喷出一声冷哼。

视线扫过,看到了欲言又止的史天泽。

“史将军,你觉得如何?”忽必烈问道。

史天泽,窝阔台汗时最早受封的三个汉万户之一。也是最早对自己表示出投附之心的汉世侯势力。

而且,此人麾下的真定军,无论是在窝阔台汗时还是在蒙哥汗年代,都是蒙古国攻宋的最强主力军。尤其是在此次的和林之战中,年近六十的史天泽,在战场上却依然进退有据,立下不小功劳。

河东刘黑马、真定史天泽、保州张柔,有此三人在,中原基本可以无忧。

“大汗!”史天泽挺直着腰板回答道,“末将以为,窦先生有一点说的对。躁言丑句,没必要放在心上。”

“除和林之外,中原最大的敌人,便是窝居东北的权国。大汗为人行事,他们如何有资格妄加评议?更何况,被敌人诬陷抹黑,岂不是常有之事。

中原诸军,既然视大汗为共主,也不会因为一份檄文,就会发生什